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做老板的朋友喝茶,聊到公司注销,个个都摇头。有个朋友说:公司注册时跑断腿,注销时更麻烦,感觉像拆,不知道哪根线碰错了就炸了。我听完深有同感。确实,企业注销这事儿,看着是收尾,实则比注册还复杂,稍不注意就能踩坑。尤其是海关进出口权、企业主体注销、劳动局备案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一个没处理好,可能让老板们多花冤枉钱,甚至影响个人信用。<
.jpg)
海关进出口权:注销里最容易踩坑的隐形环节
先说海关进出口权。很多老板觉得,公司都决定注销了,进出口权应该自动跟着注销吧?大错特错。之前有个客户,做服装批发的,公司不打算干了,就去办了工商注销,结果忘了海关那边。后来想再注册个新公司做电商,涉及进出口业务时,系统直接提示历史企业存在未办结海关手续,新公司的进出口权申请硬生生卡了三个月。最后还是请人帮忙,把旧公司的海关报关单、核销单这些材料全补齐,才把事儿了了。其实海关注销不复杂,就是容易被忽略,得在工商注销前主动申请,把所有未结的报关、退税都处理完,才算完事。
企业注销:别以为走流程就万事大吉
再说说企业主体注销。很多人以为,只要把营业执照交上去,就算注销了。其实不然。注销前得先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还要在报纸上登公告,这些步骤缺一不可。之前遇到一个客户,急着注销去外地发展,觉得登报麻烦,就找了家小机构代劳,结果对方没走正规公告程序,导致有个供应商没收到通知,事后追讨货款,老板不得不先垫付钱才把注销办完。税务注销更是大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各种税种得清算清楚,哪怕一块钱的税没缴,都可能卡在税务这一步。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公司因为三年前的一笔零申报没记账,税务注销时硬是查了一个月,老板天天跑税务局,差点没把人逼疯。
劳动局注销:欠薪、社保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是劳动局注销环节。这部分最容易被想当然,觉得公司注销了,员工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其实不然。劳动局注销前,必须确认所有员工的工资、经济补偿金都结清了,社保、公积金都停缴了,不然不给出具无欠薪证明。之前有个客户,公司注销时有个员工离职时没结算提成,员工一气之下去劳动局仲裁,结果注销流程被迫暂停,不仅赔了员工钱,还被列入了劳动保障失信名单,影响后续创业。所以这部分一定要提前跟员工沟通好,所有书面协议都签清楚,别因为小钱耽误大事。
其实企业注销看似是收尾,实则是风险收口。海关进出口权未注销、企业注销材料疏漏、劳动局欠薪社保未处理,这三个环节最容易出问题,轻则耽误时间,重则影响法人信用。我们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这几年帮企业办注销,最常做的就是先帮客户把这三个环节捋顺——提前排查海关状态,核对税务材料是否齐全,梳理员工欠薪社保问题,避免客户来回折腾。毕竟注销不是目的,干净利落地结束,才能轻装上阵开始新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