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喜财税公司
400-018-2628

公司注销快速通道您的不二之选!

实战 专业 落地 高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注销知识库

公司注销,进项税转出如何进行税务合规?

已有 537人查阅 发表时间:2025-08-17 02:59:16

干了10年财税,见过太多企业从注册时的意气风发,到注销时的一地鸡毛。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往往不是账上还有多少利润,而是注销时那笔进项税转出——稍有不慎,轻则补税加滞纳金,重则被认定为偷税,留下税务污点。今天我就以过来人的身份,掰扯清楚这事儿的合规门道,顺便分享两个我亲身经历的踩坑案例,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公司注销,进项税转出如何进行税务合规?

>

一、先搞明白:注销时为啥非要进项税转出?

很多老板和财务会问:公司都注销了,账上还有留抵税额,为什么不能抵扣,非得转出?这其实是个认知误区。咱们得从税法逻辑说起:增值税的核心是链条抵扣,你购进时支付的进项税,是为了将来销售时收取的销项税抵扣的。但如果公司注销了,销售链条中断,剩下的进项税就失去了抵扣对象,相当于国家给你的税收优惠还没用完,就得吐出来。

具体来说,需要转出的进项税主要分两类:一是留抵税额(期末未抵扣完的进项税),二是改变用途的进项税(比如注销前将存货用于职工福利、股东分配,或者固定资产处置等)。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销时税务处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33号),这两类情况都必须在注销前做进项税转出,否则就是少缴税款,面临税务风险。

二、案例1:初创公司注销,存货分股东忘了转进项,补税+滞纳金20万

2021年我遇到一个客户,是一家做电商的初创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决定注销。公司账上有30万元的库存商品(主要是采购的电子产品),进项税额4.5万元。老板觉得反正公司没了,东西放着也是浪费,干脆把存货分给了3个股东,一人10万元的货,没开票也没做收入。

当时负责代账的刚毕业的小姑娘,经验不足,只做了公司注销的清算申报,压根没提存货分股东的事。结果税务局在注销核查时,通过金税四期系统比对了股东的个人所得税申报数据(股东分货未申报个税),顺藤摸瓜发现了存货处置问题。最终税务局认定:将存货分配给股东属于视同销售行为,不仅要补缴增值税4.5万元(按同期同类不含税价格计算),还要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从存货分配日到缴纳税款日,滞纳金近2万元),同时罚款2万元(少缴税款50%以上)。

老板当时就懵了:东西都是自己的,分给股东怎么还要交税?我给他解释:增值税视同销售的范围里,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是明确规定的,不管你开不开票,都算销售,要确认销项税;这些存货对应的进项税也不能抵扣,得转出。当时的情况是,财务既没做视同销售销项税,也没转出对应进项税,相当于两头漏,被罚是必然的。

这个案例的教训:注销前,所有存货、固定资产的去向必须清晰——卖掉的,正常开票纳税;没卖掉的,分配给股东、用于职工福利或报废的,都要做视同销售(确认销项税)和进项税转出。千万别觉得公司注销了,税务局不会查,现在税务系统的大数据比对,比你想象的更严密。

三、案例2:制造业公司注销,留抵税额处理不当,多退12万税款

2022年我接手过一个制造业客户的注销项目,公司账上有留抵税额80万元,财务负责人直接申请了留抵退税,以为退完税就能顺利注销。结果税务局在审核时发现,公司还有一批未处置的机器设备(原值50万元,进项税额6.5万元),设备已经闲置半年,但财务没做任何处理。

问题就出在这里:根据33号公告,注销前如果存在非正常损失的货物、劳务,或者改变用途的进项税(比如机器设备从生产用途转为职工食堂使用),都需要转出进项税。这批闲置的机器设备,虽然没直接报废,但已经不再用于生产经营,属于改变用途,对应的6.5万元进项税必须转出。财务只想着留抵退税,却忽略了这批设备的进税转出,导致多退了12万元税款(留抵退税80万元-应转出进项税6.5万元=73.5万元,实际多退了6.5万元)。

后来我们赶紧联系税务局补充申报,转出了6.5万元进项税,补缴了多退的税款,还好没被罚款——因为发现及时,且能提供设备闲置的证明(会议纪要、盘点表等),税务局认定是非主观故意。但财务负责人当时急得直冒汗:退个税还能惹出这么多事?\

这个案例的感悟:留抵税额不是想退就能退的,注销前必须全面梳理资产:存货是否已全部处置?固定资产是否还在账上?有没有用于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这些都会影响进项税转出金额。我后来总结了个注销前资产清单法,把所有资产列出来,标注已处置/未处置用途是否改变,逐项核对进项税是否需要转出,大大降低了遗漏风险。

四、合规操作三步走:让进项税转出不踩坑\

结合10年经验,注销时进项税转出合规,记住这三步:

第一步:全面梳理家底,锁定应转出进项税范围

注销前,财务和老板必须坐下来,把公司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余额表拉出来,逐项检查:

- 存货:是否有积压、过期、毁损?是否分配给股东、职工或用于抵债?这些都要转出对应进项税。

- 固定资产:是否闲置、报废、对外投资?比如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如果注销前没卖掉,而是给了股东,属于视同销售,既要确认销项税,也要转出进项税(如果该设备之前抵扣了进项税)。

- 在建工程:是否已达到可使用状态但未结转?如果注销时还在建,对应的进项税是否需要转出(比如用于免税项目的在建工程)。

小技巧:用Excel做个进项税转出测算表,把资产名称、账面价值、进项税额、用途、是否需要转出列清楚,一目了然。

第二步:准确计算转出金额,别让小数点变成烦\

进项税转出的计算,看似简单,其实藏着不少坑:

- 存货转出:按账面成本×适用税率计算。比如账面成本10万元,税率13%,转出进项税1.3万元。注意别用市场价计算,除非是视同销售(视同销售才用市场价确认销项税)。

- 固定资产转出:按净值×适用税率。比如原值20万元,已折旧10万元,净值10万元,税率13%,转出进项税1.3万元。如果是视同销售(如分配给股东),还要按公允价值÷(1+税率)×税率确认销项税,公允价值和净值之间的差额,可能涉及资产处置损益。

- 非正常损失:比如火灾、被盗损失,对应的进项税全额转出,需要提供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税务局可能不认可。

举个反面例子:之前有个客户,注销时有一批原材料因过期报废,账面成本5万元,税率13%,财务转出了0.65万元进项税。但税务局核查时发现,该原材料过期是因为存储不当,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非正常损失,需要转出进项税,但财务没提供管理不善的证明(比如盘点表、责任认定书),结果税务局要求补充资料,否则不让转出。后来我们找了仓库的保管记录和老板的责任说明,才勉强通过——转出进项税的证据链一定要完整。

第三步:及时申报缴税,别让注销流程卡在税款\

很多企业觉得先注销,税款后补,这是大忌!根据33号公告,企业在办理注销登记前,需要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和税务证件。如果进项税转出后需要补税,一定要在注销申报前完成缴纳,否则税务局会暂停注销。

我见过最极端的案例:某公司注销时补税50万元,老板觉得钱先留着,等注销完再给,结果税务局直接把公司列入非正常户,法人也被限制高消费,最后补了税还交了5万元罚款——得不偿失。

五、财税人的吐槽与感悟:注销不是甩包袱,是体面收场\

干了10年财税,处理过上百个注销案例,最大的感受是:注销不是结束,而是企业税务合规的最后一道考题。很多企业平时不注重税务管理,到了注销才发现坑一个接一个:账实不符、凭证缺失、政策理解偏差……这些都是平时埋下的雷。

比如有个客户,注销时发现2019年的一笔采购发票丢了,进项税额2万元无法转出(因为需要红字发票冲销),最后只能全额补税加滞纳金。我当时就问她:平时发票管理这么乱?她苦笑:业务说发票丢了,就一直拖着,谁知道注销时这么麻烦?\

还有一次,和税务局沟通注销事宜,税务专管员说:现在每天要处理5家企业的注销申请,80%都有进项税转出的问题。有些财务甚至不知道'留抵税额'要转出,觉得是国家欠他们的。这让我意识到,很多财税人对注销政策理解不深,企业老板更觉得注销就是去工商局销个户,完全没意识到税务风险。

我的建议是:企业从成立那天起,就要建好税务健康档案,定期盘点资产、核对进项税、保存好凭证。到了注销阶段,最好找专业财税人士协助,别为了省几千块钱咨询费,最后补几万、几十万的税和滞纳金——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六、前瞻性思考:未来注销税务监管,数据穿透成常态

随着金税四期的全面推行,未来的税务注销监管会越来越严格。我判断,至少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数据穿透式监管会更普遍。税务局可以通过大数据,比对企业的进项发票、存货盘点表、银行流水、股东个税申报数据——比如你账上存着100万元存货,但银行流水显示没有处置收入,个税申报也没股东分红,那税务局肯定会怀疑你视同销售没申报。到时候,想靠账外操作逃避进项税转出,基本不可能。

二是简易注销和一般注销的区分会更明确。对于符合条件的(比如未领票、无欠税、无未申报),可以简易注销,流程简化;但对于有留抵税额、资产处置复杂的企业,税务核查会更严格。这意味着,企业平时就要规范经营,别等到注销时才临时抱佛脚。

未来的企业竞争,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合规能力的竞争。注销时的进项税转出,看似是一个小环节,实则考验的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税务管理水平。只有把合规刻在DNA里,才能在市场浪潮中体面入场,从容退场。

(全文约4605



特别注明:本文《公司注销,进项税转出如何进行税务合规?》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83875.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加赵老师微信 加杨老师微信
04-img3-qrcode.png  ewm.jpg  weixin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