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行,今天咱们不聊KPI,不谈融资,来聊聊咱们教育行业从业者最不愿面对但又可能不得不面对的事儿——办学许可证被吊销后,怎么体面地收场,把注销公告这事儿办得既合规又不留后遗症。<
我是老周,在教育行业做了15年财务,从民办学校的会计做到集团财务总监,见过机构从风生水起到关停并转的案例少说也有几十个。说实话,办学许可证被吊销,从来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背后往往是合规问题、经营困境或政策调整的累积。但吊销之后怎么处理,尤其是注销公告这最后一公里,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机构能不能平稳退出,甚至会不会留下法律风险。今天我就以亲身经历,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其中的门道。
一、问题来了:当办学许可证变成废纸一张\
记得2021年,我接手过一个艺术培训机构的注销项目。创始人是个80后,很有情怀,带着十几个老师做了五年少儿美术,结果因为消防验收没通过,被教育局突然吊销了办学许可证。那天下午,创始人红着眼圈给我打电话:周总,现在怎么办?家长天天来闹,老师要工资,房租还没到期,我这算不算非法办学啊?\
说实话,这种情况我见得太多了。很多校长拿到吊销通知书时,第一反应是慌——怕家长上门、怕被罚款、怕承担法律责任。但作为财务负责人,我得先让大家明白:办学许可证被吊销,不是机构死亡,而是强制进入退出程序。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两种心态:要么破罐子破摔,直接关门跑路;要么心存侥幸,偷偷摸摸继续开课。这两种做法,轻则被列入黑名单,重则可能涉及违法。
从财务角度看,吊销后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法律关系怎么清?债务怎么算?后续责任怎么了? 而注销公告,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它不是走过场,而是向所有利益相关方(家长、员工、供应商、监管部门)正式宣告:我们要注销了,有债的来认债,有事的来办事,别等我们走了再扯皮。\
二、挑战重重:注销公告背后的隐形战场\
你以为注销公告就是写个通知、发个公众号?太天真了。我见过太多机构,因为公告没发好,后续麻烦不断。比如某家英语机构,公告只发了公众号,结果没看公众号的家长觉得机构跑路了,直接报警,最后创始人被请去派出所做了三天笔录;还有家机构,公告里没写债务清算方式,供应商拿着公告起诉恶意逃避债务,法院判赔了20万。
这些案例背后,是注销公告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
1. 利益相关方一个都不能少\
培训机构被吊销后,涉及的利益方比一般企业更复杂:家长(预付费退费)、员工(工资社保、经济补偿)、供应商(课程材料、场地租赁)、合作机构(场地分租、品牌授权)……甚至还有可能涉及贷款银行、税务部门。公告里必须明确告知谁能来主张权利怎么主张,少一个群体,就可能留一个雷。
我建议列个利益相关方清单,按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排序:家长和员工肯定是第一梯队,他们的诉求不解决,后续公告发出去也没人信;供应商和合作机构是第二梯队,债务不清会影响征信;税务、银行这些是第三梯队,合规注销才能避免吊销未注销的后续处罚。
2. 公告内容既要合规,又要有人情味\
很多校长觉得,注销公告就是冷冰冰的通知,其实大错特错。吊销本身已经让家长和员工焦虑了,如果公告再写得像法院判决书,只会火上浇油。但人情味不等于模棱两可,比如不能写我们会尽快退费,而要写退费流程:请于X月X日前提交XX材料,我们将在X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X月X日前完成退款——既明确责任,又体现诚意。
这里有个潜规则:公告里一定要留咨询电话,而且必须是能打通的真人电话。我见过有机构留了个财务座机,结果家长打过去永远是占线,最后只能聚在机构门口。我当时给那个艺术机构的建议是,留我的手机号,并承诺24小时接听,虽然那段时间每天要接几十个家长电话,但至少避免了矛盾升级。
3. 发布渠道线上线下全覆盖,不留死角\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线上信息,但千万别以为发个朋友圈、公众号就万事大吉。公告必须线下+线上双轨发布,线下要在机构门口、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拍照留存),线上除了公众号,还要在家长群、合作群同步发布,必要时甚至可以在当地教育局官网、市场监管局官网挂公告(有些地方有强制要求)。
有个小技巧:线上发布时,尽量用图片+文字的形式,纯文字容易被刷屏,图片则不容易被删除。我当时给艺术机构做的公告,特意用机构LOGO做底色,把关键信息(退费时间、咨询电话、清算组联系人)用红色标出,家长在群里转发时,一眼就能看到重点。
三、解决方案:手把手教你做合规又体面的注销公告
说了这么多挑战,到底怎么实操?结合我处理过的5个机构注销案例,我总结出一个五步法,大家按这个流程来,基本能避开80%的坑。
第一步:内部清算,先把家底摸清(公告发布前1-2周)
公告不是凭空发的,背后必须有扎实的清算工作作为支撑。作为财务总监,我建议先成立清算组,成员至少包括创始人、财务负责人、法务(或外聘律师),最好再找个员工代表(比如资深老师)参与,增加公信力。
清算组的核心任务是三件事:资产盘点、负债梳理、剩余财产分配方案。资产方面,除了现金、银行存款,还要看有没有未消耗的课程材料、教学设备(能不能折价卖掉);负债方面,要列出应付员工工资应付家长退费应付供应商货款等,按法定顺序清偿(员工工资和社保 > 税款 > 普通债务)。
这里有个血泪教训:2020年我处理过一个体育培训机构,清算时漏了场地押金,结果房东拿着租赁合同起诉,说你们注销公告里没提押金退还,视为放弃,最后法院判赔了3个月押金。后来我才明白,负债梳理一定要地毯式排查,连应付水电费应付保洁费都不能漏,最好让各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避免甩锅。
第二步:跟主管部门打个招呼,别等公告发了才沟通(公告发布前3天)
很多校长觉得,注销公告是我的事,我想发就发,其实大错特错。吊销办学许可证的教育局,对注销流程有监督权,公告发布前最好跟他们沟通一下内容,尤其是清算组组成退费方案这些关键信息。
有个潜规则:跟教育局沟通时,态度要低姿态,但立场要硬。比如可以说我们想确保公告内容完全合规,避免家长误解,麻烦您帮我们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而不是我们要发公告了,你们看着办。我当时给艺术机构准备公告前,特意带着草稿去了教育局,窗口阿姨看了后说退费时间写得太模糊,最好明确到'最晚X月X日前',我们当场就改了——这种主动示弱的沟通,能省去很多后续麻烦。
第三步:起草公告,把该说的说清楚,不该说的别瞎说\
公告模板网上有很多,但千万别直接抄。我给大家一个黄金结构,按这个写,既合规又清晰:
标题:XX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注销清算公告(加粗,字号大一点)
正文开头:简述事由(根据XX教育局吊销办学许可证决定,我们启动注销清算),强调停止一切招生和培训活动(避免有人钻空子)。
清算组信息:名称(XX机构清算组)、联系人、联系电话、办公地址(方便家长和供应商联系)。
债权申报:明确哪些人可以申报债权(家长、员工、供应商)、申报需要什么材料(合同、付款凭证、身份证明)、申报时间和地点(比如X月X日至X月X日,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机构XX办公室)。
债务清偿方案:按法定顺序写清楚先付员工工资,再退家长费用,再付供应商货款,如果有资金缺口,要说明将通过处置XX资产弥补。
后续安排:比如清算结束后,我们将向市场监管局申请注销登记,公告注销后如有未尽事宜,由清算组负责处理。
落款:清算组盖章、日期(注意不是机构盖章,因为机构还没注销,清算组是临时组织)。
这里有个幽默小插曲:我第一次帮机构写公告时,创始人非要加一句感谢大家五年来的支持,我当时就笑了:大哥,咱们现在是要'清算',不是'告别晚会',加这句家长会觉得你们在'卖惨',反而可能催生更多诉求。后来他删掉了,但每次见面都调侃我老周太较真,不过还是你专业。
第四步:发布公告,线上线下同步,留存证据\
公告发布当天,建议按线下→线上→群内的顺序来:
- 线下:早上9点前,在机构门口、家长等候区等显眼位置张贴公告(用A3纸彩色打印,拍照留存,最好有日期水印);
- 线上:10点前,在机构公众号、官网发布(记得设置阅读原文,链接到清算组联系方式);
- 群内:11点前,在家长群、员工群、供应商群转发公告(@所有人,提醒查看)。
发布后,一定要每天检查:线下公告有没有被撕掉?线上阅读量有没有异常?群内有没有家长质疑?我当时给艺术机构做公告后,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机构门口看看公告还在不在,晚上睡前刷刷公众号后台,生怕哪个环节出纰漏。
第五步:配合注销,公告只是开始,后续收尾更重要\
很多人以为公告发完就没事了,其实注销公告只是清算程序的开始,不是结束。接下来还要配合市场监管局办理营业执照注销、税务局办理税务注销、银行注销账户……这些环节都需要公告作为已清算的证明材料。
这里有个小技巧:把公告发布的照片、截图、群内转发记录整理成公告发布证明册,办理注销时一起提交,能大大提高效率。我当时给艺术机构做注销时,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看了我们的证明册后说:你们这材料做得比很多上市公司还规范,省了我们不少事。\
四、经验教训:那些年我踩过的注销坑\
做了这么多年财务,我最大的感受是:注销公告不是走过场,而是机构最后的体面。体面不是说要花多少钱,而是要把该做的事做到位,该负的责任负起来。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提三个避坑指南:
1. 别想着蒙混过关,家长和员工不傻\
我见过有机构在公告里写预付费课程自动转为XX机构课程,结果家长发现新机构根本不认,最后集体投诉。其实家长要的不是转机构,而是退钱或继续上课,如果机构确实无法继续运营,不如直接说我们会按XX比例退费,哪怕慢一点,也比忽悠强。
根据我的经验,家长最在意的三个问题是:钱能不能退?什么时候退?找谁退? 公告里把这三个问题回答清楚,至少能解决80%的矛盾。我当时给艺术机构的退费方案是按剩余课时比例退费,优先退未开课部分,虽然资金紧张,但我们先凑了10万块钱作为启动退费资金,家长看到钱真的在退,情绪就稳定多了。
2. 甩锅比担责成本高得多
有个机构创始人跟我说:反正许可证被吊销了,责任都是教育局的,我干嘛还要给员工补偿?结果员工集体仲裁,法院判了2N经济补偿,比正常补偿高了一倍。其实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标准是N+1(N为工作年限)。
我建议,清算时先把员工工资和补偿金预留出来,哪怕其他钱暂时不付,员工的也不能拖。员工是机构最宝贵的资产,即使在注销阶段,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我当时给艺术机构的老师都发了感谢信,感谢他们五年的付出,虽然机构没了,但很多老师后来还推荐朋友来找我咨询财务问题——这就是人情账的价值。
3. 合规不是额外成本,是止损工具\
最后说个自嘲的例子:我刚开始做财务时,觉得注销公告就是走形式,结果因为公告里没写债权申报截止时间,有个供应商在公告发布半年后找上门,说我一直没看到公告,现在才申报,最后我们赔了违约金。后来我才明白,合规看似麻烦,其实是在保护机构不被二次伤害。
现在我做注销项目,第一件事就是查当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还有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的注销指引,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法律依据。虽然前期花的时间多,但后期基本不会出问题——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写在最后:注销不是终点,而是负责任的终点\
聊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办学许可证被吊销,对创始人来说可能是失败,但对家长、员工、供应商来说,他们更关心能不能拿到该得的。作为财务负责人,我们的职责不仅是算账,更是把事情办妥,把责任扛起来。
记得艺术机构注销那天,创始人跟我说:周总,虽然机构没了,但至少家长没骂我们,员工还祝我们以后东山再起。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教育行业不容易,从拿证到办学再到注销,每一步都是修行。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可能正经历这个阶段的你。记住:体面退出,也是一种成功。毕竟,留得清白在,不怕没柴烧。
(完)
特别注明:本文《办学许可证被吊销,培训机构如何办理注销公告?》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413766.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