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喜财税公司
400-018-2628

公司注销快速通道您的不二之选!

实战 专业 落地 高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注销知识库

VIE协议终止,外资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税务筹划师面试问题?

已有 1246人查阅 发表时间:2025-09-13 15:33:01

【访谈场景】 <

VIE协议终止,外资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税务筹划师面试问题?

>

深秋午后,北京国贸某共享会议室的玻璃幕墙外,银杏叶正泛着金边。室内,长条形会议桌上散落着几份打印的VIE架构资料、咖啡杯和便签纸。访谈者小林(某财税媒体主编)正调整着录音笔,对面的三位访谈对象陆续入座:税务法学教授张明远(学术派,严谨细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高级经理王磊(实战派,语速快带点江湖气)、某教育科技公司创始人陈建国(企业主,带着创业者的沧桑感)。

第一部分:基础认知——VIE注销的税务雷区在哪里?

小林:感谢三位今天来聊聊这个专业又现实的话题。先请张教授从法律层面解释一下,VIE协议终止后,外资公司注销的税务核心问题是什么?毕竟VIE架构本身比较特殊。

张明远:(轻轻推了推眼镜)VIE架构的核心是协议控制,法律上属于事实控制而非股权控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外资公司注销时,首先要解决的是清算所得的确认问题。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除以——资产的计税基础——减去——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再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这里的关键是资产可变现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比如早期外资进入时,境内运营公司可能以较低估值作价,而注销时资产升值,这部分增值就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王磊:(突然插话)张教授说得对,但实务中更麻烦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很多VIE公司为了避税,早期通过关联交易定价把利润留在境外,比如境内公司向境外母公司支付服务费技术使用费,现在注销时,税务局会重点审查这些交易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去年我们有个客户,因为五年前的一笔技术服务费定价偏低,被税务局核增了2000万利润,补税500万,滞纳金又交了200万,简直是旧账新算!

小林:(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王经理提到的关联交易定价确实是跨境税务的常见风险点。那陈总,作为经历过VIE终止的企业主,您当时最直观的税务感受是什么?

陈建国:(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焦头烂额啊!我们2019年启动VIE终止,2021年完成注销,光税务就折腾了两年。最头疼的是两头堵:境外股东要退出,涉及股息分配的预提所得税;境内运营公司要清算,土地、知识产权这些资产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全压过来。更麻烦的是,不同税务局对VIE架构是否属于避税安排的认定不一样,有的地方觉得协议控制不违法,有的地方却要查实质重于形式,最后我们找了三家律所、两家税务师事务所,才把风险压下来。

第二部分:深入难点——清算、跨境与稽查的三重门

小林:刚才提到清算所得和关联交易,那具体到清算流程,外资公司和内资公司有什么本质区别?税务筹划师需要重点盯哪些环节?

王磊:(身体前倾,语速加快)区别大了!外资公司注销要先走商务部门注销→税务注销→海关注销→外汇注销的流程,税务注销是核心中的核心。内资公司可能清算一次就完事,外资公司往往要两次清算:一次是境外母公司层面的间接清算,涉及境外股东对境内资产的处置;一次是境内运营公司的直接清算,涉及资产变现、债务清偿。这里有个大坑:递延纳税政策用不好,就会重复缴税。比如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如果境外母公司是空壳公司,没有实际经营,境内资产增值部分可能要在中国缴税!

张明远:(点头补充)王经理说的7号公告是关键,它体现了穿透征税原则。税务筹划师在面试时,如果被问到如何判断VIE架构是否属于避税安排,必须回答清楚经济实质功能风险资产控制三个标准。比如境外母公司是否有实际管理人员、是否承担经营风险、境内资产的实际控制权是否在境外,这些都是税务局审查的重点。

小林:(追问)那跨境资产转移呢?比如境内运营公司的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这些无形资产,转移到境内新主体时,税务上怎么处理?

王磊:(拍了下桌子)这个问题太实务了!很多企业图省事,直接无偿划转,结果税务局直接认定为视同销售,按市场价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收购后转移:先让境内新主体(比如由创始人持股的公司)按公允价值收购无形资产,支付对价,再由外资公司用这笔钱清算。这样虽然要交一次税,但避免了视同销售的高额税负。我们去年有个客户,用这个方法省了800万增值税!

陈建国:(苦笑)我们当时就是没听专业人士的建议,直接无偿划转了商标,结果被税务局按市场价核定了2000万的收入,补了250万的增值税,简直是学费交得肉疼。现在回头看,税务筹划师的价值就在这里——不是帮你逃税,而是帮你合法少税,每个环节都要有理有据。

第三部分:面试聚焦——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税务筹划师?

小林:聊了这么多实务问题,回到今天的核心:如果企业要招税务筹划师处理VIE注销,面试时会重点考察哪些能力?张教授从学术角度怎么看?

张明远:(交叉双手,语速平缓)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政策理解深度,不仅要懂《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还要懂跨境税务规则,比如税收协定、BEPS行动计划(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甚至要关注中美、中欧的税收谈判动态;第二是风险预判能力,VIE注销涉及税务、外汇、商务多部门联动,筹划师要能提前识别政策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比如7号公告下的空壳公司风险,或者外汇管理局对外资清算款汇出的审查;第三是沟通协调能力,要能向企业解释复杂的税务政策,还要能和税务局、商务部门有效对话,毕竟很多政策执行中存在自由裁量空间。

小林:(转向王磊)王经理您带团队这么多年,面试税务筹划师时最反感什么?又最看重什么?

王磊:(咧嘴一笑)最反感纸上谈兵!有个候选人面试时把税法条文背得滚瓜烂熟,我一问某客户VIE架构下有笔境外贷款利息,怎么扣除,他就卡壳了——实务中利息扣除要符合合理商业目的,还要提供贷款合同资金用途证明,这些课本上不教!我最看重落地能力:能不能把复杂的税务方案变成可操作的工作底稿?比如清算所得的计算,要列清楚哪些资产需要评估哪些负债可以税前扣除递延纳税的申请流程……对了,还要懂行业知识,教育、医疗、互联网的VIE架构风险点不一样,比如教育行业涉及民办学校非营利性认定,税务处理更复杂!

陈建国:(突然开口)作为企业主,我补充一点:希望税务筹划师有同理心!我们创业时不懂税务,早期账务不规范,筹划师不能一上来就说你们这不行,全交罚款,而是要帮我们梳理历史问题,找到合规与成本的平衡点。比如我们有一笔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筹划师建议通过专项税务申报而不是直接补缴,虽然麻烦点,但滞纳金少了60万。这种既解决问题,又少花钱的能力,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第四部分:给求职者的建议——如何成为VIE注销的税务操盘手?

小林:最后想请三位给想进入这个领域的税务筹划师一些建议。张教授先来?

张明远:建议打好三个基础:一是法律基础,尤其是《公司法》《外商投资法》和税法;二是财务基础,能看懂合并报表、关联交易披露;三是外语基础,VIE架构涉及跨境业务,很多国际税收文件是英文的。要关注政策动态,比如最近金税四期上线,税务数据全国联网,VIE注销的穿透审查会更严,筹划师必须提前预判风险。

王磊:(抢过话头)我建议泡在案例里!把中伦、金杜等律所发布的VIE注销案例看一遍,把税务局官网的税务稽查案例研究透,尤其是关联交易调整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这些高频问题。有机会多去企业端实习,比如帮创业公司梳理账务,或者参与VIE架构搭建,只有知道怎么来的,才能明白怎么退。对了,考个税务师CPA是基础,但别迷信证书,实务能力比证书重要!

陈建国:(笑着摆摆手)我给企业主也提个建议:招税务筹划师别光看大厂背景,要看有没有处理过类似行业。我们之前招过一个四大出来的,虽然履历光鲜,但对教育行业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不熟悉,差点误事。真正的好筹划师,是既能看懂政策,又能理解业务的人。

【访谈后记】

三个小时的访谈结束时,窗外的天已泛起暮色。张明远教授的严谨、王磊经理的务实、陈建国老板的坦诚,让VIE注销税务筹划这个看似冰冷的话题,有了温度。小林合上笔记本,突然明白:VIE协议终止不仅是法律和商业的终点,更是税务筹划的大考——它考验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对政策、人性、商业本质的综合理解。

对于税务筹划师而言,面试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专业深度与人性温度的双重检验;而对于企业而言,找到那个既能拆弹又能搭桥的筹划师,或许就是穿越VIE注销迷雾的关键。毕竟,税务的本质,从来不是数字的游戏,而是利益的平衡与风险的共舞。



特别注明:本文《VIE协议终止,外资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税务筹划师面试问题?》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419586.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加赵老师微信 加杨老师微信
04-img3-qrcode.png  ewm.jpg  weixin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