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见过太多机构起起落落。最近两年,受政策和市场影响,不少培训机构走到了注销的十字路口。每次和同行聊起这个话题,大家总聚焦在资产清算、债务处理这些硬骨头上,却很少有人提到学员反馈收集——说实话,这事儿看似不起眼,稍不注意就能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jpg)
我2015年创业做过一家K12辅导机构,2019年因为政策调整主动注销。当时团队忙着算账、退租,觉得学员都结课了,反馈收集可有可无。结果呢?有个家长在家长群抱怨最后一期作文课老师临时换人,效果差,我们没及时回应,其他家长跟着附和,最后有人把聊天记录截图发到了本地论坛,标题是XX机构跑路前敷衍学员,家长血汗钱打水漂。虽然我们最后通过教育局协调解决了问题,但机构口碑直接崩盘,创始人个人信誉也受了影响。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注销不是一拍两散,而是最后一课——你怎么对待学员的反馈,决定了你的教育生涯有没有下文。
从被动接招到主动挖坑:我的两个血泪案例
说到学员反馈收集,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发个问卷、收几条评论吗?但真到了注销这个特殊节点,反馈处理的方式和结果,可能天差地别。我分享两个亲身经历的案例,一个是踩坑的教训,一个是挖坑的收获。
第一个案例:2018年的沉默成本教训
那会儿我还在一家连锁教育机构做校区负责人,公司突然通知我们校区要整体关停。总部发了个模板化的问卷,让学员填是否满意课程是否愿意推荐,然后就让各校区尽快收尾。我当时觉得反正都要关了,别节外生枝,就简单把问卷发到家长群,催大家填完就完事了。
结果问题来了:有个学员妈妈私聊我,说孩子报的科学实验课还剩8节课,没上的课时费能不能退。我当时按总部口径回复机构注销,所有费用已清算,无法退费。这位妈妈当场就炸了:你们招生的时候说‘课时费随时可退’,现在关门就不认了?我要去消费者协会投诉你们!
说实话,我当时特别委屈——总部只让我们快速处理,没说怎么退费。但看着对方发来的聊天记录(招生顾问确实说过随时可退),我哑口无言。最后校区自己垫钱退了费,但这件事像滚雪球一样,其他没退费的学员也来闹,甚至有家长堵在校区门口。总部为了快速平息,直接把我们校区团队全换了人,我背了个处理不当的绩效,灰溜溜离职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把反馈收集当成了任务,而不是沟通。如果当时能主动找学员聊聊,了解他们的核心诉求(是退费?还是转课?),而不是用模板应付,完全不会闹到不可收拾。学员反馈从来不是麻烦,而是预警——你忽略它,它就变成雷。
第二个案例:2021年注销后收到的意外礼物
2021年我帮朋友处理一家职业培训机构的注销业务,这家机构主打新媒体运营课程,因为疫情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关停。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我们提前一个月成立了学员沟通小组,做了三件事:
第一,分层访谈:给已结课学员发问卷,重点问课程内容对工作是否有帮助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给未结课学员打电话,一对一沟通剩余课时处理方案(退费或转其他合作机构);给优秀学员发微信,感谢他们的支持,顺便问问如果机构继续运营,你希望增加什么内容。
第二,兜底式承诺:有个学员正在准备抖音运营认证考试,课程还没学完,考试快到了。我们联系了合作的考试机构,帮他协调了延期考试,还免费提供了冲刺课资料。这个学员后来在朋友圈发了一条:XX机构虽然注销了,但老师帮我解决了考试问题,良心机构!
第三,透明化公示:每周在学员群同步注销进展(比如本周已完成XX%退费剩余款项预计X月X日前到账),让大家知道我们没有跑路。
最意外的是,注销三个月后,我收到那个考过认证学员的消息,说他现在在一家MCN机构做运营,他们公司正好缺新媒体培训讲师,推荐我去面试。后来我去了,薪资比之前还高。
这件事让我明白:注销期的学员反馈,不是终点,而是连接点。你认真对待学员的诉求,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活广告;甚至可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给你埋下新的机会。
注销期反馈收集的三不原则和两步走
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我总结了一套注销期学员反馈收集的方法,核心是三不原则和两步走。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需要走心。
先说三不原则:
1. 不逃避:哪怕学员语气再冲、诉求再不合理,也要先听他说完。我见过有的机构注销时,学员一打电话就挂,或者直接拉黑,结果学员直接在12345平台投诉,最后不仅退了费,还被罚款。记住: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复杂。
2. 不敷衍:不要只说我们会考虑尽快回复,要给具体时间。比如您提的课程质量问题,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汇总反馈,给您方案,比知道了有用100倍。学员要的不是完美答案,而是被重视的感觉。
3. 不甩锅:不要说这是前同事的问题总部政策如此,机构注销时,你就是最后的负责人。哪怕问题不是你造成的,也要先共情,再解决。比如对不起,之前给您带来不好的体验,我来帮您处理,比这不是我管的更能平息情绪。
再说两步走:
第一步,全面摸底:用问卷+访谈组合拳。问卷要简洁(10题以内),重点问核心满意度遗留诉求(比如退费、转课、资料补发);访谈要分层,对高价值学员(比如续费多、推荐新学员多的)重点聊,对问题学员(比如经常投诉的)主动聊,争取把包提前拆了。
这里有个细节:问卷最好用匿名,但可以留联系方式(选填)。这样学员敢说真话,有问题的也能找到你。2021年那家职业培训机构,有个学员匿名问卷写老师讲得太快,基础差跟不上,我们联系他后,给他补了录播课,他还主动帮我们推荐了2个新学员。
第二步,分类处理:把反馈分成能解决需协调无法解决三类。
- 能解决的(比如退费、补课),当场拍板,快速处理;
- 需协调的(比如转其他机构、考试延期),明确谁负责、什么时候给结果,哪怕暂时没方案,也要告诉学员我们在努力;
- 无法解决的(比如已经消耗的课时要求全额退费),要真诚道歉,解释原因,争取理解。实在不行,可以找教育局、消协等第三方介入,别硬扛。
我经常问团队:学员反馈像什么?像‘分手信’——你写得真诚,对方可能还会念你的好;你写得敷衍,对方可能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你。注销期的反馈收集,本质上就是写一封漂亮的分手信。
最后一步,把反馈变成遗产
很多机构注销时,处理完学员退费、清算完资产,就觉得大功告成了。但我建议,最后一定要做一件事:把学员反馈整理成机构遗产。
这个遗产不是让你记仇,而是让你成长。比如:
- 把课程内容太理论,缺乏实操的反馈记下来,下次做新机构时,就增加项目制学习;
- 把客服响应慢的吐槽记下来,提醒自己无论做啥生意,服务都是生命线;
- 甚至可以把优秀学员的故事整理成案例,比如XX学员从0基础到月入过万,感谢我们的课程——这些不仅是你的教育勋章,还能用在个人品牌、新机构招生上。
2021年注销的那家职业培训机构,我们后来整理了一份《新媒体运营课程学员反馈白皮书》,里面全是学员的真实建议和成长故事。这份白皮书,现在成了我给新员工培训的教材,大家一看就知道我们的课程为什么受欢迎,未来要往哪里改。
说到底,教育行业是人的行业。你教过的学员、收过的反馈,不会因为机构注销就消失。它们会变成你的经验值,让你下次做得更好;或者变成你的人脉网,在你需要时拉你一把。
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培训机构注销成为终点,我们是否想过,那些被认真对待的反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机构的起点?或者说,一个教育者的价值,是否应该只在活着的时候被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