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港新片区做招商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企业从落地生根到注销清算的全过程。说实话,招商时我们总盯着注册资本年产值就业人数,觉得把企业招进来就算完成任务,可往往忽略了退出去时的风险——尤其是工资税务这块儿,简直是注销企业的隐形杀手。今天我就以一个老招商人的身份,掏心窝子聊聊这些年踩过的坑,希望能帮大家避避雷。<
先说个印象特别深的案例。2021年,临港有一家做精密模具的制造企业,因为行业不景气,股东们决定注销。当时企业负责人找到我,说账都平了,税务也查了,没啥问题,结果注销申请刚递上去,税务局就来了条暂缓注销的通知——问题就出在工资上。
这家企业账面显示2020年全年工资支出300多万,人均月薪1.2万,但个税申报系统里,有近一半的员工月薪不到5000元,甚至有人全年申报工资才2万。稽查人员一查,发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长期用两种方式发工资:一部分银行代发,按最低标准申报个税;另一部分现金发放,让员工拿餐饮费、办公用品发票来冲抵。注销前他们匆忙把账外工资补进账,但银行流水和个税申报对不上,硬生生被认定为偷逃个税,补税80多万,还罚了40万滞纳金。企业负责人当时就懵了:我们注销是为了止损,怎么还倒贴这么多?
说实话,这事儿我见得多了。很多企业总觉得注销就是结束,随便糊弄一下,却不知道税务局对注销企业的稽查,重点就是看工资真实性。在临港,我们招商时经常说政策洼地,但洼地不等于监管洼地。现在金税四期系统那么智能,工资表、个税申报、社保缴纳、银行流水,四个数据一交叉,有没有阴阳工资一目了然。我常跟企业说:平时发工资可以‘灵活’,但注销前一定要‘老实’,不然省下的税,可能还不够交罚款的。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招商人是不是也有责任?当初帮企业算用工成本账时,只说了怎么省,没说怎么合规。现在看来,企业注销时的工资风险,往往从创业初期就埋下了雷——为了少交个税和社保,搞两套账,结果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除了工资真实性,清算环节的应付职工薪酬也是个大坑。去年临港一家科技公司注销时,就栽在这上面。
这家公司账上有笔应付职工薪酬60万,是2022年年底计提但没发的年终奖。股东们觉得公司都要注销了,这笔钱也不用给了,直接在清算时做了转销处理,没申报个税。结果税务局稽查时指出:这笔钱虽然没发,但已经计提属于员工权益,企业注销时必须向员工支付或代扣代缴个税。没支付就注销,相当于股东变相分配了利润,要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0%缴纳个税——60万就是12万,股东们当时脸都绿了:钱还没发出去,怎么还要交税?
这事儿让我反思了很久。很多企业负责人对清算所得有误解,以为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却忽略了负债里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果涉及未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补贴,都属于员工的应税所得。企业注销时,要么把钱发给员工并代扣个税,要么就视同股东分配,股东自己交税。这两种方式,企业都躲不掉。
在临港招商时,我们常说全生命周期服务,但清算这个环节往往被忽视。其实企业注销前,最好做个税务体检,把应付职工薪酬梳理清楚:哪些是已发放未申报的?哪些是计提未发放的?未发放的是不是要补发?补发的话个税怎么算?把这些细节捋顺了,才能避免股东平白无故多交税。我后来给企业做注销辅导时,都会专门列一张应付职工薪酬清算表,把每一笔钱的去向和税务处理都写清楚——虽然麻烦,但总比事后扯皮强。
最后这个风险,可能更隐蔽——社保与工资基数不匹配。临港有一家服务外包企业,注销时就被这个问题坑惨了。
这家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一直按上海市最低社保基数给员工交社保,但工资表上写的却是实际工资(比如月薪1万,社保基数按7310算)。注销前他们觉得社保没欠费,应该没问题,结果税务局在稽查时,发现企业2021-2023年的工资总额比社保缴费基数高了近200万,要求补缴3年的社保差额及滞纳金,合计80多万。企业负责人当时就急了:我们注销时账上都没钱了,拿什么补缴?
说实话,社保和工资基数不匹配,在临港的小微企业里太常见了。很多老板觉得社保是成本,能省则省,却不知道现在社保和税务已经联网,税务局查注销企业时,会重点比对工资总额和社保缴费基数。尤其是注销前突然合规的企业(比如平时按最低基数交,注销前突然按实际工资交),更容易被税务局盯上。
我在招商时遇到企业问社保怎么交最划算,现在我都会直接说:按实际工资交,别搞小聪明。临港新片区对企业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那种打擦边球的方式,现在根本行不通。注销时,社保部门会追溯2-3年,一旦查出问题,补缴+滞纳金+罚款,企业根本扛不住。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该在招商时就给企业打个预防针:社保合规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尤其是打算长期经营的企业,注销时更要经得起查。
做了8年临港招商,我越来越觉得:我们不仅要帮企业落地生根,更要帮企业体面退场。注销企业的工资税务风险,看似是企业自己的事,但作为招商人,我们有责任在前期就提醒企业规避这些坑——比如在签约时明确税务合规要求,在定期回访时检查工资社保申报,在企业决定注销时提供清算辅导。
毕竟,临港新片区的营商环境,不是靠政策洼地堆出来的,而是靠服务高地建起来的。一个企业注销时因为工资税务问题倒下,不仅影响股东和员工,更可能让其他企业对临港的营商环境产生顾虑。下次再遇到企业要注销,我不仅会帮他们办手续,还会拿着这篇文章里的三大雷区逐条核对——毕竟,帮企业安全退出,和帮他们顺利落地,同样重要。
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在临港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时,是不是该把注销合规和招商引税看得同等重要?毕竟,一个能让企业生得精彩、退得安心的园区,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园区,不是吗?
特别注明:本文《注销企业工资税务风险有哪些?》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332457.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