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定】 <
某企业服务公司新人小王(入职3个月)正在整理注销项目资料,遇到股东借款未还、劳动局审查等难题,遂向从业13年的财税专家张老师请教。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实录:
问题一:股东借款没还,公司到底能不能注销?
小王:(挠头)张老师,我手上有个注销客户,股东三年前借了公司80万,一直没还。老板说反正公司都要注销了,这钱不用还了吧,我听着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这公司到底能不能注销啊?
张老师:(笑)小王啊,你这问题傻得直白,但恰恰是新手最容易踩的坑!让我想想…首先得明确:股东借款没还,公司不能直接注销,除非这笔钱被合法处理。你老板的想法,就像借了朋友的钱不还,还说‘反正我不跟你玩了’——朋友能告你,公司也一样。
个人经历分享:我刚入行时,也遇到过类似客户。当时觉得股东的钱,公司还不上就算了,结果注销时税务局直接把其他应收款-股东认定为分红,要求股东补缴20%个税,还罚了滞纳金。客户气得差点跟我翻脸,我才明白:股东借款和分红是两码事!有借条、有转账记录、没约定利息的,算真实借款;没借条、钱长期不还的,税务局可能默认是变相抽逃出资,得补税+罚款。
行业技巧:处理这笔借款,有两条路:要么股东把钱还回公司,要么走视同分红缴个税。前者最稳妥,但股东可能没钱;后者虽然能注销,但股东要掏腰包。我一般会建议客户:先让股东签《还款承诺书》,约定注销后1年内还清,再跟税务局协商分期缴纳个税——这招叫‘缓兵之计’,总比卡在注销环节强。
问题二:劳动局审查时,员工补偿金、社保没交齐,是不是就过不去了?
小王:(急切)那劳动局这块呢?我查了资料,说注销前要检查员工社保、补偿金…万一有员工没签合同,要求双倍工资,或者社保没交满,是不是整个流程就停了?
张老师:(点头)嗯,劳动局确实是注销的雷区,但也不是无解。你记住:劳动局审查的核心是员工权益有没有保障,不是有没有完美无缺的资料。
个人经历分享:2018年我接过一个餐饮公司注销,老板说员工都遣散了,补偿金给了一半,剩下的等卖了设备再给。结果有个员工闹到劳动局,说没签合同+补偿金没给齐。我当时急得嘴上起泡,后来灵机一动:带着老板和员工谈,把剩余补偿金写成设备拍卖后优先支付,还让老板签了《连带责任担保书》。劳动局一看,员工权益有保障,居然给过了!这事儿让我明白:劳动局不怕有问题,就怕没人管。
行业潜规则:其实劳动局审查时,重点查三样:社保缴纳记录、离职补偿金协议、工资流水。没签合同的员工,只要没仲裁,劳动局一般不会主动查;但如果有人投诉,就必须处理。我有个小技巧:提前给员工发《征求意见函》,写明公司注销,补偿金标准是N+1,7个工作日内签协议的,额外给500元慰问金。大部分员工为了钱会配合,省得后续麻烦。
比喻:劳动局审查就像过安检,你带着问题行李(比如补偿金没给齐),但主动申报、说明情况,安检员会帮你贴个易碎品标签,小心处理;你要是藏着掖着,直接报警了!
问题三:股东借款和员工补偿金打架,钱不够还怎么办?
小王:(皱眉)那如果公司账上就10万,股东借了50万,员工补偿金要30万,这钱怎么分?股东说我的钱优先还,员工说补偿金必须给,我夹在中间,该听谁的?
张老师:(笑)你这问题问到了注销的终极难题——资产分配!让我给你掰扯清楚:法律上,员工补偿金是优先债权,股东借款是普通债权,简单说就是员工的钱必须先给,股东的钱等着。
成功案例:去年有个科技公司,账上只有15万,股东借了40万,员工补偿金要25万。我的处理方案是:
1. 股东牺牲部分借款:跟股东谈你借的40万,先还10万到公司,剩下的30万写《债权确认书》,公司注销后按比例还;
2. 员工补偿金打折支付:跟员工协商法定补偿金是20万,公司先给15万,剩下的5%等股东还款后补,还多给了1万配合注销奖励;
3. 清算组备案时备注:把资产分配方案写进清算报告,工商和劳动局都认可了。
行业技巧:这时候要当和事佬,跟股东说你不让步,公司注销不了,你这40万一分都要不回来;跟员工说公司现在没钱,你多拿1万奖励,比等仲裁快半年强。记住:注销不是分蛋糕,是分烂摊子,大家都得让一步。
个人经历:我刚开始做这行时,遇到类似情况,坚持股东借款必须还,结果股东和员工吵起来,项目拖了3个月。后来带我的师傅说:你要做‘翻译官’,把法律条文翻译成‘人话’——告诉股东‘钱在公司账上,你不让步,钱就烂在账上’;告诉员工‘你现在拿不到全部,但拿到的已经是‘保底款’’。这招真管用!
问题四:有没有股东借款+劳动问题一起解决的完整案例?
小王:(拿出笔记本)张老师,您能给我讲个完整的案例吗?从股东借款到劳动局审查,一步步怎么操作的?我脑子有点乱…
张老师:(欣慰)嗯,这个问题好,案例比理论好记。我给你讲2022年我做的服装厂注销项目,跟你捋一遍:
背景:服装厂股东A借了公司60万(有借条,2020年借的),员工12人,补偿金合计35万,账上资产只有40万(设备+存货)。
第一步:梳理债务,分类处理
- 股东借款:跟A谈你借的60万,先还20万,剩下的40万转为‘长期应付款’,注销后2年内还清,利息按银行存款算;A同意了,因为设备能卖50万,还怕钱拿不回来。
- 员工补偿金:12人中有10人签了合同,2人没签。跟没签合同的员工谈双倍工资部分,公司承担50%,你放弃剩下的,再给每人多2000元速签奖励,12人全同意。
第二步:劳动局审查避坑
- 社保问题:有3人社保交了11个月,差1个月。我跟劳动局说这3人都是季节工,公司愿意按最低基数补缴1个月,劳动局说不用补了,写个情况说明就行。
- 公告技巧:注销公告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同时在厂门口贴纸质版,拍照留证。结果有个员工看到公告后找来,说我离职补偿金没给,我拿出《离职协议》(他签了字,但没写补偿金额),他说忘了,最后给了5000元和解金。
第三步:税务+工商闭环
- 税务局:股东借款还了20万,剩余40万走视同分红,A补缴个税8万(40万20%),申请了分期。
- 工商局:提交清算报告、债务清偿说明、员工补偿金支付凭证,一次过!
关键技巧:证据链闭环!每个环节都要有书面材料:股东还款记录、员工补偿金协议、和解书、情况说明…没有书面材料,就是口说无凭。
比喻:注销就像拆,股东借款是引线,劳动局审查是,你得一步步剪断引线,小心拆除,最后才能安全拆除。
问题五:新手最容易踩的3个坑,怎么避开?
小王:(认真记)那您总结一下,新手做注销项目,最容易踩哪些坑?我想提前避开!
张老师:(笑)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我当年踩过的坑,现在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坑1:认为股东的钱,公司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错!股东借款必须有借条、有转账用途(比如用于采购周转资金),不能直接拿去买豪车。我见过有股东借了100万买别墅,最后被税务局认定为分红,补了20万税+50%罚款!
坑2:跟员工谈补偿时抠抠搜搜
新手总觉得能省一点是一点,结果员工一闹,仲裁、诉讼下来,花的钱比补偿金还多。我一般建议法定补偿金给足,再多给5%-10%‘配合费’——员工开心,流程快,你省心。
坑3:忽略清算组备案和公告的顺序
必须先清算组备案(去工商局),再公告(45天),不能反过来!我有个新手同事,先公告了,结果备案时材料不合格,公告作废,重新公告45天,客户差点投诉他。
行业潜规则:跟工商、税务、劳动局打交道,态度好+材料齐=事半功倍。比如材料少个章,别跟工作人员吵,笑着说老师我错了,马上去补,您看能先收其他材料吗?——没人会为难态度好的人。
结尾:给新人的鼓励
小王:(松了口气)听您讲完,我好像有点思路了!但还是有点紧张,怕自己做不好…
张老师:(拍拍小王肩膀)小王啊,我刚入行时,连清算组和清算责任都分不清,客户问我注销要多久,我支支吾吾说大概…可能…半年吧,结果客户当场翻脸。但慢慢来,多问、多记、多总结,你肯定比我强!
记住,我们做企业服务,不是走流程,是帮客户解决问题。客户注销公司,往往是走投无路,你多一句安慰,多一份耐心,他们就会把你当自己人。比如我有个客户,注销时哭了,说公司10年不容易,没想到这么散了,我递了张纸巾,说老板,结束也是开始,以后有需要随时找我——后来他介绍了我5个客户。
最后送你一句话:做注销项目,要像医生看病——先望闻问切(查资料、问情况),再对症下药(定方案),最后跟踪疗效(直到注销完成)。刚开始犯错很正常,只要不放弃,你一定能成为财税专家!
加油,小王,我看好你!
特别注明:本文《注销公司,股东借款未还,劳动局审查流程有哪些成功案例?》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41899.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