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场景】 <
某市市场监管局调解室,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长桌上,桌上摆着三杯冒着热气的茶,背景墙上公平公正、调解优先的标语格外醒目。访谈者小林手持笔记本,对面坐着三位嘉宾:市场监管局合同监管科科长李建国(从业15年,严谨细致)、连锁加盟店老板王建军(人称王哥,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20年)、刚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的加盟商张薇(90后,首次创业的奶茶店老板)。
一、先聊聊:调解结果长啥样?为啥要落实?
小林(笑着开场):今天想请三位聊聊加盟商合同争议里,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调解结果到底怎么落实?先从简单的开始,李科长,咱们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加盟合同争议,常见的调解结果一般有哪些?
李建国(推了推眼镜,语速平缓):常见的啊,主要分三类。一是合同解除,比如加盟商觉得品牌方虚假宣传,双方同意解除合同,退还加盟费和保证金;二是违约责任承担,品牌方没按约定提供培训或选址支持,赔偿加盟商损失;三是继续履行,比如品牌方承诺的装修补贴延迟支付,约定了具体补款时间。这些结果会形成《行政调解协议书》,有法律约束力,但和法院判决还不一样,关键看双方能不能自觉履行。
王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插话):李科长说得对,我见过最多的就是退钱和赔钱。去年有个老乡,加盟某面馆品牌,结果品牌方连中央厨房的料包都没按时供应,店开了三个月就得关门,最后调解结果是退50%加盟费。但协议签了之后,品牌方拖着不退,老乡急得找我哭诉——这就是落实的问题啊!
小林(追问):王哥,您说的拖着不退,后来怎么解决的呢?
王哥(叹气):还能怎么办?老乡不懂流程,又去找市场监管部门,人家帮着催了两次,才把钱打过来。你说这要是没人盯着,协议不就成废纸了?
张薇(突然开口,声音带着点后怕):我比他惨多了。我去年加盟某奶茶品牌,合同里写总部派店长驻店指导30天,结果店长只来了10天就走了,店里的运营问题全是我自己摸索。调解时品牌方同意赔我2万元,但协议签完,他们财务说走流程,拖了三个月。我当时气得想砸店——签协议有啥用?不落实都是白搭!
二、深入点:调解结果到底怎么落地?
小林(转向李科长):看来调解结果只是第一步,落实才是关键。那从市场监管部门的角度,咱们会怎么推动落实?有没有具体流程?
李建国(身体微微前倾,拿起笔在纸上画了画):流程其实分三步。第一步是协议即时履行,比如当场退还保证金,我们会在调解室监督双方完成转账,这种情况最省心。第二步是约定分期履行,像张薇那个情况,赔2万元可以约定分三个月付,我们会在协议里写清楚每笔款的金额和日期,到期前10天提醒双方。第三步是拒不履行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启动司法确认。
小林(眼睛一亮):司法确认?这个词我听过,但具体是什么意思?
李建国:简单说,就是双方拿着《调解协议书》去法院,申请赋予它强制执行力。一旦法院裁定确认,协议就相当于准判决,对方再不履行,你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冻结账户、查封财产,这就比单纯靠市场监管部门催有效多了。去年我们处理的一个加盟纠纷,就是通过司法确认,帮加盟商拿回了15万赔偿款。
张薇(急切地):李科长,那申请司法确认难不难?要收费吗?
李建国(笑了笑):不难,双方带身份证、调解协议、营业执照去法院立案庭就行,不收费。而且咱们市场监管局可以提供《司法确认指南》,甚至帮你们联系法院。你那个案子,其实当时调解完我就建议你做司法确认,但你急着回店里做生意,后来拖了三个月才去,多走了不少弯路。
王哥(拍大腿):对啊!我那个老乡也是,我当时就劝他赶紧做司法确认,他说都是熟人,不至于,结果钱拖了半年。李科长,这司法确认是不是所有调解协议都能做?
李建国:只要调解协议是双方自愿签订、内容合法不损害公共利益,都可以做。不过要注意,像解除合同后继续使用品牌商标这种约定,可能涉及知识产权,需要专业律师把关,我们调解时会提醒双方。
三、再挖深:落实中会遇到哪些拦路虎?
小林(看向王哥):王哥您经验丰富,从加盟商角度看,调解结果落实时,最容易遇到什么问题?
王哥(皱着眉,掰着手指说):头一个是扯皮。品牌方签协议时说得好好,事后就说当时财务不在老板出差,一拖再拖。我见过最狠的,拖了整整一年,加盟商店都转手了,钱才到账。
第二个是证据不足。很多加盟商签协议时没留好书面证据,比如品牌方承诺独家区域保护,但聊天记录是微信语音,没备份;说好派技术员,但只有口头约定,没写进合同。真到要落实赔偿,对方不认账,你都没法证明。
第三个是怕麻烦。有些加盟商觉得为了几万块钱打官司不值,品牌方一拖,自己就放弃了。其实啊,现在市场监管部门和法院都有绿色通道,花不了多少钱,时间也没你想的那么长。
小林(转向张薇):张薇,您当时遇到拖延时,有没有想过放弃?后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张薇(深吸一口气):想过啊!那三个月我天天失眠,觉得钱要不回来了,还欠着亲戚的钱开店。后来是李科长给我打电话,说你过来,我教你个办法。他让我把调解协议里的赔偿条款、品牌方的拖延记录(微信聊天记录、转账截图)整理好,写了一份《履行催告函》,用EMS寄给品牌方,同时抄送他们总部所在的市场监管局。大概一周后,品牌方财务就主动联系我了,说下周打款。
李建国(补充道):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政指导+督促履行。对于拖延履行的,我们会先发《行政建议书》,告知其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如果还是不履行,就会把情况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影响他们以后的招投标、资质认定——现在哪个企业不怕信用记录污点?
四、关键点:怎么确保调解结果真落地?
小林:看来落实调解结果,既需要监管部门推动,也需要加盟商自己主动。那三位能不能给其他加盟商一些实操建议?
李建国(先开口):从监管部门角度,我们建议做到三明确。一是明确履行内容,调解协议里不能写尽快赔偿酌情退款,必须写清楚金额、时间、方式(比如2024年6月30日前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至XX账户);二是明确违约责任,比如逾期每日按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三是明确救济途径,写清楚如一方不履行,可向XX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或向XX市场监管局投诉。
王哥(接过话头):作为过来人,我给加盟商提个醒:签调解协议时,一定要把口头承诺变成白纸黑字。我见过有人调解时,品牌方老板说放心,我私人账户先给你转2万垫着,结果转头就不认账,说那是我个人借款。所以啊,所有约定必须写进协议,盖公司公章,私人转账也要备注XX调解协议赔偿款。
张薇(用力点头):还有,拿到调解协议别急着走!一定要当场确认对方有没有履行能力。比如要退加盟费,就问清楚钱是从公户还是私户出?什么时候能到账?我当时就犯了这个错,光顾着高兴,没问品牌方账户里有没有钱,结果他们账户余额不足,拖了三个月。
小林(笑着总结):李科长强调协议要明确,王哥提醒证据要留好,张薇说履行能力要确认——这几点真是经验之谈啊!
五、最后:调解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
小林:最后一个问题,三位觉得,调解结果落实后,加盟商和品牌方的关系应该怎么处理?是老死不相往来,还是可以继续合作?
王哥(嘿嘿一笑):这得看情况。如果品牌方确实有诚意,落实赔偿后,合作还能继续。我有个朋友,加盟某快餐品牌,因为选址问题闹了纠纷,调解后品牌方不仅赔了钱,还帮他重新选了位置,现在生意比以前还好。但如果是那种故意坑人的品牌,赶紧撤!别想着破镜重圆,下次还会被骗。
张薇:我肯定是不合作了。这次纠纷让我明白,选品牌比开店更重要。后来我重新选了个加盟品牌,签合同前专门找了律师看条款,还加了几个老加盟商的微信,问他们总部有没有拖延过?培训到位吗?现在店开了半年,一切都顺利。
李建国(总结道):调解的本质是定分止争,但最好的结果是修复信任。对监管部门来说,我们不仅要推动调解结果落实,还要引导企业规范合同行为——比如推广《加盟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独家区域保护履约保证金退还条件等条款,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对加盟商来说,要增强法律意识,签合同前多看、多问、多留证据;遇到纠纷别怕麻烦,市场监管部门和法院都是你们的后盾。
【访谈后记】
三个小时的访谈下来,小林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干货:从调解协议的明确条款到司法确认的强制效力,从王哥的证据留存到张薇的品牌考察,李科长的行政指导……原来,一份调解结果的落实,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硬推动,更需要加盟商的软智慧。正如王哥所说:做生意就像谈恋爱,婚前看清楚(合同条款),婚后好好谈(纠纷调解),出了问题别怕闹(落实结果),才能长久。而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他们不仅是调解员,更是护航员——用专业和耐心,让每一份合同都有温度,让每一次调解都见实效。这或许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最生动的注脚吧。
特别注明:本文《加盟商合同争议,市场监管局调解结果如何落实?》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377880.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