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5年商标代理,见过太多连锁老板在门店注销时栽在商标上。有人觉得店都没了,商标还留着干嘛,结果被人抢注,想东山再起发现连老本行名字都用不了;有人想留着商标等以后东山再起,结果主体公司注销了,商标成了无主财产,最后被别人低价捡漏。说实话,商标这东西,在连锁经营时是金字招牌,注销时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定时。<

连锁门店注销,如何处理商标注册?

>

我常跟老板们说:商标不是你营业执照上的‘字号’,它是一套受法律保护的独占权利。你开了10家店,商标可能早就被消费者记住了,哪怕门店注销,这个‘认知价值’还在。比如你做餐饮的,老张川菜这个商标,可能周边小区居民都认,这时候你不管商标,别人一注册,你以后想开个外卖摊都用不了这个名字——这就是商标的在先权利问题。

还有个误区,觉得商标注册证在手就万事大吉。其实商标有有效期,是10年,到期要续展;而且商标要规范使用,比如你注册的是老张川菜(第43类),结果你卖起了预包装食品(第29类),别人在第29类注册了同样的商标,你还是侵权。这些坑,在门店注销时更要提前避开,不然旧账新账一起算。

三个真实案例:商标处理不当,老板们踩过的坑

案例一:老张川菜的教训:商标被抢注,想回家难如登天

2019年,我遇到一个做川菜连锁的老板老张,他在本市开了8家老张川菜门店,生意一直不错。后来因为房租上涨加上合伙人分歧,6家门店陆续关了,剩下2家也撑不住,最后把公司注销了。注销时会计说商标也没用了,放着吧,老张也没当回事,想着以后有钱了再开。

结果2021年,老张想重新做餐饮,去注册商标时发现,老张川菜在第43类(餐饮服务)已经被别人注册了!原来他注销公司后,商标局没人提醒,有个同行一直在盯着这个商标,等他一注销就马上申请了。老张找到我时,眼圈都红了:我辛辛苦苦攒了10年的牌子,现在连用都不能用了?

我查了那个抢注人的商标,刚注册下来还没使用,按照《商标法》,老张可以提无效宣告,但需要提供自己在先使用的证据。问题在于,老张的公司注销了,以前的营业执照、宣传资料都找不全了,最后只能花大价钱买回商标——对方咬死不卖,最后闹到法院,耗时8个月,赔了对方20万才拿回来。老张后来跟我说:早知道注销时把商标转让给个人,或者哪怕注销前卖给同行,也不至于这么折腾。

案例二:李姐社区驿站的糊涂账:公司注销了,商标成了孤儿

2020年疫情期间,做社区便利的李姐关了3家加盟店,直营的5家也因为客流锐减撑不住,把运营公司注销了。注销前她问我:商标怎么办?我想留着,以后说不定还能开。我建议她要么转让给加盟商,要么变更到自己个人名下,但她觉得麻烦,想着公司注销了商标自动跟着注销吧,结果没做任何处理。

2022年,李姐想重新做社区团购,发现李姐社区驿站商标已经被一家新公司注册了,而且人家已经开始用这个品牌做加盟了。更麻烦的是,李姐原来的公司已经注销,商标档案里权利主体没了,商标局根本没法处理她的诉求。她想告对方侵权,但连自己是商标在先使用人的证据都很难证明——公司注销了,以前的合同、发票都散落在各处,最后只能放弃这个品牌,重新起名李姐优选。

我跟李姐复盘时,她特别后悔:我当时就觉得注销公司就是办个手续,哪知道商标还有这么多讲究?要是早知道把商标变更到自己名下,哪怕花点钱,也不至于现在连‘老本’都吃不着。

案例三:小美美妆盒子的及时止损:低价转让商标,比冷冻更划算

2021年,一个90后创业者小美找到我,她做美妆集合店小美美妆盒子,开了5家店,因为供应链问题资金链断裂,决定全部注销。她有两个选择:一是把商标冷冻起来(即不做任何处理,等以后有机会再用);二是低价转让给同行。

小美的商标在第35类(广告商业)和第3类(化妆品)都有注册,虽然门店注销了,但品牌在年轻消费者里有点知名度。我帮她做了商标评估:第35类商标因为涉及销售代理,对同行有价值;第3类商标因为涉及化妆品生产,小美没做过这块,价值不大。最后我们决定把第35类商标挂到商标交易平台,底价5万,第3类商标主动申请注销。

挂了两个月,有个做美妆连锁的老板看中了,因为小美美妆盒子在本地年轻人中认知度高,拿来直接用能省不少推广费。最后6万成交,小美拿到钱后还感慨:本来以为商标注销就是扔了,没想到还能换点回血钱。要是当初听朋友说‘留着等以后东山再起’,估计现在还在交商标续展费呢!

不同场景下的商标处理方案:转让、注销还是冷冻?

看了这么多案例,可能有老板会问:那我的商标到底该怎么处理?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得看你的未来规划和商标价值。我一般分三种情况给老板们建议:

第一种:想保留品牌,未来可能重启——优先转让

如果你觉得这个品牌还有念想,比如以后资金充足了想重新做,或者有同行愿意接手,那最好的办法是转让。转让商标需要双方签转让协议,到商标局办理转让申请,大概6-8个月能下证。注意:转让前要查清楚商标有没有瑕疵,比如有没有被异议、无效宣告,有没有到期没续展的,不然转让过来也是个麻烦。

比如老张的老张川菜,如果他能在公司注销前把商标转让给亲戚或者信任的合伙人,哪怕象征性地收1块钱,也能避免被抢注。转让的好处是钱货两清,商标到了别人手里,你不用再操心续展、侵权问题,还能拿点转让费。

第二种:确定不再使用,商标没价值——主动注销

如果你的商标注册后就没怎么用过,或者品牌本身没什么知名度,比如小美美妆盒子的第3类商标(化妆品),那不如主动申请注销。注销商标是免费的,流程也比较简单,提交申请后商标局会公告,3个月没人异议就注销了。

注销的好处是一了百了,不用再交每年的商标续展费(每10年一次,一次1000元),也不用担心以后有人用这个商标告你侵权。但要注意:注销后就不能恢复了,相当于彻底放弃。

第三种:暂时不用,但想留着——冷冻需谨慎

有些老板觉得商标是我的宝贝,先放着,这时候可以冷冻——即不做转让也不注销,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商标到期前要续展(到期前12个月可以续展,有6个月宽展期,但宽展期要多交500元);二是要规范使用,避免变成通用名称(比如阿司匹林本来是商标,现在成了药品通用名称,就不能独占了)。

冷冻的风险是:你每年要盯着续展时间,万一忘了,商标就失效了;而且商标冷冻期间,别人不能注册同样的商标,但你也不能用它,万一别人抢注了,你想再用就得重新申请——这就像你把房子空着,结果别人住了进去,你想住还得打官司。

给老板们的避坑指南:注销前这3步必须走

不管是哪种情况,连锁门店注销前,这3步一定要做,不然很容易踩坑:

第一步:做一次商标体检

注销前,把你名下所有商标都列个清单,查清楚:商标注册号、类别、有效期、有没有质押、有没有被异议或无效宣告。我见过有老板注销公司时,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个防御商标(比如老张川菜在第35类也注册了,结果忘了处理,被别人在第35类抢注)。体检工具可以用商标局的中国商标网,或者找专业的代理机构做,大概几百块钱,能省后面几万块的麻烦。

第二步:评估商标价值

商标不是有就值钱,得看它的使用情况和市场认知度。比如你的品牌在本地开了10家店,消费者都认,那商标就值钱;如果只是注册了没开过店,那可能就是一张纸。评估时可以问自己:有没有同行愿意买?有没有消费者因为这个品牌来消费?如果答案都是没有,那不如注销或低价转让。

第三步:选对处理方式,保留证据

不管是转让、注销还是冷冻,都要留下书面证据。比如转让要签合同,注销要保留商标局的受理通知书,冷冻的话要自己做个商标状态记录表。我见过有老板说我把商标给亲戚了,没签合同,结果亲戚翻脸不认人,最后商标成了无主财产——这种口头约定,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

其实商标就像连锁品牌的灵魂,门店可以关,但灵魂是留在自己手里,还是任由别人带走,这个选择背后,藏着的是对品牌价值的认知,还是对未来的规划。你有没有遇到过门店注销时商标处理的难题?当时是怎么选择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