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张,在上海混迹财务圈15年,带过3家企业从初创到IPO,也踩过不少坑。今天不聊KPI,不讲税务筹划,想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聊聊两年前我遇到的一件糟心事——股然失联,公司清算决议怎么也达不成,结果合同纠纷像雪球一样滚过来,差点把公司压垮。那段日子,我天天失眠,凌晨三点盯着天花板想对策,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好歹最后趟过来了,今天就当是茶余饭后唠嗑,给大伙儿分享点实战经验,说不定哪天用得上。<
一、问题:股东失联+清算僵局,合同纠纷连环雷
先说说背景吧。那是一家做智能硬件研发的中小企业,我2019年加入当财务总监,股东就三个:大股东李总(持股60%)负责技术,二股东王总(持股25%)管市场,小股东赵总(持股15%)是财务出身但不管事。公司前两年靠着几个专利产品活得还算滋润,但2021年行业突然变天,上游芯片涨价、下游客户压价,公司现金流一下子绷不住了,到年底亏了快2000万,账上现金连发三个月工资都不够。
这时候按理说该清算散伙了,但问题来了——大股东李总突然失联!之前他说去深圳谈个合作,结果人去楼空,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后来才知道是卷了公司一笔研发款跑路了(这是后话,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剩下王总和赵总,一个想赶紧清算拿回点剩余资产,一个觉得公司还有几个专利能卖钱,想再撑半年,俩人在股东会上吵了三次,愣是没达成清算决议。
这边清算卡着,那边合同纠纷噼里啪啦全炸了。最要命的是两个大单:一个是跟深圳某电子厂签的100万采购合同,我们付了30%预付款,结果货没发出去,人家起诉我们违约;另一个是跟上海某贸易公司的50万服务合同,我们没按时交付,对方直接申请了财产保全,把公司唯一一套办公设备给冻结了。还有七八个小供应商,天天堵在办公室要钱,连保洁阿姨都问我:张总,下个月工资还能发吗?那阵子,我办公室门口跟菜市场似的,法务小姑娘天天抱着卷宗哭,我呢,一边给供应商递烟赔笑,一边偷偷翻《公司法》找对策,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二、挑战:法律程序卡壳,利益诉求打架
处理这事之前,我以为财务嘛,管好钱、算好账就行,但真遇到这种烂摊子,才发现自己像个消防员,哪儿着火往哪儿冲,关键是火势太大,根本扑不过来。当时主要有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法律程序卡壳,清算组成立不了。 按《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公司解散逾期不成立清算组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但我们当时有个误区:觉得必须股东先达成清算决议,才能启动清算。结果拖了两个月,啥也没干成。后来咨询律师才知道,股东决议不成,债权人可以直接起诉,但问题是——公司账上没钱请律师啊!我翻遍了公司保险柜,凑了5万块,找了律所的青年突击队(刚执业的律师,便宜),结果人家一查,说李总失联,得先公告送达,程序至少得3个月。我算了一下,这3个月公司房租、员工工资还得继续花,账上那点现金流根本撑不住。
第二个挑战,股东利益打架,没人愿意背锅。 王总和赵总一个想快刀斩乱麻,一个想死马当活马医。王总说:公司现在就是个空壳,赶紧清算,能拿回10万是10万!赵总反驳:专利至少值50万,再等半年,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俩人吵得不可开交,连李总的股权怎么处理都定不下来——按理说李总跑路了,股权应该被冻结,但没人申请,结果李总的老婆突然冒出来,说李总欠她家钱,要用股权抵债,这下更乱了。我夹在中间当和事佬,说了半天嘴皮子冒泡,俩人一个让我别管闲事,一个让我站队,我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第三个挑战,合同纠纷连环爆,资产越压越少。 供应商天天上门,有个卖芯片的张老板,直接搬了张折叠椅坐我办公室,说不拿钱不走人。我跟他说:张总,你看公司账户就剩3万块,要不我先给你1万,剩下的分期?他拍桌子:分期?我上个月被你公司拖垮了两个工人,今天不拿全款,我就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我只好把刚收的5万货款先给他,结果另一个供应商知道了,堵着门骂我偏心。更麻烦的是那个被冻结的办公设备,那是我们唯一能变现的资产,但被保全后,连评估都做不了,眼睁睁看着它贬值。那时候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晚上回家连饭都吃不下,老婆问我怎么了,我只能说公司有点小麻烦,哪敢说差点要破产。
三、解决方案:分三步走,拆雷+排雷+防雷
那段日子,我天天泡在律所和法院,跟法官、律师磨破嘴皮子,总算摸索出了一套组合拳。现在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三步:先解决清算怎么启动,再解决合同怎么处理,最后解决股东怎么摆平。
第一步:绕开股东决议,直接申请法院指定清算组(拆雷)
最开始我跟王总、赵总说咱们直接申请法院清算吧,俩人一个怕麻烦,一个怕清算资产被法院拿走,不同意。我没辙,只好自己偷偷去法院咨询。法官跟我说:张总,你们公司股东决议达不成,债权人确实可以申请指定清算组,但得准备三样东西:一是公司解散的证据(比如股东会决议、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文件),二是债权证明(比如合同、起诉状),三是清算组人选的推荐名单。
我回去连夜翻资料,发现公司去年开过一次股东会,李总没参加,王总和赵总同意公司战略转型,虽然没明确说清算,但战略转型说白了就是活下去,现在活不下去了,也算事实上解散。于是我把股东会决议、公司营业执照、债权债务清单整理好,又找了上海某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注册会计师(我以前合作过的),请他当清算组成员,然后以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为由,向法院提交了清算申请。
申请交上去后,李总的老婆突然跳出来反对,说李总没失联,只是在外地出差,要求重新召开股东会。法官一看这情况,直接说:被告(李总老婆)无法提供李总的具体联系方式,视为送达。最后法院裁定:受理清算申请,指定由法官、注册会计师、律师(债权人推荐)组成清算组。拿到裁定书那天,我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把清算这扇门撬开了。
第二步:分类处理合同纠纷,优先保人再保资产(排雷)
清算组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合同纠纷。我带着法务和清算组成员,把公司近三年的合同全部梳理了一遍,按紧急程度和债权性质分成三类:
第一类:必须立刻处理的生死合同。 比如那个被冻结的办公设备,还有拖欠员工工资的。我跟清算组说:设备赶紧评估拍卖,优先发工资!《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在清缴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第一顺序就是职工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金,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然后才是税款和其他债权。评估结果出来,设备值30万,我们优先支付了12万员工工资,剩下的18万用来还供应商。那个张老板拿到钱后,终于搬走了,临走还说:张总,你们公司还算有良心。
第二类:可以协商解决的缓和合同。 比如跟深圳电子厂的采购合同,我们付了30万预付款,但没发货。我跟清算组一起去跟对方谈判,说:现在公司没钱,但有个专利‘智能传感器’还没变现,要不你们把预付款退给我们20万,剩下的10万抵专利使用费?以后你们用这专利生产,我们按销售额给你们分红。对方一开始不同意,说我们就要钱,后来我查到他们厂最近也在转型,缺技术,就加了码:你们再给我们3个月时间,专利评估出来,如果值50万,你们再补30万;不值50万,就算抵债。对方犹豫了两天,答应了。后来专利评估值60万,我们按约定补了30万,这事总算平了。
第三类:暂时搁置的边缘合同。 比如一些小额服务合同,金额都在5万以下,我跟清算组说:这些合同先放着,等大纠纷处理完了再说,不然我们精力不够。后来有个小供应商起诉我们,法院判我们赔3万,但公司账上确实没钱,最后只能等专利拍卖后支付。那供应商骂了我几句,但也无可奈何。
第三步:搞定失联股东,把死棋走活(防雷)
清算过程中,最麻烦的还是李总失联的问题。他不仅卷走了公司50万研发款,还欠了供应商20万货款。清算组想找他追责,但人找不到,怎么办?
我想了个笨办法:先查他的财产线索。我让律师去调李总的银行流水,发现他在失联前,把公司转给他的50万转到了他老婆的账户上,又在深圳买了一套房子(首付30万)。我跟清算组说:这钱肯定是转移财产,我们可以申请法院撤销他的转移行为!但问题是,李总老婆不配合,说钱是她自己的,买房也是用她的积蓄。
我琢磨着,硬来可能不行,得攻心。我托人找到李总的岳父,老人家是个老教师,很爱面子。我跟他说:叔叔,李总现在跑了,公司要清算,他的股权会被冻结,房子也可能被拍卖,到时候您女儿女婿的名声就臭了。而且李总欠公司的钱,要是他不还,法院会把他列入失信名单,以后他回来连高铁都坐不了。老人家听了,脸都白了,第二天就打电话给李总,让他赶紧回来处理。
李总回来后,我们开了个股东会,他一开始还嘴硬,说我没拿公司钱,我拿出银行流水和购房合同,他哑口无言。最后我们达成协议:李总退还公司50万研发款,他的股权由清算组处置,用来偿还他的个人债务。这事解决了,清算才算真正走上正轨。
四、经验教训:财务总监不只是账房先生,更是风险防火墙
两年前处理这事的时候,我天天焦头烂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吃一堑长一智。这里有几个教训,大伙儿可以记一下:
第一个教训:股东协议一定要丑话说在前面。 我们公司股东协议里只写了出资比例和分红,没写失联股东怎么处理,结果李总跑路后,我们连个法律依据都没有。根据我的经验,股东协议里一定要约定:股东失联超过3个月,其他股东有权代为行使表决权;失联股东的股权应当被冻结,处置所得优先用于偿还公司债务;如果股东转移财产,其他股东有权申请撤销。这些条款虽然不近人情,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二个教训:合同管理要动态跟踪,别等出了事才补救。 我们公司之前签合同,签完就扔档案柜里,从来不管履行情况。结果芯片涨价了,我们还没跟供应商调价,导致采购成本飙升;客户要求交付了,我们研发还没完成,直接违约。根据我的经验,财务部门每月都要跟业务部门对一次合同台账,重点关注金额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合同,提前预警。比如预付款超过30%的合同,要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交付周期超过6个月的合同,要定期跟客户沟通进度,避免违约。
第三个教训:遇到问题别硬扛,要学会借力。 之前我想自己搞定所有事,结果越搞越糟。后来才发现,法院、律师、债权人都是我们的盟友。比如债权人,他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拿回钱,只要我们态度好、方案可行,他们一般会配合。我跟供应商谈判时,常说:各位老板,我现在比你们还急,公司倒了,你们一分钱都拿不到,但只要我们能一起把清算搞完,你们至少能拿回30%-50%的钱。后来很多供应商都主动帮我劝 others,说再等等,张总不是那种赖账的人。
第四个教训:财务总监要跳出财务看财务,懂业务、懂法律、懂人性。 以前我觉得财务就是管钱、算账,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财务其实是公司的风险防火墙。比如李总转移财产,如果我能早点发现他的银行流水异常(比如大额转入配偶账户),就能提前阻止;比如合同纠纷,如果我能早点跟业务部门沟通,就能调整合同条款,避免违约。现在我跟团队说:你们不光要会做分录,还要懂业务逻辑,知道钱花哪儿了,风险在哪儿。
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做财务,尤其是财务总监,别把自己当账房先生,要当公司的守门员。平时多留个心眼,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真出了事,别慌,冷静分析,找对方法,总能趟过去。就像我当年,差点被那堆合同纠纷压垮,但现在想想,那段经历反而让我成长了不少——毕竟,没在烂摊子里滚过的人,当不了真正的老司机。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大伙儿要是有什么类似经历,欢迎评论区交流,咱们互相取取经!毕竟,在商海里摸爬滚打,谁还没点血泪史呢?
特别注明:本文《股东失联,上海企业清算决议无法达成,如何处理公司合同纠纷?》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66777.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