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AI初创公司注销引连锁反应,许可纠纷成注销后遗症 <
2023年10月,北京某AI视觉算法公司智启科技因融资失败启动注销程序,却意外卷入一场知识产权许可纠纷。据悉,智启科技曾于2022年将其核心算法许可给智能家居企业云图数据使用,许可期5年,年费800万元。智启科技在未提前30日通知的情况下,仅通过内部邮件告知因公司注销,许可协议于即日起终止,导致云图数据已投入3000万元开发的产品线被迫停工,面临用户索赔及市场份额流失的双重压力。目前,云图数据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智启科技赔偿违约损失及预期利益,该案成为近期企业注销引发知识产权许可纠纷的典型样本。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统计,2023年以来,类似案件同比增长23%,其中70%涉及未明确约定许可终止条款的灰色地带。
【个人经验】从踩坑到拆招,我处理过的那些注销纠纷
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律师,我最近三年代理了12起企业注销后的许可纠纷案件,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那起生物制药公司的案子。当时我的委托人远大药业从一家刚注销的康泰生物获得了一项专利许可,许可期10年,刚满2年康泰就因战略调整注销了。更麻烦的是,许可合同里只写了许可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30年1月1日,压根没提企业注销怎么办。
康泰的清算组态度很敷衍:公司注销了,所有债务都清偿完毕,专利许可自然终止,你们找我们也找不到人了。远大药业当时懵了——他们已经投入5000万元建了生产线,产品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了,突然说没许可了,这损失谁担?
我当时就一个念头:不能让注销成为逃避责任的免死金牌。我们先是去工商局调取了康泰的清算报告,发现清算组压根没通知远大药业许可要终止,这直接违反了《公司法》关于清算组应当通知已知债权人的规定。接着,我们以清算组未履行通知义务为由,将清算组成员(包括股东、董事)列为共同被告,最终法院判决清算组赔偿远大药业因生产线停工造成的直接损失2800万元。
说实话,这类案子处理起来特别憋屈。企业注销时,大家都忙着甩包袱,知识产权这种看不见的资产最容易成为漏网之鱼。我见过更离谱的:某公司注销前,把专利许可给了关联方,转头就注销主体,让被许可方拿着一纸空文维权。这哪是商业合作?简直像过河拆桥,桥拆了,河对岸的人还在水里扑腾呢。
【专家视角】许可终止纠纷频发,根源在于重交易轻清算
针对企业注销后知识产权许可纠纷高发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司副司长张志强在2023年知识产权保护峰会上指出:当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三轻三重'倾向:重取得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重交易轻清算。尤其在注销环节,多数企业将知识产权视为'剩余资产'随意处置,忽视了许可关系的延续性和法律风险。
北京某知名律所知识产权部主任李律师则提供了数据支撑:根据我们团队的调研,在涉及企业注销的知识产权纠纷中,85%的许可合同未明确约定'企业注销时的处理条款',62%的被许可方表示'从未收到过企业注销的通知'。这种'信息差'直接导致被许可方无法及时止损,损失呈几何级扩大。
【读者问答】注销后许可终止,这些疑问你必须知道
问:企业注销后,原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是不是自动就没了?
答:不是!合同不会因为企业注销就自动消失。根据《民法典》第563条,合同解除需要符合约定或法定情形。企业注销本身不是合同终止的法定理由,除非合同里明确写了企业注销视为合同终止,或者清算组依法通知对方终止合同。如果清算组啥也不说就注销,那属于违约,得赔钱!
问:被许可方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步该做什么?千万别慌!
答:第一步,查!赶紧去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企业是不是真的进入注销程序了,清算组是谁,有没有在报纸上发过债权申报公告(现在很多地方要求公告45天)。第二步,盯!盯紧清算组的动作——他们有没有通知你许可终止?有没有在清算报告里提到知识产权处置?如果没通知,恭喜你,你手里握着尚方宝剑。
问:清算组成员要赔钱吗?他们不是已经清算完毕了吗?
答:这得分情况。如果清算组成员在清算时没履行通知义务,或者恶意转移财产,导致被许可方损失扩大,那他们得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我之前那个案子,清算组的股东就因为明知有许可关系却未通知,被法院判赔了200多万。记住,清算完毕不等于免责,关键看有没有过错。
【实战技巧】从被动挨打到主动防御,企业注销前必做的三件事
处理过这么多案子,我发现企业注销前只要做好三件事,能避开90%的纠纷:
第一,给知识产权做个体检。把公司所有的许可合同、专利、商标、著作权都列个清单,看看哪些许可还在有效期内,哪些被许可方可能因为你的注销受影响。这就像搬家前要清点家具一样,别到时候落下个锅碗瓢盆引发纠纷。
第二,在合同里加个分手条款。以后签许可合一定要写清楚如果企业注销,许可怎么处理:是提前终止?还是允许被许可方优先受让?或者清算组要提前多久通知对方?别学那些马后炮,等纠纷发生了才后悔当初没写清楚。
第三,别当甩手掌柜。注销前,主动给被许可方发个书面通知,说我们要注销了,许可协议X月X日终止,你们赶紧准备。别觉得麻烦,这叫履行通知义务,能让你少打很多官司。我见过一个老板,注销前挨个给20多个被许可方打电话通知,结果没一个人起诉他——人家觉得这公司还挺靠谱。
【未来展望】让知识产权体面退场,需要更精细的制度设计
这几年处理注销纠纷,我越来越觉得:企业注销不该是知识产权生命的终点,而应是权利义务交接的起点。未来,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
一是立法层面,明确企业注销时知识产权许可的清算义务。比如要求清算组必须在清算报告中单独列出知识产权许可情况,并通知所有被许可方;对未履行通知义务的,设定更严厉的赔偿责任。
二是实践层面,建立知识产权清算指引。很多企业不知道注销时知识产权该怎么处理,如果能有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出台操作手册,告诉大家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就能减少很多踩坑。
三是理念层面,企业得把知识产权当成责任而非负担。不是拿到专利、签了合同就完事了,从许可到终止,每个环节都要有契约精神。毕竟,商业社会里,体面退场和入场精彩同样重要。
我想对所有准备注销的企业说一句:知识产权不是甩包袱的借口,而是讲诚信的试金石。别让注销,成为知识产权纠纷的——毕竟,商业的江湖,口碑比资产更长久。
特别注明:本文《注销企业,如何处理知识产权许可终止后的纠纷解决?》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338294.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