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帮一个老客户办私募注销,老板在电话里笑:不就是交个营业执照嘛,你们跑一趟就完了。挂了电话我翻出清单,指着市场监管证明那栏跟他助理说:这玩意儿可比营业执照复杂多了,少一份都能卡在工商局门口。助理在电话那头叹气:张老师,我们之前以为注销就是‘散摊子’,没想到比成立还麻烦。<
说实话,这事儿我干了十年财税,见过太多老板以为注销就是去工商局跑一趟,结果被市场监管证明清单搞得焦头烂额。私募基金公司注销,市场监管这块儿不是简单的走流程,而是要把公司存续期间的合规账一笔笔还清。今天我就以十年经验,掰扯清楚到底需要哪些市场监管证明,顺便聊聊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解过的围。
一、第一关:中基协的清场证明——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证明
私募基金公司,首先得过中基协这道坎。很多人以为注销就是先去工商,大错特错。中基协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证明是前置条件,没有这个,工商局根本不受理。
去年有个案例,做量化私募的XX资本,老板想转行做实业,找我办注销。我让他们先去中基协系统提交注销申请,结果被打了回来——旗下还有一只2019年成立的量化产品没清算。老板当时就急了:产品早就清盘了,钱都分给投资者了,咋还不让注销?我翻出中基协《私募基金备案须知》跟他说:老王,你看这儿,‘管理人注销前,所有基金产品必须完成清算备案,且无未了结的诉讼或仲裁’。你那产品虽然清盘了,但清算报告还没在中基协备案,系统直接卡住了。
后来我们花了三周时间:联系托管机构出具清算资金划付证明,找律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再补做产品清算备案,才拿到中基协的注销登记证明。这里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中基协审核时,会穿透核查底层资产。比如之前有个私募,清算报告里写底层资产为银行理财,结果被中基协要求补充理财产品的底层穿透说明——原来那款理财嵌套了信托,得找银行开底层无嵌套证明。这种穿透式核查要求,没经验的人根本想不到,光补充材料就花了半个月。
感悟:中基协这关,核心是无遗留风险。就像搬家前要把每个抽屉翻一遍,确保没落下东西。建议想注销的私募,先去中基协系统自查产品清算状态,别等提交了申请被退回,耽误时间。
二、第二关:市场监管总局的无犯罪记录证明——企业注销登记通知书及无严重违法证明
拿到中基协证明,接下来就是市场监管总局(原工商局)的流程。这里要两个关键证明:一是《企业注销登记通知书》,二是《无严重违法经营记录证明》。
前者是注销完成的结果,后者是注销过程中的清白证明。后者往往更麻烦。我前年遇到一个XX投资,老板是做房地产起家的,2016年顺手拿了私募牌照,后来没做了想注销。去市场监管总局开无违法证明时,被系统弹出了2018年一笔未按规定公示年报的记录——当时公司财务离职,年报忘了报,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
老板当时就火了:都过去五年了,还没完没了?我跟他说:李总,市场监管总局的‘无严重违法证明’,查的是‘存续期内所有记录’,哪怕是一笔异常名录,都得先解除。这就像考试,你当年缺考一次,现在想拿毕业证,得先补考。后来我们找了当初的财务,补报了年报,又去市场监管总局提交了《异常名录移除申请》,等了15个工作日才拿到证明。
这里有个专业术语叫合规追溯期。私募基金公司注销时,市场监管部门会追溯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经营行为,哪怕已经注销的关联公司,只要有违法记录,都可能影响注销。比如有个私募,之前有个子公司因为超范围经营被罚,虽然子公司已经注销,但母公司注销时,市场监管总局还是要求提供《子公司注销证明》和《行政处罚履行完毕证明》,不然不给开无违法证明。
感悟:市场监管总局这关,别抱有侥幸心理。我常说合规要趁早,注销别糊弄,平时年报按时报,经营范围别乱改,不然注销时旧账新算,得不偿失。
三、第三关:外汇管理局的资金闭环证明——外汇登记注销证明(涉及QDII或外资私募)
如果私募涉及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或者外资私募,还得去外汇管理局开《外汇登记注销证明》。这块儿虽然不是所有私募都需要,但一旦涉及,就是硬骨头。
2020年我帮一个外资私募XX(上海)投资办注销,股东是新加坡对冲基金。当时外汇管理局要求提供所有QDII资金汇出证明,结果发现2019年有一笔1000万美元的投资款,还没到汇出期限。老板说:这笔钱早就还给投资者了,有银行流水为证。但外汇管理局说:张老师,光流水不行,得有投资者出具的《资金确认函》,证明他们同意提前终止汇出。
那会儿疫情严重,投资者都在国外,《资金确认函》来回寄了半个月,加上外汇管理局的穿透式资金核查(要求核对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整个注销流程拖了两个月。后来我跟老板开玩笑:这哪是注销啊,这是把‘资金闭环’再走一遍。
感悟:外汇管理局的核心是资金合规。涉及跨境资金的私募,平时就要做好资金台账,每一笔QDII资金的募集、投资、汇出,都要有对应的证明文件,不然注销时就是无米之炊。
四、第四关:清算过程中的动态监管证明——清算报告及备案回执
除了上述硬证明,私募注销过程中还有一个动态证明:清算报告及备案回执。虽然这份证明不算市场监管证明的直接范畴,但市场监管总局在审核注销时,会重点核查清算过程是否合规,而清算报告就是核心依据。
去年有个XX量化私募,清算时因为底层资产有未上市公司股权,被要求提供第三方评估报告。我们找了有资质的评估机构,结果评估报告出来,股权价值比账面值低了30%。老板当时就不乐意了:这股权是我2018年买的,当时明明值1000万,现在才700万?我跟他说:王总,评估报告不是我说了算,是市场监管总局认的‘第三方公允价值’。这就像卖房子,你不能说‘我当年买的时候500万’,现在就得卖500万,得看现在的市场价。
后来我们拿着评估报告,跟投资者开了三次沟通会,才说服大家接受清算方案。这里有个细节:清算报告里要列明所有债权人、债务人的清偿情况,哪怕是一笔5块钱的应付账款,都得有支付凭证。市场监管总局审核时,会随机抽查,有一次我们发现客户有一笔咨询费没支付,赶紧联系对方补开了发票和支付凭证,不然差点被认定为清算程序不合法。
感悟:清算报告是注销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常说清算不是‘甩包袱’,是‘交答卷’,把每一笔资产、每一笔债务都算清楚,才能让监管部门放心,让投资者安心。
写在最后:注销不是终点,是合规的
干了十年财税,见过太多私募注销时临时抱佛脚,也见过因为合规做得好,一个月就顺利注销的。其实市场监管证明的本质,不是给监管部门交材料,而是给市场交底牌——证明这家公司在存续期间没有埋雷,没有给投资者、给行业留下烂摊子。
未来随着数字政府的建设,市场监管证明可能会越来越轻量化,比如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直接调取企业信用记录,减少纸质证明。但核心不会变:私募注销不是终点,而是合规的起点。那些在注销时能从容拿出全套证明的公司,往往都是平时合规做得扎实的企业。就像我常跟客户说的:你把合规当成‘成本’,注销时它就是‘障碍’;你把合规当成‘投资’,注销时它就是‘通行证’。
最后送各位老板一句话:别等想注销了才想起合规,平时每一步都走稳了,注销时才能潇洒转身。毕竟,好的私募公司,不是跑得快,而是走得远——走得远,才能退得从容。
特别注明:本文《私募基金公司注销需要哪些市场监管证明?》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382352.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