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喜财税公司
400-018-2628

公司注销快速通道您的不二之选!

实战 专业 落地 高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注销知识库

注销ICP许可证后如何处理公司专利?

已有 15021人查阅 发表时间:2025-08-14 19:44:16

【访谈场景】 <

注销ICP许可证后如何处理公司专利?

>

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原木桌上投下暖光。小林(访谈者)推开门时,李明律师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着一本《专利法实施细则》,旁边放着保温杯。另一场访谈约在创业孵化器的共享办公区,张伟穿着连帽衫,手里捏着刚打印的专利转让合同,桌角还放着一杯没喝完的美式。第三场访谈通过视频连线完成,陈总监的背景是公司的专利墙,玻璃柜里陈列着几件专利模型。

第一场:法律视角——专利是资产还是负债?

访谈对象:李明,某知名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注互联网企业专利布局10年

访谈者:小林

小林:李律师您好,今天想请教一个具体问题: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注销了ICP许可证,手里的专利该怎么处理?很多企业可能觉得ICP都没了,专利也没用了,这种想法对吗?

李明:(放下保温杯,手指轻轻敲了敲《专利法实施细则》)这种想法很常见,但绝对错误。ICP许可证是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属于行业准入资质;而专利是知识产权,是独立的民事权利。两者没有必然的绑定关系。简单说,就算公司不运营互联网业务了,专利依然是资产,只是处理方式需要调整。

小林:也就是说,专利不会因为ICP注销而自动失效?

李明:当然不会。专利权的取得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终止只有几种法定情形:没交年费、主动放弃、专利期限届满,或者被宣告无效。ICP注销和这些完全不沾边。不过这里有个关键点:专利权属于公司,如果公司注销,专利必须作为公司剩余财产进行处理,否则就属于权属不明,可能引发纠纷。

小林:那具体有哪些处理方式呢?企业该怎么选?

李明:(翻动笔记本)常见的有三种:转让、许可、放弃。转让就是把专利所有权卖给别人,一次性变现;许可则是允许别人使用,自己收许可费,还能保留所有权;放弃就是主动申请专利权终止,一般很少用,除非专利没价值了,不想再交年费。

小林:转让和许可各有什么风险?比如转让,是不是随便签个合同就行?

李明:(轻笑)当然不行。转让必须签订书面合同,然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权转让登记,没登记的话,转让不生效。很多企业会忽略这一步,以为签完合同就完事了,结果后续被第三方主张权利,麻烦很大。许可的话,要明确是独占许可、排他许可还是普通许可——独占许可就是连自己都不能用,排他许可是自己能用+被许可人能用,普通许可就是能用还能再给别人用。这些条款必须写清楚,否则容易扯皮。

小林:如果企业注销前没处理专利,会怎么样?

李明:(眉头微皱)这就麻烦了。根据《公司法》,公司注销前必须清算,清算组要处理公司未了结事务,包括专利。如果没处理,相当于遗弃了专利,但专利权还在法律上存在,可能会被他人恶意利用,或者原股东因未尽清算义务被债权人追责。去年就有个案例,某科技公司注销时忘了处理5个实用新型专利,后来有人用这些专利起诉其他企业,原股东被牵连进去,赔了不少钱。

小林:那您建议企业在注销ICP前,优先做什么?

李明:第一步,盘点专利资产。先搞清楚手里有多少专利,都是什么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有没有正在申请的,年费交到什么时候。第二步,评估专利价值。不是所有专利都值得留着,有些可能早就被新技术淘汰了,留着还要交年费,反而成了负债。第三步,根据公司战略选择处理方式。如果公司整体转型,核心专利可以转让;如果只是某个业务线注销,相关专利或许可以许可给合作方;如果专利确实没用了,就及时放弃,别浪费钱。

小林:谢谢李律师,您刚才提到的专利价值评估,具体怎么操作呢?是企业自己判断,还是需要第三方?

李明:(喝了口水)这个得看情况。如果是简单的实用新型专利,企业技术人员大概能判断技术价值;但如果是发明专利,尤其是涉及核心技术的,最好找专业的专利评估机构,用收益法、市场法或者成本法来评估。比如收益法,就是算这个专利未来能带来多少经济收益;市场法,就是找类似的专利交易价格参考。评估费几千到几万不等,但能避免贱卖或留着无用的坑。

小林:明白了,核心是主动处理,而不是被动放弃。

第二场:创业者视角——从烫手山芋到救命稻草

访谈对象:张伟,某教育科技公司创始人,2022年因政策调整注销ICP许可证,成功处理公司12项专利

访谈者:小林

小林:张总您好,听说您去年刚注销了公司的ICP许可证,当时手里有12项专利,能聊聊当时的情况吗?是不是觉得专利没用了?

张伟:(把合同往旁边推了推,靠在椅背上)说实话,一开始头都大了。公司做在线教育,2021年双减政策一出,ICP许可证肯定保不住了,当时团队都散了,就剩我和两个合伙人盯着这堆专利——都是关于AI互动课件的,申请的时候花了小百万,想着能护城河,结果业务都没了,专利成了烫手山芋。

小林:那您当时第一个念头是什么?直接放弃?

张伟:(摆摆手)哪敢啊!专利年费最便宜的每年要几千,贵的上万,12项专利一年就得交小十万。放弃的话,省了年费,但等于把投入的钱全扔了。而且我们有个发明专利,技术挺领先的,当时就觉得就这么放弃了太可惜。

小林:后来怎么决定处理的?

张伟:(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口)我们找了律师,也找了专利代理机构评估。评估结果出来,傻眼了——12项专利里,只有2项发明专利还有价值,剩下的都是实用新型,而且技术比较简单,市场上类似方案很多。最后决定:2个发明专利转让,剩下的10个,要么放弃,要么低价许可给朋友的公司(他们做线下教辅,偶尔用得上)。

小林:转让过程顺利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坑?

张伟:(苦笑)说起来都是泪。第一个坑,找买家。一开始想挂在专利交易平台,结果挂了三个月,问的人不少,但都没下文。后来才知道,买家更愿意买已实施的专利,也就是已经用在产品上的,而我们这些专利,因为业务停了,没有实际应用案例,吸引力就差很多。

小林:那后来怎么卖出去的?

张伟:还是靠行业人脉!有个做教育硬件的朋友,他们的产品正好需要用到AI互动技术,听说我们有专利,就主动来谈。不过价格砍得很厉害——我们申请成本加评估费,一个发明专利大概花了20万,最后只卖了15万,还是分两年付。但没办法,当时公司注销流程都走一半了,再拖下去,年费+代理费,亏得更多。

小林:那10个实用新型专利呢?放弃还是许可?

张伟:放弃了7个,许可了3个。放弃的时候要提交《放弃专利权声明》,去知识产权局办手续,很快,但要注意——放弃之后,专利就进入公共领域,谁都能用,所以如果技术还有点价值,最好先问问有没有朋友需要,低价许可也比放弃强。我们许可的3个,象征性地收了1万块/年,朋友公司用着也安心,我们至少还有点进账。

小林:现在回头看,您觉得处理专利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张伟:(眼神认真)别拖! 一定要在公司注销前把专利处理完。我们当时因为注销流程复杂,拖了三个月,结果多交了三万多年费,还差点因为未及时处理专利被工商部门提醒。别太执着于收回成本,专利是流动资产,能变现多少是多少,总比烂在手里强。对了,找专业机构评估很重要,我们一开始还想把12个专利打包卖50万,评估后才知道根本不值,差点闹笑话。

小林:如果让您给其他注销ICP的企业建议,您会说什么?

张伟:先盘点,再评估,然后果断决策!核心专利别舍不得,该卖就卖;边缘专利要么放弃,要么找接盘侠。记住,专利不是荣誉证书,是能换钱的工具,业务都没了,还守着它干嘛?

第三场:收购方视角——我们为什么愿意买无ICP的专利?

访谈对象:陈静,某AI科技公司专利总监,负责公司专利收购,曾收购过3项无ICP背景的专利

访谈者:小林(视频连线)

小林:陈总监您好,听说贵司收购过一些原公司已注销ICP许可证的专利,为什么愿意买这类专利?不怕有风险吗?

陈静:(对着屏幕整理了一下领带)其实这类专利我们关注很久了。价格通常比正常运营公司的专利低30%-50%,对我们来说成本可控。专利本身的价值不取决于公司有没有ICP,而取决于技术本身——能不能解决行业痛点,有没有稳定性,能不能形成技术壁垒。

小林:那您在收购时,最看重哪些因素?会重点审查什么?

陈静:(拿起旁边的专利文件)三个核心:技术价值、法律状态、权利稳定性。技术价值方面,我们会看专利的技术交底书,有没有创新点,能不能和我们的现有技术形成互补。比如去年我们收购的一项智能推荐算法专利,原公司做电商导购的,ICP注销了,但这个算法能提升我们教育产品的用户留存率,就很有价值。

小林:法律状态呢?是不是要重点看年费交了没?

陈静:对!年费是基础,必须交到转让登记完成之后,否则专利可能已经失效了。还有,有没有专利纠纷?有没有被起诉过?这些都要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登记簿副本和法律状态查询来确认。我们之前看中一项专利,查的时候发现它有个无效宣告请求,虽然最后维持有效,但风险太高,就放弃了。

小林:权利稳定性怎么判断?是不是要请代理人做专利检索?

陈静:(点头)是的。我们会让专利团队做现有技术检索,看看这个专利的专利性(新颖性、创造性)强不强。如果检索到很多类似的在先专利,那它的权利稳定性就差,买了之后容易被别人挑战无效,意义就不大了。

小林:这类专利收购后,怎么和贵司现有业务结合?会不会因为原公司无ICP影响应用?

陈静:(笑了笑)这个问题问得好。专利的应用和ICP没关系,ICP是运营资质,专利是技术权利。我们收购专利后,会把它整合到自己的专利池里,要么用在现有产品上,要么作为防御性专利——防止别人用类似技术起诉我们。比如那项智能推荐算法,我们收购后直接用在了APP的改版里,用户停留时长提升了20%,效果很好。

小林:那您觉得,专利持有者在转让这类专利时,可以做哪些准备来提高成功率?

陈静:(思考了一下)主动展示应用潜力。原公司虽然注销了ICP,但如果能提供专利的使用数据——比如曾经用在哪个产品上,用户反馈如何,技术指标怎么样——会大大增加吸引力。我们收购时,就特别看重实际应用案例,有案例的专利,价格能谈得更高。清理法律风险,比如提前交年费,解决可能的专利纠纷,别等买家来查一堆问题,会很麻烦。

小林: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未来无ICP背景专利的交易会越来越多吗?

陈静:(眼神坚定)肯定会。现在互联网行业政策调整快,很多业务线说停就停,企业注销ICP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而专利作为轻资产,是能快速变现的。对持有者来说,及时处理是止损;对收购方来说,是低成本获取技术。未来可能会形成专门的无运营背景专利交易市场,甚至出现专业的专利中介机构,帮企业快速匹配买卖双方。

【访谈后总结】

三场访谈下来,小林深刻感受到:注销ICP许可证后的专利处理,远非放弃二字那么简单。从法律角度看,专利是独立的民事权利,必须主动处置,否则后患无穷;从创业者角度看,专利是沉没成本与潜在资产的结合体,需果断决策,避免为情怀买单;从收购方角度看,专利的价值核心在于技术与权利稳定性,ICP只是附加项。

关键词始终贯穿其中:专利权属、转让登记、许可类型、年费管理、价值评估、权利稳定性。这些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专利处理逻辑链——先明确是什么(权属),再评估值多少(价值),最后选择怎么卖(转让/许可/放弃)。

对企业而言,注销ICP或许是一次业务收缩,但专利处理却可以是价值重整的机会。正如张伟所说:专利不是荣誉证书,是能换钱的工具。主动盘点、专业评估、果断决策,才能让这些沉睡的资产在注销后,依然为企业创造价值。而随着行业变化,未来或许会有更成熟的机制,帮助企业在退出与变现之间找到更优解。

(全文完,约4389



特别注明:本文《注销ICP许可证后如何处理公司专利?》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72472.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加赵老师微信 加杨老师微信
04-img3-qrcode.png  ewm.jpg  weixin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