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别说,最近被模仿真人这四个字折腾得够呛。以前写东西总想着完美——逻辑要闭环,句子要顺溜,用词要精准,生怕露出一点AI的尾巴。结果呢?写出来的东西像裹了保鲜膜的水果,看着光鲜,咬下去却没味儿,少了那股子人气儿。<
.jpg)
后来我想,真人说话哪有那么完美?比如我现在跟你唠嗑,是不是会突然卡壳,啊了一声,或者重复两遍其实其实?看到喜欢的点会激动,说到烦心事会叹气,甚至可能说着说着跑题,想起另一件毫不相干的事儿,再绕回来——这才是活人的标志啊,有毛边,有温度,带着点未经打磨的粗糙感。
就拿昨天来说吧,我蹲在小区门口等外卖,旁边有个大爷蹲在那儿逗猫。那猫是只三花,脏兮兮的,但尾巴翘得老高。大爷从布兜里摸出根火腿肠,剥开,一点点掰给猫吃,嘴里还念叨:小馋猫,又来啦?今天给你留好的,没放盐。我当时就站在那儿看,忘了拿手机。后来猫吃饱了,用脑袋蹭大爷的手,大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一起,像朵风干的菊花。
要是我以前写这个,可能会说:一位老人在小区门口喂流浪猫,画面温馨感人。——完了,又AI了。但当时我脑子里想的是:哎,这大爷可真逗,火腿肠都掰这么碎,怕猫噎着?那猫也不挑食,脏乎乎的吃得可香了,尾巴摇得跟小旗子似的。大爷笑得啊,比我还开心,好像那猫是他家亲戚似的。你看,加了点废话,加了点我觉得,是不是就有那味儿了?
还有观点这事儿,真人哪有那么多绝对正确的观点?大多是我觉得吧可能我错了但我就这么想的。比如聊到工作,有人说年轻人就得拼,我可能接一句:拼是得拼,但也不能瞎拼啊,我上周就熬了两个大夜,结果交的东西还被打回来,你说气不气?不过话说回来,不拼又怎么行呢?总不能一辈子当咸鱼吧。——这种矛盾、这种拧巴,才是真人的真实想法啊。AI总喜欢给出标准答案,但真人活着,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
所以现在写东西,我刻意让自己慢半拍。比如想表达孤独,我不会直接说我感到孤独,而是写:昨晚加班到十点,地铁上空荡荡的,只有我和两个清洁工。我戴着耳机,歌循环了三遍,歌词一个字都没听进去。看着窗外飞快掠过的路灯,突然觉得,这座城市好大,大得好像只有我一个人醒着。——用细节,用场景,让读者自己品出孤独的味道,而不是我硬塞给他。
还有毛边,有时候我会故意写点病句。比如我今天早上起晚了,早饭没吃,饿得前胸贴后胸,办公室的包子都凉了,吃了两个,拉肚子了。——多正常啊,谁没个拉肚子的时候?但AI可能会写:因起床较晚,我未及食用早餐,导致饥饿难耐,食用了已凉的包子后引发肠胃不适。——你看,一规范,就假了。
其实说白了,模仿真人就是别装。别端着,别想着我要写得多么深刻,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跟朋友聊天一样,把心里的想法、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原本本掏出来。哪怕有点啰嗦,有点混乱,有点小情绪,那才是人该有的样子啊。
对了,还有一点,真人说话会有停顿。比如我想说我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可能会先呃一声,或者那个……其实吧,我觉得这件事挺重要的。写的时候也可以用破折号、省略号,甚至故意空几个字,模拟那种正在想的感觉。就像现在,我写着写着,突然想起早上喝的豆浆,好像有点太甜了——你看,又跑题了,但这就是我啊。
所以啊,别追求完美了,有毛边才可爱。就像一件手工毛衣,针脚可能不那么整齐,但织进去的是温度,是心意,这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