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企业注销通关记:资深财税专家陈建国谈海关监管场所处置之道<
访谈时间:2023年10月18日下午
访谈地点:上海自贸区陆家嘴某共享办公空间创智咖啡馆
访谈对象:陈建国(资深财税合规专家,上海自贸区首批特邀税务顾问,拥有25年跨境税务与海关合规服务经验,曾主导处理超200起企业注销及海关监管场所处置案例,以接地气、重实操的风格在业内闻名)
访谈者:张薇(财经媒体记者)
【场景】
咖啡馆靠窗的位置摆着几盆绿萝,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陈建国老师摊开的笔记本上。他穿着一件深蓝色亚麻衬衫,袖口随意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一块老式机械表。见我走近,他笑着起身握手,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小张啊,坐坐,今天咱们不聊虚的,就说说企业注销时那些‘绕不开的坎儿’。说话间,他顺手从桌上拿起一个便签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不同企业的注销难点,你看,昨天还有个企业老板打电话问我,‘陈老师,我的保税仓库还没腾空,公司就要注销了,这可咋整?’他摇摇头,嘴角露出一丝无奈又熟悉的笑容。
【访谈实录】
一、从三步走到九九八十一难:海关监管场所处置的基本逻辑
张薇:陈老师,很多自贸区企业可能刚成立不久就因战略调整、市场变化等原因需要注销,他们最关心的是:手里的海关监管场所(比如保税仓库、厂房、监管堆场)该怎么处理?能先给我们讲讲基本流程吗?
陈建国:(放下咖啡杯,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这个事儿啊,得从根儿上想。海关监管场所的核心是保税货物,所以处置逻辑就一句话:先清场、再核销、后处置。具体来说分三步:
第一步是清算核账,要把海关监管货物、设备、账册全盘理清。保税货物不能随便卖,得先办结海关手续——要么内销补税,要么运出境,要么结转给区内其他企业。我记得有个做跨境电商的,注销时仓库里堆满了保税进口的母婴用品,老板想偷偷卖了回本,被我拦下了。我跟他说:老兄,海关的‘金关系统’比你的账本还清楚,货一卖,系统立马报警,到时候补税+罚款,得不偿失。后来我们帮他把货全部转给区内一家新注册的母婴店,补了税,顺利过关。
第二步是海关核销,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海关会来查你的三账一致——账册、实物、报关单是否对得上。这里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历史遗留账目。比如有个做精密机械的企业,2018年进口了一批设备,当时因为系统升级,报关单和账册对不上,一直没处理。去年要注销,海关查了三个月,硬是从一堆旧档案里找出了问题。最后企业不仅补了税,还被约谈了。所以说啊,企业平时就要账实相符,别等注销了才算总账。
第三步是场所处置。核销完了,场所要么退给海关(如果是租赁的),要么卖给其他企业(如果是自有的),要么拆除。现在自贸区政策好了,以前退租要跑海关、商检、好几个部门,现在一网通办,最多5个工作日就能搞定。但前提是——你得把前面两步做扎实。
(说到这里,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流程图,指着核销那块重重画了个圈:这一步是‘命门’,卡在这儿的企业,占了我接手案例的60%以上。)
二、企业常踩的坑:从设备处置到库存死结
张薇:您刚才提到历史遗留账目和三账一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痛点?
陈建国:(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痛点太多了!要我说啊,企业注销时最容易犯三个错:想当然图省事怕麻烦。
最典型的是设备处置。我去年遇到一个生物科技公司,注销时进口的一台流式细胞仪还在用,这玩意儿一台300多万,是海关监管设备。老板想:我直接卖给国内同行不就行了?结果海关说:不行!监管设备转让必须经我部门批准,而且受让方得有相应的监管资质。后来我们帮企业联系了海关总署的技术评估中心,做了设备结转,最后卖给了一家三甲医院的实验室,前后折腾了两个月。老板后来跟我说:陈老师,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初买的时候就该选国产的!(他笑着摇摇头,带着点调侃)
还有库存死结。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混放,是企业的通病。有个做食品加工的企业,仓库里既有进口的保税原料,又有国内采购的非保税原料,注销时海关来查,根本分不清哪是哪。最后企业只能把所有原料拉去检测,通过成分倒推来源,光检测费就花了20多万。我跟老板说:你平时花几千块买个WMS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现在就能省20万,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啊!
(他端起咖啡抿了一口,眼神里带着惋惜: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海关监管就像‘开车系安全带’,平时觉得麻烦,出事了能救命。)
三、一个死里逃生的案例:当冷链货物遇上注销倒计时
张薇:能分享一个您印象最深刻的案例吗?最好是有波折、有反转的那种。
陈建国:(眼睛一亮,拿起杯子喝了口水)这个案例我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惊心动魄。2021年,一家做进口生鲜的企业要注销,仓库里还有30吨-80℃的冷冻三文鱼,都是海关监管的保税货物。当时离海关规定的清场截止日只剩10天,企业老板急得团团转——三文鱼是鲜货,放一天亏一天;运回国外?运费比货值还高;卖给国内企业?没企业敢接海关监管货物。
老板找到我的时候,已经联系了三家物流公司,都说运不了。我跟他说:别急,咱们得找个‘下家’,既能接货,又能满足海关监管要求。当时自贸区刚推出保税货物跨区流转政策,我们就盯着这个政策钻空子。
我们先是联系了外高桥保税区另一家做食品深加工的企业,对方愿意接货,但要求先办结海关手续,再提货。这又是个难题——海关手续办完,三文鱼都化了。后来我们跟海关沟通,提出‘担保提货+后续核销’方案:由企业提供100万担保金,先提货深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凭海关核销单解除担保。
(他停顿了一下,模仿当时海关工作人员的语气:小陈啊,这个方案风险不小,要是企业跑了,担保金追不回来怎么办?)我当时就说:我们给企业做‘连带责任担保’,如果企业违约,我们赔!最后海关被我们的较真打动了,同意了方案。那10天,我们天天泡在海关注册科,盯着物流车进出库,最后三文鱼全部加工成鱼松,顺利卖出,企业不仅没亏,还赚了50万。
(说到这里,他笑了,拍了下桌子:你看,很多问题,不是解决不了,是企业没找到‘政策接口’,也没找到愿意跟你‘较真’的伙伴。做这行,‘专业’是基础,‘较真’才是关键。)
四、争议话题:市场化处置与行政监管的平衡
张薇:现在有观点认为,海关监管场所处置应该完全市场化,减少行政干预,提高效率。您怎么看这个争议?
陈建国:(身体前倾,双手撑在桌上,表情严肃起来)这个问题啊,得分开看。市场化是方向,但不能一刀切。海关监管场所的特殊性在于监管——它不是普通仓库,里面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环保、知识产权,甚至公共卫生。
比如有个企业想把废旧化工设备卖给小作坊,海关肯定要管。这玩意儿拆解不当会污染土壤,卖给没资质的企业,可能被用来造假。这时候行政干预就是必要的,它是风险防火墙。
但如果是普通办公设备通用机械,确实应该市场化。比如自贸区现在推的海关监管设备线上拍卖平台,企业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挂牌,价高者得,既透明又高效。我去年有个客户,通过平台拍卖了一批进口机床,比找中介多卖了20%。
(他靠回椅背,语气放缓:所以啊,‘放管服’不是‘放任不管’,是‘管得更好’。就像炒菜,盐放多了咸,放淡了没味,得恰到好处。年轻人别一听‘改革’就觉得什么都得放,这不对——改革是‘放管结合’,是‘把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
五、从管得住到服得好:自贸区监管的温度与力度
张薇:从您25年的经验看,自贸区在海关监管场所处置机制上,有哪些理念转变?这种转变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陈建国:(望向窗外的自贸区大楼,眼神里带着回忆)理念转变啊,最明显的是从重审批到重服务,从防范风险到防控风险。
我刚入行那会儿(1998年),企业注销,海关是管卡压——查得严,流程慢,企业跑一趟海关要等一天。现在呢?自贸区推企业注销容缺受理,缺个材料先受理,后续补上;推海关白名单,对信用好的企业,核销时信任审核,少查30%的账目。这背后是监管理念的变化:海关不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
我去年遇到一个专精特新企业,因为技术迭代要注销,海关监管设备里有几台是研发样机,没有报关记录。按老规定,这种无票货物要么退运,要么销毁。但企业说:这几台样机是我们核心技术载体,退运就等于把技术泄露了!后来我们跟海关沟通,提出技术封存+承诺监管方案:海关把样机封存在企业指定仓库,企业承诺3年内不转让、不拆解,海关定期核查。最后海关同意了,企业顺利注销,核心技术也没泄露。
(他转过头看着我,语气坚定:你看,这就是‘监管的温度’——既要守住底线,又要给企业留足空间。自贸区是‘试验田’,海关监管场所处置机制的创新,其实就是把‘管得住’和‘放得开’结合起来,让企业‘进得来、出得去’。)
六、给行业新人的建议:懂业务、接地气、有温度
张薇:想请您给刚入行的财税、海关合规从业者一些建议。
陈建国:(拿起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三个词)我给新人提三点建议:
第一,懂业务。财税、海关、法律、行业知识,都得懂。我带徒弟,第一年不让他们接案子,先让他们啃政策——从《海关法》到自贸区负面清单,从增值税条例到跨境税收协定。我常说:做这行,‘半瓶水’晃荡得最厉害,只有‘一瓶满’,才能给企业指对路。
第二,接地气。别坐在办公室里想多跑企业,多去海关。我当年在海关工作时,每周至少跑3家企业看仓库,现在做咨询,还是坚持每月下基层。只有知道企业的痛点在哪里,海关的堵点在哪里,才能给出管用的方案。
第三,有温度。帮企业解决问题时,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我有个客户,老板是农民工出身,不懂政策,注销时因为账实不符差点被罚。我没直接罚他,而是帮他一起理了三个月的账,最后补了税,没罚款。后来他说:陈老师,你不仅帮我省钱,还帮我保住了面子。
(他合上笔记本,笑着站起身:做这行,别把自己当‘官’,要当‘服务员’。年轻人脑子活、学得快,但有时候太‘技术流’,忘了‘人情味’。其实啊,很多合规问题,用‘心’解决比用‘术’解决更有效。)
张薇:谢谢陈老师,今天聊得太值了!
陈建国:(握手,笑着摆摆手)客气啥,有空常来喝茶,咱们再聊自贸区的新变化!
【尾声】
走出咖啡馆,夕阳已经给陆家嘴的玻璃幕墙镀上了一层金边。陈建国老师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但他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做这行,要‘较真’,也要‘懂变通’;要‘守住底线’,也要‘给足温度’。或许,这正是上海自贸区企业注销通关记背后最深刻的启示——在规则与效率之间,在监管与服务之间,总有一条平衡之道,让企业进退自如,让改革行稳致远。
特别注明:本文《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注销,如何处理海关监管场所?》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398865.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