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导】最新政策落地:企业注销亏损结转再简化,惠及超百万市场主体 <
2023年12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发布《关于优化企业注销环节亏损弥补办理流程的公告》,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企业办理税务注销时,符合条件的前年度未弥补亏损可自动结转、无需申请,预计将惠及上海全市超15万户中小企业。这一政策被业内视为放管服改革在注销环节的重要突破,也让企业注销时亏损如何弥补这一老话题再次成为创业者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注销数量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企业注销总量达230万户,其中约40%的企业因经营亏损选择退出。而亏损能否弥补、如何弥补不仅关系到企业税务合规,更直接影响创业者后续的创业成本。那么,工商注销与亏损弥补之间究竟存在哪些规则密码?记者结合最新政策与实操案例,为读者梳理出一份避坑指南。
【个人经验分享】从踩坑到上岸:我的餐饮公司注销记
去年冬天,我关掉了经营三年的餐饮公司小灶台。从选址装修到开业迎客,我曾以为创业就是把菜做好就行,却在注销时被亏损弥补上了一课。
清算那天,会计拿着报表叹了口气:公司前两年累计亏损120万,今年勉强持平,这120万咋办?我当时就懵了:公司都要注销了,这亏空难道只能烂在账上?后来跑税务局咨询,才明白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
一开始我以为注销=税务清算完就完事,结果被告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也就是说,哪怕公司注销了,只要没超过5年,这120万亏损还能跟着我以后创业的公司继续抵税!
但问题来了:怎么结转?需要提前申请吗?税务局的工作人员给我举了个例子:这就好比你去超市办了张储值卡,没用完的余额不会因为你退卡就清零,只要符合条件,下次消费时还能继续用。企业亏损也是一样,注销时完成清算申报,相当于‘把卡余额冻结’,以后创业时拿着注销证明,就能继续‘刷卡抵扣’。
过程也没那么简单。因为小灶台是个人独资企业,一开始我搞错了政策,以为只有公司制企业才能结转亏损,差点放弃了这笔隐形资产。后来在税务窗口,工作人员耐心解释: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同样适用亏损结转政策,只是计算方式略有不同——个人独资企业的亏损,投资者可以在5年内用经营所得弥补;而公司制企业的亏损,则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
折腾了两个月,终于拿到注销证明时,我算了笔账:这120万亏损如果按25%的企业所得税率计算,未来能抵税30万。这30万,足够我下一个创业项目启动初期的一半开销了。现在回想,如果当初没搞懂亏损弥补的规则,不仅可能多交税,甚至可能因为怕麻烦而草率注销,错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专家观点】亏损结转不是,这些红线别碰
很多创业者对注销时的亏损弥补存在两个极端:要么认为‘注销了就啥都没了’,要么觉得‘亏损越多越好’。北京某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亏损结转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减轻税负,用错了可能引发税务风险。
李明解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亏损结转的核心规则有三点:一是5年期限,亏损只能向以后5个年度结转,超过5年未弥补完的,不得再抵扣;二是限额抵扣,每年弥补的亏损不得超过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比如当年利润50万,最多只能弥补50万亏损,剩余部分需结转下年;三是清算申报,企业注销前必须完成企业所得税清算申报,明确未弥补亏损金额,并向税务机关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及附表,这是亏损结转的前提条件。
数据不会说谎。李明援引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调研数据称,在办理注销的企业中,约28%因未完成清算申报导致亏损无法结转,15%因超过5年结转期限丧失弥补资格。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往往源于创业者对政策的不熟悉。
【问答解惑】关于亏损弥补,你最关心的5个问题
Q1:公司注销了,亏损还能跟着我吗?
A:能!但前提是合规注销。无论是公司制企业还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只要在注销前完成税务清算申报,明确未弥补亏损金额,并取得税务注销通知书,这些亏损就可以按规定向以后年度结转。比如你2024年注销了一家公司,有100万亏损未弥补,那么2025-2029年创业的公司,只要有利润,就能用这100万抵税。
Q2:亏损结转有额度限制吗?比如今年利润30万,能弥补50万亏损吗?
A:有额度限制。每年弥补的亏损不能超过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比如今年利润30万,最多只能弥补30万亏损,剩下的20万需结转下年。这就像吃自助餐,你只能拿自己能吃完的量,不能眼大肚子小。
Q3:个人独资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亏损弥补有啥区别?
A:区别在于弥补主体。个人独资企业的亏损,由投资者个人用5年内的经营所得(比如工资、劳务报酬、个体工商户所得等)弥补;公司制企业的亏损,则由企业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与股东个人无关。简单说,前者是个人背亏,后者是公司背亏。
Q4:注销时零申报,还能结转亏损吗?
A:可以。零申报只是指当期没有应纳税额,不代表没有亏损。比如公司注销前清算发现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形成清算亏损,这种亏损同样可以按规定结转。但要注意,零申报需符合条件,不能为了逃避清算而虚假申报,否则会面临税务处罚。
Q5:超过5年没弥补完的亏损,真的打水漂了吗?
A:基本是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亏损结转最长不超过5年,这是硬杠杠。但如果企业因特殊原因(如政策性搬迁、重大自然灾害等)导致亏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弥补,但需提供充分证明材料。创业者要合理规划5年内的盈利,别让过期亏损变成沉没成本。
【政策解读】从手动申请到自动结转:注销流程的减法艺术
过去,企业办理注销时,未弥补亏损需要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交《亏损弥补备案表》,证明材料多、办理周期长。而2024年新规落地后,符合条件的亏损可实现自动结转——税务机关通过金税三期系统自动提取企业清算申报数据,确认未弥补亏损金额,无需企业额外申请。
这就像以前‘办证要跑断腿’,现在‘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上海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负责人表示,自动结转的前提是企业信息真实、资料齐全,比如清算申报中的资产处置损益、负债清偿金额等数据必须准确,否则系统会自动拦截,要求企业补正。
自动结转并非无脑适用。两种情况仍需手动申请:一是企业存在跨地区经营情况(比如总公司在外地,分公司在本地注销),需向两地税务机关申请亏损结转分配;二是企业涉及特殊性税务处理(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等),需税务机关逐案审核。
【个人反思】注销不是终点,而是合规的起点
关掉小灶台后,我常和朋友开玩笑:创业就像谈恋爱,开始时要‘激情满满’,结束时也要‘好聚好散’。而好聚好散的核心,就是合规——从日常记账到税务注销,每一步都要按规矩来。
以前总觉得亏损是创业的污点,现在才明白,只要处理得当,亏损也能变成未来的底气。就像爬山时摔了一跤,虽然膝盖破了,但记住了哪块石头滑,下次就能更稳地登顶。
未来,随着多证合一一网通办的推进,企业注销流程会越来越简化,但亏损弥补的核心逻辑不会变:合规经营、规范清算,才能让企业生得体面,走得安心。如果你正面临注销,不妨花点时间搞懂亏损弥补的规则——这不仅是避坑指南,更是给未来创业的一份礼物。
特别注明:本文《工商注销,亏损弥补有哪些规定?》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340962.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