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述】 <
下午三点,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共享办公区知产汇的会议室里,空气中飘着咖啡香和淡淡的文件墨味。我提前半小时到了,桌上摆着三杯温水,笔记本摊开,等待今天的访谈对象——知识产权律师林薇、跨境电商环球优品创始人陈默、以及刚通过收购专利快速起家的初创企业智选科技CEO周航。这场关于跨境电商公司注销时如何处理专利的对话,或许能为不少陷入困境的企业揭开沉睡资产的变现密码。
【访谈开始】
访谈者:林律师、陈总、周总,感谢你们抽空参加今天的访谈。先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吧:如果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因为经营不善需要注销,手里握着的专利,一般会面临哪些处理方式?
林薇(律师,语速平缓,逻辑清晰):这个问题得分两步看。第一步是确认专利权属——很多企业可能没注意,专利登记在谁名下?是公司还是发明人?如果是职务发明,专利权属于公司;如果是个人发明,但用公司资源研发的,也可能涉及权属纠纷。确认权属后,处理方式主要有四种:转让、许可、放弃,或者作为无形资产清算。
陈默(跨境电商创始人,带着点江湖气,习惯性转着笔):哎,说到这个我就头疼。我们环球优品去年注销时,手里攥着3个实用新型专利,一开始想直接扔掉——反正公司都要没了,专利留着干嘛?后来被林律师拦了,说哪怕不值钱,也可能被别人捡去告我们侵权。
访谈者(打断):陈总,您刚才说扔掉,是指放弃专利权吗?放弃有什么后果?
林薇:对,放弃专利权就是主动终止专利权。法律上没问题,但风险是:一旦放弃,这个技术方案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能用。更麻烦的是,如果放弃前有人已经实施了你的专利,放弃后他们还能继续用;但如果有新人在放弃后开始用,你也不能再主张权利了。
周航(初创企业CEO,年轻语速快,带着兴奋):其实我们最怕遇到这种放弃的专利!我们团队之前找技术方案,差点就买了一个注销公司放弃的专利,后来查专利数据库才发现权属状态是终止,幸好没买——不然等于花钱买了个公共技术。
访谈者:那转让和许可,哪种更适合注销前的企业?
陈默(放下笔,叹气):转让我们是试过的。找过专利运营公司,他们说我们的专利应用场景窄——都是针对跨境电商物流包装的实用新型,现在市场变了,没人要了。最后只能打包卖,3个专利卖了12万,还不够支付律师费的零头。
周航(赶紧补充):但陈总你们那批专利对我们初创公司来说就很有用啊!我们刚做跨境电商时,物流包装成本高,就是买了类似专利,改进后直接省了30%的包装材料。所以不是专利没价值,是没找对买家。
访谈者(追问):周总,您觉得什么样的专利,在注销时更容易卖出去?
周航:得看实用性和市场空白。比如我们去年收购的另一个注销公司的专利,是跨境电商退货智能分拣系统,虽然技术不算顶尖,但正好解决了我们退货处理慢的痛点,而且市场上没有同类低价方案,所以花了50万买下来,半年就通过节省人力成本赚回来了。
林薇(适时补充):这里要提醒一个关键点——专利评估。很多企业转让时吃亏,就是因为没做专业评估。专利价值不是看技术多先进,而是看市场能带来多少收益。比如外观设计专利,可能技术含量低,但设计独特,适合快消品,就能卖高价;而发明专利如果脱离市场需求,可能一文不值。
【深入探讨:实操中的难点与避坑】
访谈者:从转让到许可,中间似乎隔着很多操作细节。陈总,你们在转让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具体困难?
陈默(皱眉回忆):最麻烦的是买家不专业!我们一开始联系到一个同行,谈好了8万买一个专利,签合同前他突然问:这专利能不能覆盖欧洲市场?我们才想起来,专利有地域性!我们只在中国申请了,欧盟没申请,对方想做跨境电商根本用不了。最后只能重新找买家,耽误了两个月,价格也压低了。
访谈者(转向林薇):专利的地域性确实是跨境电商绕不开的问题。那如果企业注销时,专利只在部分国家有申请,该怎么处理?
林薇:这时候就需要分层评估。比如核心市场(如美国、欧洲)有专利的,重点考虑转让或独占许可;非核心市场没申请的,可以放弃,或者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保留优先权,但注销后可能没精力维护了。许可方式也很关键——独占许可价格高,但买家可能担心唯一性;普通许可价格低,但企业能继续许可给别人,适合注销前想快速回款的情况。
周航(点头):我们买陈总他们专利时,就纠结过要不要独占许可。最后谈的是中国区独占许可+全球普通许可,我们付了首笔许可费,后续按销售额分成,这样对双方都公平——他们能持续收益,我们能控制成本。
访谈者:说到许可,就涉及许可费的定价。有没有企业在这方面踩过坑?
陈默(苦笑):有啊!我们注销前,想把一个专利许可给前合作方,对方说按销售额5%分成,我们觉得太低,但没数据支撑,只能硬着头皮签。结果人家第二年销售额翻倍,我们少拿了十几万。后来才知道,许可费定价要看利润贡献率,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林薇:这里涉及两个知识点:一是许可费率的确定,可以参考行业平均数据,或者用利润分成法,比如专利带来的利润占产品总利润的20%-30%;二是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按销售额/利润提成,各有利弊。注销企业建议优先选首付+提成,既能回笼资金,又能保留长期收益。
访谈者(思考停顿):还有一个问题,很多跨境电商专利是职务发明,如果发明人已经离职,处理专利时需要注意什么?
林薇(严肃):职务发明的权属必须明确!根据《专利法》,执行公司任务或主要利用公司资源完成的发明,专利权归公司所有。但实践中常有纠纷:比如员工用个人名义申请了专利,公司注销时才发现,这时候要么花钱买回来,要么面临侵权诉讼。我们建议企业每年梳理专利清单,确认发明人与公司的权属约定,最好有书面协议。
陈默(拍大腿):对!我们公司有个专利,是前研发总监离职后偷偷以自己名义申请的,我们注销时才发现。最后花了20万才从他那买回来——不然这个专利可能被他用来告我们使用侵权,太亏了!
【终极思考:专利是负担还是资产?】
访谈者:最后想听听三位的核心观点:对于注销前的跨境电商企业,专利到底是麻烦还是宝藏?
陈默(感慨):以前我觉得是麻烦——维护费贵、处理起来费劲,注销时还卖不上价。但现在想想,哪怕只卖几万块,也比直接放弃强。至少给员工多分点钱,或者留点钱给债权人,也算对得起创业一场。
周航(目光坚定):绝对是宝藏!我们团队现在专门盯着注销企业的专利库,已经买了5个专利,每个都帮我们解决了实际痛点。跨境电商变化快,与其自己花大价钱研发,不如捡那些企业注销时扔掉的专利,性价比太高了。
林薇(总结性发言):专利的本质是权利,不是证书。企业注销时,专利不是负担,而是可以变现的资产。关键在于:提前规划(梳理专利清单、确认权属)、专业评估(找有资质的机构)、灵活处置(转让、许可、放弃结合)。哪怕最后只能放弃,也要走法律程序,避免后续风险。
访谈者(个人感受):听完三位的分享,最大的触动是认知转变。很多企业把专利当成锦上添花的东西,却在注销时随意处置,殊不知这些沉睡的资产可能藏着转机。对跨境电商而言,专利不仅是护城河,更是可流通的货币——哪怕公司不在了,只要专利有价值,就能为企业画上句号,甚至开启新的篇章。
【访谈后记】
走出会议室时,夕阳已经西斜。咖啡香里,三人的观点仍在脑海里回荡:律师的严谨、创始人的务实、创业者的敏锐,共同勾勒出跨境电商专利处理的完整图景。或许,这就是商业世界的魅力——危机中总藏着机遇,而那些被忽视的沉睡资产,正等待着被重新唤醒。
特别注明:本文《跨境电商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专利?》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46897.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