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企业老板注销时踩坑的案例。有漏报税务被追缴几百万的,有股东之间因为清算打起来的,但最让我头疼的,往往是那些被忽略的隐形债务——未结的专利侵权案件。你说企业都要注销了,怎么还有人来扯皮?这事儿处理不好,轻则注销流程卡住,重则股东个人财产都被搭进去。今天我就以过来人的身份,聊聊注销过程中如何处理未结的专利侵权案件,这可不是走个流程那么简单。<
很多老板觉得,公司注销了,法人都没了,谁还管以前的侵权案?大错特错!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也就是说,未结的侵权案件赔偿款,属于公司债务的一种,必须先处理完,才能谈注销。
我之前遇到一个案例,张老板的电子元件厂因为经营不善想注销,结果之前有个专利侵权案刚开庭,对方索赔50万。张老板觉得厂子都没了,谁还能找我?就没管。结果清算组在申报债权时,法院把侵权赔偿款列为已知债务,要求优先清偿。厂子账上只有30万,不够赔,法院直接追加张老板(个人股东)为被执行人,把他名下房子都冻结了。你说冤不冤?这就是典型的小看法律,注销时没把侵权案当回事,最后自己兜底。
说白了,专利侵权案件不像普通债务,它可能涉及停止侵权这种行为责任,光赔钱不够,还得看侵权行为是不是还在持续。如果公司在注销前没停止生产侵权产品,就算注销了,权利人照样能主张权利,甚至让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九条明确规定,清算组未按照规定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清偿,债权人主张清算组成员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专利权利人就是债权人的一种,你没通知,人家没申报,损失就得清算组(通常是股东)赔。
处理未结专利侵权案件,别想着拖字诀,越拖越麻烦。根据我的经验,分三步走最稳妥:全面排查、分类施策、留痕存证。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不然后患无穷。
第一步:全面排查家底,别漏掉任何一个案子
有些企业规模小,法务不专业,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有哪些专利侵权案没结。我建议注销前,先去公司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查一下有没有应诉记录,再去国家知识产权局查查有没有专利无效宣告或行政查处的案件。别觉得麻烦,我之前帮一个科技公司注销,查档案时发现有个两年前的案子,公司早忘了,对方已经申请了强制执行,要不是提前查,注销时直接被法院叫停。
排查的时候,要把案件状态记清楚:是刚立案还没开庭?还是一审没上诉?或者二审终审了但没履行赔偿?有没有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这些信息直接决定后续怎么处理。比如,如果对方专利正在走无效宣告,那案子可能会中止审理,这时候急着赔偿就不划算了。
第二步:区分案件状态,对症下药
排查完案子,就得根据不同情况想办法。我见过三种最常见的类型,分别说说怎么处理:
类型一:诉讼中的案子(还没判)
这种情况最麻烦,因为结果不确定。我建议赶紧和代理律师沟通,评估案件胜算。如果公司确实侵权了,别硬扛,赶紧和权利人谈和解。和解协议里要写清楚:赔偿金额、支付方式、权利人撤诉或放弃对清算财产的追索权。记住,和解协议必须让权利人签字盖章,作为清算组的重要债务凭证。
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李总的科技公司案子,对方起诉他们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索赔80万。案子在一审,李总想注销,但又怕判更高。我们赶紧联系对方,发现对方其实也耗不起,最后谈成赔偿30万,当场撤诉。清算组把30万列为债务清偿后,注销流程顺顺当当。但如果对方不同意和解,那就得等判决结果,判决下来后,赔偿款必须优先清偿,不够的话,股东可能要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
类型二:已生效判决但没履行(执行中)
这种情况相对简单,就是还钱。但要注意,执行中的案子,法院可能会查封公司账户、冻结资产。注销前,必须把赔偿款付清,拿到法院的结案证明。不然清算组提交的材料里,法院会出具未履行完毕法律文书的意见,市场监管局根本不给注销。
有个坑要提醒:如果公司没钱赔,怎么办?这时候可以和权利人商量以物抵债,把公司的设备、专利权抵出去。但一定要评估资产价值,别亏太多。或者走破产清算,但流程更复杂,时间更长,一般小企业不推荐。
类型三:行政查处或专利无效宣告
有些案子不是法院判的,而是知识产权局行政查处的,或者对方专利被宣告无效。这种情况下,要先处理行政决定或无效宣告结果。比如,如果专利被宣告无效,那侵权案就不存在了,行政查处也可能撤销。我见过一个企业,注销前遇到行政查处,我们赶紧帮他们申请专利无效,结果成功了,案子直接终止,省了20多万赔偿。
第三步:留痕存证,别让自己说不清
不管怎么处理,所有沟通记录、和解协议、法院文书、付款凭证都得留着。我见过一个老板,和权利人谈好了赔偿,但没签书面协议,对方反悔说没谈妥,最后只能重新扯皮。注销时清算组要提交债务清偿说明,没有证据,监管部门怎么信?
通知权利人也很重要。根据《公司法》,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专利权利人属于已知债权人,必须单独通知,不能用公告代替。不然,权利人后来主张没收到通知,清算组成员(股东)可能要赔钱。
案例一:甩手掌柜的教训:注销不管侵权,股东个人赔光
王老板开了一家小型模具厂,2022年想注销。之前有个专利侵权案,2021年法院判赔25万,但王老板觉得厂子值不了几个钱,对方也拿不到啥,就没履行。注销时,清算组提交的材料里,法院出具了未履行完毕法律文书的意见,市场监管局不予注销。更惨的是,权利人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封了王老板名下的车和房子。王老板找我时,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就该先把赔付了,现在自己搭进去更多。
案例二:主动出击的智慧:和解+无效,顺利注销
刘总的食品公司2023年注销,之前有两个未结专利侵权案:一个是对方起诉侵犯包装专利,索赔40万;另一个是行政查处,因为涉嫌侵犯设备专利被罚10万。我们没拖,先和对方谈第一个案子,达成和解赔15万,撤诉;第二个案子,我们帮刘总申请专利无效,结果专利被宣告无效,行政处罚也撤销了。两个案子处理完,清算组顺利清偿债务,公司注销完成,刘总没承担额外责任。
说实话,处理未结专利侵权案件,没有标准答案,得看案子具体情况、公司资产状况、权利人的态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千万别想着注销就万事大吉,法律可不惯着你。作为做了20年财税的老兵,我见过太多因为小聪明吃大亏的案例。注销前花点时间把侵权案捋清楚,既是对公司负责,也是对股东自己负责。
如果你觉得处理这些案子太复杂,或者财务凭证乱七八糟,连侵权赔偿记录都找不着,那真得找专业团队帮忙。财务凭证不完整,清算组没法核实债务,监管部门不认可;知识产权没处理好,注销流程卡住,甚至股东被追责,这些都不是小事。
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企业注销业务时,经常遇到因财务凭证不完整导致知识产权纠纷无法妥善解决的案例。比如有的企业专利侵权案件的赔偿合同、付款凭证缺失,清算组无法证明债务已清偿,最终导致股东被追加责任。财务凭证是清算工作的基石,不完整的凭证会让知识产权处理陷入说不清的困境。企业注销前,务必梳理所有知识产权相关文件,包括专利证书、侵权案件文书、和解协议等,确保债务清晰、证据链完整。加财税团队擅长从财税和法律双重视角帮助企业排查风险,完善清算材料,让知识产权处理成为注销流程的加分项而非绊脚石。
特别注明:本文《注销过程中,如何处理未结的专利侵权案件?》属于政策性文本,具有一定时效性,如政策过期,需了解精准详细政策,请联系我们,帮助您了解更多“公司注销知识库”政策;本文为官方(公司企业注销网 - 上海专业公司企业注销及疑难注销一站式服务)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本文链接“https://www.110414.com/gongsizhuxiaowenda/240543.html”和出处“公司企业注销网”,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加刘老师微信 | 加赵老师微信 | 加杨老师微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