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喜财税公司
400-018-2628

公司注销快速通道您的不二之选!

实战 专业 落地 高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注销知识库

合作社解散决议未通过,如何处理会员权益争议解决手续指南?

已有 15091人查阅 发表时间:2025-08-17 22:34:31

干合作社这行十几年,我见过太多从抱团取暖到不欢而散的故事。最近总有同行问我:合作社解散决议没通过,会员天天来闹着要退股、要分红,这事儿到底该怎么收场?说实话,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可以分享点实战经验——遇到这种事,千万别急着上头,更别想着快刀斩乱麻。很多时候,矛盾激化不是因为利益分不均,而是因为大家连到底发生了什么都没达成共识。<

合作社解散决议未通过,如何处理会员权益争议解决手续指南?

>

记得前年我处理过一个绿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案子。那合作社种有机蔬菜,前几年行情好,会员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80多户,后来因为市场饱和加上管理混乱,连续两年亏损。理事长老张觉得长痛不如短痛,提出解散清算,结果表决时,45票赞成,35票反对,章程规定需三分之二以上会员同意,决议直接卡壳了。这下炸了锅:老会员(大多是第一批入社的)觉得早解散早止损,新会员(近几年才加入的)则嚷着我投了十几万建大棚,解散了血本无归。有次开会,双方差点在办公室里动起手来,老张气得血压飙升,几个年轻会员拍桌子要走人。

我当时作为顾问介入,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谈钱,而是把大家拉到一个会议室,关上门,先冷处理了三天。我告诉他们:你们现在都觉得自己有理,但都在气头上,说的话、做的事都容易后悔。这三天,谁也别提‘解散’‘退股’,就想想当初为什么要入社——老张,你当年拉着大家搞合作社,不就是想让大伙儿比单干多赚点钱吗?新会员们,你们入社时看中的是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对吧?三天后,再开会时,味淡了不少。我趁机提议:咱们先不表决解散不解散,先把账本摊开,钱亏在哪了,资产还有多少,债务怎么算,一条一条说清楚,行不行?后来我们花了整整一周时间,逐笔核对账目,连去年夏天那场冰雹打坏多少黄瓜这种细节都重新确认了。账目公开后,反对的会员中有10个人主动说:原来亏这么多,那解散可能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合作社的争议,本质上是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决议没通过,往往不是因为大家真的想耗着,而是因为没安全感。这时候,沟通比对抗重要一百倍。我建议所有遇到类似情况的合作社,先设立一个冷静期,比如7-15天,期间暂停所有激烈对抗的言行,由理事会牵头,成立一个临时沟通小组,成员包括老会员、新会员、独立第三方(比如当地农业部门的专家或者有威望的乡贤),专门负责信息核对和意见收集。记住,会员权益的核心是知情权,账目不清、情况不明,说什么都是白扯。

程序正义比结果更重要:重新梳理表决与争议解决路径

冷静期过后,很多人会急着二次表决,但我总觉得,这时候先别急着投票,得先回头看看:第一次表决,程序上有没有问题?我见过太多合作社,就是因为程序瑕疵,导致决议无效,或者即便通过了也埋下隐患。

去年有个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案例,就特别典型。这个合作社养肉牛,因为非洲猪瘟影响饲料价格,理事长提出解散,第一次表决时,56票赞成,44票反对,刚好达到章程规定的过半数。结果反对的会员一查,发现有5个会员是挂名股东,根本没参与合作社实际经营,按规定应该表决权受限;还有3个会员,之前因为跟合作社有债务纠纷,被理事会暂停了表决权,但这次表决时他们照样投了票。反对方直接起诉到法院,要求撤销决议,一审法院以程序严重违法判决解散决议无效。理事长气得直跳脚:明明大多数人想解散,就因为几个‘刺头’把事儿搞黄了!

我当时就问他:你当初定章程的时候,有没有仔细研究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哪些会员有表决权’‘表决权受限的情形’,法律写得清清楚楚,章程里也得对应上。你为了图省事,直接抄了个模板,能不出问题吗?后来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重新梳理会员资格、表决权认定,还邀请了当地农业经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全程监督,第二次表决才终于通过。这期间,合作社的牛饲料都快断供了,损失比早解散大多了。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是:合作社的程序正义,不是走过场,而是保护所有人的安全阀。决议未通过后,第一步应该是回头看:召集人是否合法?通知方式是否符合章程(比如有没有提前15天书面通知)?表决权有没有被不当剥夺或扩大?计票过程是否公开透明?这些环节,任何一个出问题,都可能让决议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第一次表决确实没问题,那就要分析为什么没通过。是大家对解散本身有异议,还是对清算方案有意见?比如,有的会员可能同意解散,但要求优先退还股金,有的可能觉得资产评估太低,还有的担心债务清偿顺序有问题。这时候,与其硬着头皮二次表决,不如先针对争议点逐个击破。我常用的方法是争议点清单:让会员把所有不满、担心、诉求都写下来,然后分类整理,比如资产评估争议债务清偿顺序退股比例等,再针对每个争议点,组织专题讨论,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律师,给出专业意见。只有把为什么反对搞清楚了,二次表决才有意义。不然就算勉强通过了,后续清算阶段还会出更大的乱子。

钱袋子怎么分?权益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无论最终是解散还是继续经营,会员最关心的永远是我的钱怎么办。尤其是解散决议终于通过后,清算分配环节,才是真正的大考。我见过太多合作社,解散决议通过了,结果因为分配不公,闹得比之前还凶,甚至有人、打官司。

三年前我处理过一个阳光果树专业合作社,种樱桃和苹果。第一次解散表决没通过,主要是因为老年会员和年轻会员矛盾:老年会员(大多是60岁以上)要求现金退股,年轻会员(40岁左右)则希望保留合作社,继续经营。后来我们做了妥协:愿意退股的会员,可以优先退股;愿意留下的,可以继续持股,合作社转型做采摘园+农家乐。但问题来了:合作社的资产怎么估值?果园的土地是流转的,地上附着物(大棚、灌溉设备)怎么算?还有10万块钱的外债,是先还债还是先退股?

当时我提议,先成立清算组,成员包括3名会员代表(2名退股方、1名留任方)、1名农业局专家、1名注册会计师。清算组的第一步,是资产清查和评估。土地流转权不能直接算资产,但剩余年限的流转权可以折价;大棚和设备,我们找了两家评估公司,分别报价,取平均值;外债则逐笔核对,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最麻烦的是公积金和公益金的处理——章程里没明确这笔钱怎么分,有的会员说应该按股退还,有的说应该用于会员福利。后来我们查阅了合作社成立时的原始协议,发现当初入社时,会员们约定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解散时按股退还,这才算了账。

清算方案出来后,又开了三次会员大会,逐条解释,甚至把每亩樱桃树的市场价值每台折旧后的大棚价格都列成了表格。有个70多岁的老会员,眼睛不好,我专门打印了大字版的方案,逐行念给他听。最后表决时,92%的会员同意。清算那天,有位老会员握着我的手说:折腾了两年,终于拿到钱了,虽然没赚,但也没亏本,值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会员权益的最后一公里,是透明和耐心。清算分配方案,一定要算得清、说得明、看得懂。算得清,就是每一笔资产、债务、公积金都要有依据,不能含糊;说明白,就是用会员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比如净值折旧,别整那些虚的;看得懂,就是方案要书面化、表格化,最好每个家庭都能拿到一份。还有,特殊会员要特殊关照:比如老年会员可能看不懂复杂报表,可以上门解释;文化程度低的会员,可以用大白话讲清楚;有债务纠纷的会员,要提前沟通,明确清偿顺序。记住,合作社的权益,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会员们用汗水、时间甚至积蓄换来的安全感。

写在最后:合作社的本质,是人的联合

处理完这么多合作社解散争议,我常常想:我们到底在解决什么?是钱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其实,从合作社成立那天起,就埋下了解散的种子——有人入社是为了赚钱,有人是为了抱团,有人是为了面子,当这些初心不再一致,矛盾自然就来了。

但合作社的本质,从来不是赚钱机器,而是人的联合。就像我常说的一句话:合作社可以解散,但‘合作’的精神不能散。解散决议没通过,未必是坏事——它提醒我们,当初为什么要一起做事;争议解决的过程,也是重新凝聚信任的过程。或许,我们不必急着解散或继续,而是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们还能不能一起走下去?如果不行,体面地分开,各自安好;如果还能,那就把问题解决了,重新出发。

我想抛一个问题给大家:当合作社解散成为选项,当权益争议摆在面前,我们到底是该追求效率,还是该坚守公平?或者说,这两者,真的不可兼得吗?



特别注明:本文《合作社解散决议未通过,如何处理会员权益争议解决手续指南?》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87904.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加赵老师微信 加杨老师微信
04-img3-qrcode.png  ewm.jpg  weixin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