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接了个咨询,电话那头的律师语气挺急:张老师,我们破产清算案子卡壳了!法院指定的清算组里有个老会计,退休前在国企干了30年,按理说资格够硬吧?结果他根本没接触过制造业,连设备折旧都算不明白,债权人天天在法院门口闹,说我们故意低估资产。这清算组人员的资格,到底该怎么看啊? <

破产清算组人员,如何确定其资格?

>

这话让我想起从业20年见过的不少翻车案例。有的清算组全是律师,结果税务处理一塌糊涂;有的全是财务,又不懂法律程序,把撤销权给错过了。企业破产就像给病人做手术,清算组就是主刀医生,资格不行,轻则资产流失,重则引发。那到底该怎么确定破产清算组人员,如何确定其资格?这个问题?今天我就结合案例和经验,跟大家聊聊里面的门道。

法律划的硬杠杠:证照只是入场券,经验才是真功夫

先说个最基本的:法律对清算组人员有没有硬要求?当然有。《企业破产法》第24条写得明明白白:清算组由人民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工商、计委、审计、税务、物价、劳动、社会保障、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人事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中指定,也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 翻译成人话就是:清算组要么是有关部门派的人,要么是有证的专业机构。

但有证就等于合格吗?我猜很多人会下意识点头,其实未必。我见过一个案子,清算组里有个注册会计师,证照齐全,履历光鲜,结果一上手就懵了——这家破产企业是做跨境电商的,账上有大量虚拟货币和海外仓存货,这位老会计一辈子只做制造业实账,连区块链是啥都没听过,最后资产评估直接失真,被债权人联名投诉。

所以啊,法律划的硬杠杠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资格密码藏在经验里。就像医生不能只靠行医执照,还得看有没有主刀过同类手术。破产清算也一样,做房地产的清算组,最好懂土地性质和在建工程;做重工业的,得吃透设备折旧和环保政策。我个人的判断是:专业资质是1,行业经验是后面的0,没有这个0,再多的1也白搭。

比专业更重要的软素质:责任心和沟通力,决定清算能走多远

如果说专业能力是硬件,那责任心、沟通能力这些软素质就是操作系统。我见过最离谱的一个案子,清算组组长是个退休的处级干部,按说有关部门派的人符合法律规定,结果这位老兄把清算当养老,每周只来开一次会,还总说按流程走就行。结果呢?企业有一笔应收账款,明明能通过法律手段追回,他觉得麻烦就放弃了,等债权人发现时,对方公司早就转移资产了,几十万血本无归。

还有沟通能力。破产清算本质是利益切割,债权人、债务人、职工、税务部门,个个都是桶。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服装厂破产清算,清算组有个律师特别轴,非要按法律条文抠细节,对哭哭啼啼的职工说你们的补偿金排在最后,结果当场被职工围堵,清算工作停了半个月。后来我们换了个有HR经验的组员,先帮职工申请了社保补贴,又开了3次说明会,慢慢才把情绪稳住。

说实话,这些软素质没法写在法律条文里,但比专业资质更重要。我常跟年轻同事说:做破产清算,你得有铁面无私的专业,更得有人情练达的情商。不然就算你把《企业破产法》背得滚瓜烂熟,也搞不定这些活生生的人。

不同企业定制化资格:国企、民企、高科技,要求真不一样

可能有人会说:那我就找全才啊,财务、法律、行业经验都懂的人。我猜这想法挺美好,但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全能型清算人员。更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清算组人员的要求天差地别。

比如国企破产。我2015年参与过一个地方国企清算,涉及上千名职工、复杂的土地划拨历史,还有一堆历史遗留问题。清算组里必须得有懂国资监管的人,不然连资产处置方案都报不上去;还得有擅长做职工思想工作的工会干部,不然分分钟爆发。当时我们特意从国资委借调了一个退休处长,又找了劳动仲裁的专家,才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再比如高科技企业。去年有个做芯片设计的初创公司破产,账上最值钱的是几项核心专利。清算组一开始全是财务和法律,结果评估时把专利估值算低了70%,投资人急得跳脚。后来我们赶紧补了两个技术专家,才搞明白这些专利的潜在市场价值——原来其中一项专利虽然没产业化,但能解决某个行业卡脖子问题,最后通过技术转让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所以啊,破产清算组人员,如何确定其资格?这个问题,从来不是一刀切的。你得先看企业是谁(国企/民企/高科技)、干啥的(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有啥家底(实物资产/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再对症下药选人。我个人的经验是:清算组最好像个拼图,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拼在一起,才能覆盖所有风险点。

动态调整:清算不是一锤子买卖,人员也得与时俱进

最后想跟大家说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清算组的资格不是一选定终身,而是需要动态调整的。我见过不少案子,一开始选的清算组没问题,但做到一半就卡壳了——比如一开始没考虑到税务问题,结果清算中发现企业有千万级的偷漏税风险;或者后来发现涉及跨境资产,又没人懂外汇管理。

这时候怎么办?《企业破产法》第28条其实给了答案:管理人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聘用必要的工作人员。 也就是说,清算组可以随时补位。我处理过一个房地产破产案,做到一半发现工程款纠纷复杂,我们赶紧从法院的管理人名册里增聘了两个建设工程律师,才把几十份施工合同理清楚,避免了更大的债务窟窿。

说实话,破产清算就像拆,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雷藏在哪。清算组人员的资格,也不是选的时候合格就行,而是得在过程中不断升级——今天缺税务专家,明天补技术顾问,后天可能还得来个懂舆情公关的。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才是清算组真资格的体现。

上海加喜财税: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说到破产清算中的资格问题,其实很多企业一开始就栽在基础工作没做好——财务凭证不完整。尤其是中小企业,平时记账不规范,发票、合同、出入库单乱丢,等到破产清算时,才发现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著作权)的权属证明根本找不着,评估机构直接按无主资产处理,要么低价贱卖,要么直接失效。

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处理过不少这类案子。有个科技企业破产时,账上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但因为研发费用凭证缺失,无法证明专利的形成成本,评估时只能按零价值计算,债权人损失惨重。其实这些专利市场价值不低,就因为财务不规范,最后煮熟的鸭子飞了。

我的建议是:企业平时就得把财务凭证和知识产权管理绑在一起——研发费用要专票专账,专利证书、转让合同要归档,最好每年做一次知识产权清查。就算真的要注销,也提前找专业机构梳理资产,别让凭证缺失成为压垮知识产权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破产清算中,每一份完整凭证,都可能挽回百万损失。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