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了个电话,是老同事介绍的,某退市公司的老板急得嗓子都哑了。公司刚进入清算阶段,突然有十几个离职员工集体找上门,要求公司返还培训费——有的是几年前参加的外派技术培训,有的是所谓的岗前培训押金。老板懵了:公司都快注销了,哪有钱还这个?再说培训的时候人都在,现在人走了反而找我要钱?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挺熟悉的?退市公司注销时,离职员工的培训争议简直是雷区,踩不好不仅清算流程卡壳,还可能惹上官司。我干了20年财税,处理过不下50起类似的争议,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大家聊聊退市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离职员工培训争议?这个事儿。<
很多人一提培训争议,就觉得是员工讹公司。其实不然,争议的核心往往集中在三个点上:培训协议的效力、服务期的约定、培训费用的范围。尤其是退市公司,本身资产就缩水,员工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公司觉得人都走了还倒贴钱,两边都较着劲,矛盾自然激化。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子,是2019年处理的某电子科技公司。这家公司2018年退市,2020年启动注销。有个技术骨干小王,2016年公司送他去上海参加为期3个月的芯片设计培训,签了协议:公司承担2万培训费,小王需服务满5年,否则按比例返还。结果2019年小王跳槽去了竞争对手那儿,公司没追究。2020年清算时,清算组突然翻出这份协议,要求小王返还剩余3年的培训费(按比例算1.2万)。小王炸了:培训的时候我加班加点干活,公司没给加班费,现在人走了还要倒贴?而且公司都退市了,清算组凭什么找我?
这案子争议的点就很典型:服务期没满,员工离职,培训费该不该还?退市公司的清算组有没有权力追讨? 按照咱们《劳动合同法》第22条,公司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员工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员工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公司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公司提供的培训费用。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培训都能收违约金,得是专项技术培训,还得有凭证证明花了多少钱。
正常经营的公司,员工培训争议最多就是劳动仲裁,公司赔钱或者协商解决。但退市公司注销时,这事儿就复杂了,难缠在哪儿?
第一,死账与活人的矛盾。公司注销意味着主体资格即将消灭,清算组是临时机构,权力有限。员工觉得公司没了,老板得负责,老板觉得公司资产都不够还债,哪有钱管培训费?两边都觉得委屈,谁都不让步。
第二,证据七零八落。退市公司往往经营困难,财务不规范,培训相关的协议、发票、签到表、考核记录可能早就找不到了。我见过有个公司,培训费报销连发票都没有,只有老板手写的支出证明,员工不认,清算组也没法举证,最后只能协商各退一步。
第三,法律适用模糊地带。比如,员工参加的是岗前培训,算不算专项技术培训?《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7条说了,专项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但岗前培训如果是公司统一组织、所有新员工都参加的,通常不算专项培训,属于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能收费或约定服务期。可现实中,很多公司把岗前培训包装成专项培训,签协议、收押金,员工离职时就来扯皮。
有个案例特别典型:某服装公司2021年退市,注销时有个员工小李要求返还5000元岗前培训押金。公司拿出协议,说培训是高级服装设计专项培训,服务期3年,小李提前离职需扣押金。结果一看凭证,所谓的培训费就是公司给几个老员工发的讲课费,没有第三方培训机构发票,也没有培训课程大纲、考核标准。劳动仲裁直接认定:这不属于专项培训,公司得退钱。清算组气得直拍大腿:早知道当初把凭证做规范点,现在也不用掏这个钱了!
处理退市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离职员工培训争议?这种事儿,急不得,得按步骤来。我总结了个三步走,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至少能避开大部分坑。
第一步:先对账——把培训争议的底数摸清楚
清算组成立后,别急着公告注销,先把员工的培训争议梳理一遍。哪些员工提了异议?争议的金额是多少?有没有培训协议、发票、支付凭证?我建议列个清单,包括员工姓名、入职离职时间、培训内容、协议约定、费用金额、支付凭证编号、员工诉求等。这一步看似麻烦,但能帮你分清有理和没理的争议。
比如我去年处理的一个机械制造公司,清算组一开始收到8个员工的培训争议,总金额3万多。梳理后发现,其中5个员工参加的是公司内部的安全操作培训,没有第三方凭证,协议里也没写专项培训,这5个争议直接就能判定不成立;剩下3个员工有外派培训发票和协议,但服务期都没满,按比例算下来,公司只需退还1.2万。底数摸清了,后续协商就有方向了。
第二步:再协商——能私了就别公了
退市公司注销,时间紧、任务重,劳动仲裁、诉讼耗时耗力,最后可能赢了官司拿不到钱。所以能协商解决的,尽量协商。怎么协商?我给几个建议:
1. 分类施策:对有明确协议、凭证齐全的争议,按《劳动合同法》算违约金,能少退点就少退点;对没协议、没凭证的,明确告知员工法律上不支持,但可以适当给点安抚费,比如按最低工资标准补偿几个月,让员工面子上有光。
2. 打包处理:别一个员工一个员工谈,把所有争议员工聚到一起,统一方案。比如所有有凭证的培训争议,公司按剩余服务期比例退还50%,签了和解协议就不再追究,员工一看还能拿回一半,一般就同意了。
3. 清算组出面:别让老板个人谈,老板情绪容易激动,员工也不信。清算组要摆出客观中立的姿态,强调公司资产有限,优先解决劳动争议是法律规定,但也要兼顾公司正常注销。
有个案例,某食品公司2022年退市,清算组用打包处理的方式,把6个员工的培训争议(总金额2.8万)谈成了统一退还1.2万,员工签了和解协议,清算组拿回协议再去申报债权,流程顺利推进。要是硬扛着,员工去劳动仲裁,仲裁裁决公司赔3万,清算组没钱赔,员工还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老板个人可能还要担责,那就更麻烦了。
第三步:最后清算——把争议费用纳入债权申报或预留债务
如果协商不成,员工坚持要走法律程序,那清算组就得按规定处理了。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1. 员工能不能申报培训费债权? 能。但前提是争议已经经过劳动仲裁或法院判决,确认公司应支付培训费或违约金。这时候员工可以作为债权人,向清算组申报债权,按《公司法》第185条,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然后按法定顺序清偿。不过退市公司往往资产不足,员工可能拿不到全款,但至少能排队分点残值。
2. 协商解决的争议,费用怎么出? 最好在清算方案里预留一笔劳动争议解决资金,专门处理这类纠纷。别等员工闹起来,再从清算资产里扣,容易引起其他债权人不服(觉得凭什么优先给他们钱?)。
干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因为培训争议闹得鱼死网破的案子。其实很多争议,提前规避就能避免。对退市公司老板,我想说:注销前,先把培训争议这块雷排了。把所有员工的培训协议、凭证翻出来,该补的补,该认的认,别等清算组手忙脚乱。对员工,我想说:维权要走正道,别觉得公司注销了就能多拿钱。有争议先跟清算组协商,协商不成就去申请劳动仲裁,拿到裁决书再申报债权,法律会保护你的合法权益,但漫天要价最后可能一分钱拿不到。
说实话,退市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离职员工培训争议?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公司情况不一样,处理方式也得灵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合规是底线,协商是捷径,证据是关键。把这三点做好了,再棘手的争议也能慢慢化解。
财务凭证不完整是企业注销中的硬伤,尤其在处理培训争议时,缺乏发票、协议等凭证,会导致培训费用无法被税务机关认可,进而影响清算所得的核算,甚至引发税务风险。更严重的是,若企业在注销前未对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培训课程资料等)进行清晰处置,可能引发权属纠纷——例如员工主张培训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归属,或清算组遗漏知识产权价值,导致资产低估。上海加喜财税(官网:https://www.110414.com)建议,企业注销前务必规范财务凭证,对知识产权进行梳理和评估,通过转让、放弃或分配明确权属,避免后续法律风险。我们提供专业的注销前税务合规审查、知识产权梳理及清算方案设计服务,帮助企业平稳退场,不留隐患。
特别注明:本文《退市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公司离职员工培训争议?》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40731.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