上周,一个做了15年建材生意的李总来找我,愁得头发都快薅秃了。他刚把公司注销手续办完,结果有个老客户突然起诉,说公司注销前没通知对方终止合同,导致客户又进了50万的货,现在没人收货,要求赔偿。李总当时就懵了:我都注销了,怎么还赔钱?说实话,这种事我见得太多了。很多老板觉得注销公司就是去工商局销个户,随便发个通知就行,殊不知客户合同终止通知这步,处理不好轻则赔钱,重则清算组成员还得承担连带责任。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跟大家聊聊企业注销时,到底该怎么处理客户合同终止通知这事儿。<

企业注销流程中如何处理客户合同终止通知?

>

为啥说客户合同终止通知是注销中的隐形?

先给大家泼盆冷水:企业注销不是一销了之,尤其是涉及未履行完毕的客户合处理不当就是定时。你可能不知道,根据《民法典》第565条,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也就是说,就算你决定注销公司,客户合同也不是自动终止的,必须通知到位,否则合同可能继续有效,注销后的烂摊子还得有人背。

我之前遇到过个真实案例:上海一家做外贸的H公司,2022年决定注销。公司有个欧洲客户,签了100万的供货合同,已经发了60万的货,剩下40万没生产。H公司觉得反正要注销了,客户应该知道,就没发书面通知,只是在内部会议上提了一句。结果欧洲客户不知道公司要注销,继续下单生产了40万的货。等H公司注销后,客户找不到人,直接把H公司的原股东和清算组告了,要求赔偿40万货款和违约金。最后法院判决:清算组未履行通知义务,导致客户继续履行合同造成损失,清算组成员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几个清算组成员每人赔了8万多,血本无归。

你说冤不冤?其实不冤。根据《公司法》第185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这里的债权人就包括客户——只要你们之间有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客户就是你的合同债权人,不通知就是违法。

分清楚:哪些合同必须通知?哪些不用管?

很多老板问我:我签了几十上百个合同,难道都要一个个通知?其实不用,得先分清楚合同状态。简单说,就两种:已履行完毕的合同和未履行完毕的合同。

已履行完毕的合同,比如货款两清、服务已经提供的,直接归档就行,不用通知。但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就得重点处理了。怎么算未履行完毕?比如:你还没交货,客户还没付款;你提供了部分服务,剩余服务没做;合同约定了分期履行,有一期没到期……这些都算。

这里有个坑:很多老板觉得客户没催,就不用通知,大错特错!我之前帮一个做软件的S公司做注销,他们有个客户签了5年的维护合同,已经做了3年,剩下2年。客户一直没提终止,S公司觉得客户默认继续,就没通知。结果注销半年后,客户突然说合同没终止,你们得继续提供维护,否则起诉。最后S公司只能掏钱找第三方接手维护,花了20多万。

所以记住:只要合同没到期、没履行完,不管客户催不催,你都得主动通知。别等客户找上门,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通知客户,这3个姿势千万别错!

知道了要通知,那怎么通知才算合规?我见过太多老板用微信发一句我们要注销了,合同终止了,结果客户说没收到,最后扯皮。根据我的经验,合规的通知得满足3个条件:书面优先、内容明确、留痕存证。

第一个姿势:书面通知+邮寄凭证。最好是发《合同终止通知书》,写清楚因公司注销,现决定终止XX合同,未履行部分不再履行,请收到后10个工作日内确认。然后通过EMS邮寄(备注合同终止通知书),保留邮寄底单和签收记录。我之前帮一个做机械的M公司处理注销,他们给每个客户都发了EMS,有个客户说没收到,结果一查物流记录,签收人是客户的行政,客户没法抵赖,最后只能接受终止。

第二个姿势:报纸公告+官网同步。根据《公司法》,60日内的报纸公告是法定要求,但光公告不够——因为客户可能不看报纸。所以最好在公司官网(如果还有的话)同步发布,或者通过行业群、客户常用的平台发一下。有个做服装的T公司,注销时只发了报纸公告,结果有个小客户没看报纸,继续下单,最后T公司只能自己掏钱买下这批货,亏了15万。

第三个姿势:一对一电话确认+录音。对于重要客户,光发通知不够,最好打个电话确认,顺便录音。记得在电话里说我们公司要注销了,XX合同终止,您收到书面通知了吗?,客户说收到了,这就留了证据。我见过一个老板,发了通知后怕客户不认,特意打电话录音,结果客户果然想耍赖,录音一放,客户哑口无言。

这里要提醒一句:别用微信发一句公司注销了,合同终止了就完事,这种一句话通知在法庭上很难被认可。法院要看的是有没有明确的通知内容客户有没有收到。

客户不配合?这3招拆弹技巧收好!

通知客户后,大概率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客户哦,知道了,顺利终止;另一种是客户不行,合同得继续履行,或者我要赔偿。这时候别慌,我有3招拆弹技巧。

第一招:算笔账,让客户自己放弃。很多客户闹,其实是觉得有利可图。你可以把未履行部分的成本、违约金、赔偿金额算清楚,告诉客户继续履行的话,你们可能还要倒贴钱。我之前帮一个做电子元件的K公司处理过,有个客户要求继续履行20万的合同,K公司算了笔账:原材料涨价了,生产成本比合同价高5万,加上违约金3万,客户总共要亏8万。最后客户一听,主动说那还是终止吧。

第二招:协商解除,适当补偿。如果客户确实有损失,比如已经为合同准备了原材料,或者支付了预付款,适当补偿一点,比打官司划算。有个做食品的L公司,注销时有个客户预付了10万货款,还没发货。L公司协商退了8万,补偿2万,客户很爽快签了和解协议。后来我算过,如果打官司,诉讼费、律师费加上可能的赔偿,至少要5万,还不如补偿2万省事。

第三招:别怕起诉,清算组有保护伞。如果客户就是不讲理,非要起诉,也不用怕。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24条,清算组在清算期间代表公司参与诉讼,诉讼后果由公司财产承担。也就是说,客户告的是公司,不是你个人(除非你清算时有违法行为)。但前提是,你的通知必须合规,证据要齐全。我见过一个老板,通知发了、邮寄凭证有、录音也有,客户起诉后,法院直接驳回了客户的请求。

最后说句大实话:注销别怕麻烦,通知到位才能睡得安稳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老板因为怕麻烦,在注销时跳过客户合同通知,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通知客户这事儿,说难不难,就是花点时间、花点邮费,把该做的做到位。你多花一天时间发通知,可能就少赔10万块钱。

记住:企业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负责任。对客户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清算组成员不是摆设,出了事,法律可不认我不知道这种借口。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企业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是常见硬伤,可能导致税务清算受阻,甚至被认定为偷税漏税,影响注销进度。加财税建议,企业应提前3-6个月梳理财务凭证,缺失的发票、合同需及时补开或说明,确保税务部门认可。知识产权方面,未处理的商标、专利等可能成为注销障碍,需提前评估价值、办理转让或放弃手续,否则可能面临税务风险或法律纠纷。上海加喜财税专注企业注销全流程服务,从财务合规到知识产权处理,一站式解决注销难题,确保企业平稳退出。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