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场景:某企业服务公司办公室,新手顾问小林(入职3个月)正资深财税专家王姐(从业13年)请教注销流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小林手里拿着一份注销材料,眉头微皱,显得有些局促。<
问题一:王姐,我们公司有个客户要注销了,之前2022年有个员工因为车间噪音超标导致听力下降,算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当时安监部门要求整改,但客户觉得公司都要注销了,整改是不是就没必要了?直接注销行不行?
小林:(挠头,声音有点小)王姐,这个问题我纠结好几天了……客户觉得注销前整改是白花钱,我劝了半天,他反问我反正公司没了,谁还查这个?我有点说不过他,但又觉得不对劲……
王姐:(放下手中的茶杯,笑起来)小林啊,你这问题问得傻得可爱,但特别实在!我当年刚入行时,也踩过这个坑呢。2010年我接了个注销案子,老板跟我拍胸脯说安全整改?注销后谁还管我!结果呢?注销公告期刚过,安监部门直接上门,说安全事故未整改完成,企业安全责任未落实,不仅罚款5万,还把整个注销流程卡了3个月,最后老板灰溜溜地回来整改,多花了整整一倍的钱。
(语气严肃起来)这就像咱们人要体检了,发现有个小结节不治,直接去办出院手续,医院能同意吗?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整改,是注销前的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安全生产法》第110条写得清清楚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必须立即组织抢救,并按规定上报,还要落实整改措施。注销不代表责任消失,反而因为主体即将消灭,安监部门会重点核查历史遗留问题——他们怕的是企业带病注销,留下安全隐患没人管,或者员工后续维权无门。
所以啊,你得跟客户掰扯清楚:整改不是额外支出,是风险止损。现在不整,注销后要么被安监部门追责,要么员工拿着旧证据起诉,那时候公司都没了,老板个人还是要担责,得不偿失啊!
问题二:那具体要怎么整改呢?是不是把设备修好就行?客户车间那个噪音设备,换个隔音罩大概要2万,他觉得花2万修个马上要拆的设备,不值。
王姐:(叹了口气,眼神飘向窗外)哎,这个不值的想法,我太理解了。我2015年遇到个客户,做家具喷漆的,废气处理设备坏了,他说公司注销了,废两天没事,结果整改时发现,废气不仅超标,还导致员工轻微中毒。最后整改花了8万,还差点被立案。
(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流程图)整改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像个医生看病,分三步走:
第一步查病因——重新评估事故原因。客户那个噪音问题,不能简单归为设备老化,得先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做个职业危害现状检测(找有CMA资质的,不然安监不认),看看噪音到底是多少分贝,超标多少,是设备本身问题,还是防护措施没到位(比如隔音罩没装、员工没戴耳塞)。我当年犯过个错,没检测就让客户换设备,结果换完还是超标,白浪费3万,就是因为没对症下药。
第二步开药方——制定整改方案并报备。方案里要写清楚:整改措施(比如换XX型号隔音罩,厚度10cm,覆盖设备全区域)、整改时限(比如15天内完成)、责任人员(谁采购、谁安装、谁验收)。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把方案先发给安监部门对接人看! 我有个小技巧:方案里别写尽量争取,写确保XX月XX日前完成整改,验收后3日内提交检测报告。安监人员看到这种有把握的方案,一般不会挑刺。
第三步复诊——整改后必须检测并闭环。设备装好了?不行!得让同一个检测机构再去测一次,出个《整改效果检测报告》,证明噪音降到国家标准(8小时工作日不超过85分贝)。然后把整改前后的检测报告、施工照片、验收记录(最好有员工签整理成册,交给安监部门。这就像咱们做账,凭证不全就是白条,整改没检测报告就是没整改完!
(拍拍小林的肩膀)跟客户算笔账:现在花2万整改,注销时安监部门放行;不整改,万一被查,罚款+滞纳金可能5万起,还影响征信。这笔账,他应该能算明白。
问题三:整改报告怎么写?客户让我帮他随便写写,我觉得不行,但又不知道要写多细,怕写多了被安监挑刺……
王姐:(噗嗤笑出声)哈哈,随便写写这四个字,我当年也听过!有个老板跟我说报告嘛,写‘已整改完毕’不就行了?结果报告交上去,安监部门直接打回来,批注像小学生作文,没有细节,不予受理。
(拿起桌上的报告模板)报告得像个故事,有头有尾,让安监人员一看就知道你们认真改了。我总结了个三段论模板,你记一下:
第一段事故回顾——简明扼要,不甩锅。比如:2022年3月,我司员工张某在车间操作XX设备时,因设备运行噪音达92分贝(超过国家标准7分贝),导致双耳听力下降。经查,原因为设备隔音罩老化破损,未及时更换。我司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整改程序。 这里别写员工操作不当,安监最反感企业推卸责任。
第二段整改措施——具体到螺丝钉级别。比如:1. 设备整改:于2023年10月15日采购并安装XX品牌隔音罩(厚度10cm,降噪量25分贝),覆盖设备运行区域;2. 人员防护:为车间20名员工配发3M防噪耳塞(SNR值21dB),并组织培训,培训签到表及照片见附件;3. 制度完善: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增加‘设备每周检查、隔音罩每季度更换’条款,2023年10月20日已全员宣贯。 数字、品牌、时间,越具体越可信。
第三段整改效果——用数据说话,画句号。比如:2023年10月25日,委托XX检测机构(CMA资质)进行整改后检测,结果显示车间噪音降至78分贝(见附件检测报告),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要求。员工张某听力已恢复,无其他不适症状。 最后加一句我司将以此为契机,持续落实职业健康安全主体责任,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态度要诚恳。
(压低声音,凑近小林)跟你说个潜规则:报告里最好附上整改前后对比照片——比如旧隔音罩破洞的样子,新隔音罩安装好的样子,员工戴耳塞操作的样子。安监人员每天看几十份报告,有照片的报告,他们一眼就能看完,还会觉得这个企业做事踏实。
问题四:和安监部门沟通有什么技巧吗?我上次打电话过去,对接人说提交材料等通知,我有点怕,觉得他们是不是不想理我们……
王姐:(喝了口茶,眼睛弯成月牙)怕啥?我当年第一次去安监部门,手都在抖,说话磕磕巴巴,结果对接人看我一眼,说小姑娘,别紧张,咱们都是为了企业安全。后来我才发现,安监部门不是敌人,是队友——他们怕企业出事,更怕企业带病注销留下烂摊子。
(掰着手指头说技巧)沟通记住三多三少:
多请教,少争论。别跟安监人员说我们觉得没问题,要说王科,我们这个整改方案,您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比如隔音罩的材质,我们选的是钢板,还是铝板更合适?他们一听请教,就会愿意帮你出主意。我之前有个客户,整改方案里写了用泡沫板隔音,安监人说泡沫板易燃,不符合消防要求,客户当场就急了,说网上查说可以,结果对接人脸色一沉,方案被打回来。后来我教客户说我们经验不足,想请您推荐个防火又隔音的材料,对接人立马给了个清单,还说下次有问题直接找我。
多同步,少猜谜。整改过程中,哪怕只是买了材料开始安装,都给安监对接人发个短信或微信:李科,今天隔音罩材料已到货,预计明天开始安装,有进展随时跟您汇报。他们知道你在动,就不会催你;你要是闷头改,他们怕你拖太久,可能突然来个现场检查。我有个小习惯:每周五下午给对接人发个周总结,比如本周已完成设备安装,下周三做检测,这样他们心里有数,也觉得你靠谱。
多留痕,少口头承诺。所有沟通尽量用文字,比如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口头答应的事,比如下周三验收,你最好发个消息确认:王科,您看下周三上午10点验收可以吗?我们提前准备好材料。万一对方忘了,你有记录就不算违约。我当年吃过亏,口头说好周五来检查,结果对方临时有事,没来,我以为不用查了,结果下周突然来人,说你们没整改,要处罚,有聊天记录才证明是对方改了时间。
问题五:整改证据要留哪些?客户说拍几张照片就行,我觉得不够,但又说不出要留啥……
王姐:(一拍大腿)照片肯定要,但证据链才叫完整!就像咱们做账,发票、合同、银行回单缺一不可,整改证据也得环环相扣。我给你列个证据清单,你让客户照着准备:
1. 事故相关证据:员工职业体检报告(证明听力下降)、事故调查笔录(员工和车间负责人的话)、安监部门的《责令整改通知书》(这是尚方宝剑,必须留着)。
2. 整改过程证据:材料采购发票(证明花钱了,还能抵税!)、施工合同(如果有外包的话)、施工照片/视频(最好有日期,比如用手机拍2023年10月15日,安装隔音罩现场)、施工人员签到表(证明有人干活)。
3. 整改效果证据:第三方检测报告(CMA资质,原件!)、员工复查体检报告(证明员工没事)、员工反馈意见(比如现在噪音小了,工作舒服多了,签字按手印更好)。
4. 闭环管理证据:整改报告提交回执(安监部门签收的)、验收合格意见书(如果有的话)、新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度文件(证明不是一阵风整改)。
(拿起桌上的文件夹)我之前有个客户,觉得体检报告不重要,结果安监部门说怎么证明员工听力下降是这次事故导致的?又回去补了体检报告,耽误了一周。所以啊,证据一定要分类整理,用一个文件袋装好,电子版和纸质版都留一份,这样既方便自己复查,也方便安监部门审核——他们一看证据链完整,绝对会高看你一眼。
问题六:如果整改需要花钱,客户觉得注销前没必要投入,我该怎么劝?有没有什么小技巧让他愿意改?
王姐:(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口气)这个问题,我遇到的比吃饭还多。老板们总觉得钱花在刀刃上,注销前的整改就是没刀刃的刀。我一般用三步劝说法:
第一步算法律账:拿出《安全生产法》第114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应急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跟客户说:您现在花2万整改,万一被查,最少罚5万,还可能上‘黑名单’,影响以后开新公司。
第二步算经济账:告诉他整改费用可以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比如这2万,可以进营业外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少交5000块企业所得税(假设税率25%)。等于国家帮你出了一部分钱,你还觉得亏吗?
第三步算人情账:我一般会跟老板说:您注销公司,员工可能还会找您,比如那个听力下降的员工,他手里有体检报告、事故记录,万一他去劳动仲裁,或者找媒体曝光,您这‘老招牌’不就臭了?现在花2万把他安抚好,签个《和解协议》,以后安安稳稳注销,不好吗? 我2018年有个客户,就是这么劝动的,后来老板还特意给我送了面锦旗,说王姐,你不仅帮我省钱,还帮我留了面子。
结尾:小林的感悟与王姐的鼓励
小林:(眼睛亮亮的,记了满满一页笔记)王姐,听您这么一说,我全明白了!原来注销前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整改,不是麻烦事,是必修课,既要懂政策,又要会沟通,还得细心准备证据。我之前总觉得注销就是走流程,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王姐:(摸摸小林的头,语气温柔)小林啊,做企业服务,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不仅要刀法精准,还要心里有数。你今天问的这些问题,虽然傻,但说明你在为客户着想,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我刚入行时,也犯过想当然的错误,但只要多学、多问、多总结,慢慢就会成为专家。
(拍拍小林的肩膀)记住,咱们做服务的,手里拿的不仅是政策文件,更是客户的信任。遇到难缠的客户,别急,慢慢跟他掰扯;遇到不懂的问题,别怕,随时来问我。这条路刚开始可能会难,但只要你用心,客户一定会感受到你的专业和真诚。加油,小林,你肯定能成为比我还厉害的企业服务专家!
(小林用力点点头,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把笔记本合好,准备去跟客户沟通了。)
特别注明:本文《注销公司时如何处理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整改?》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399434.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