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导】 <

国企改制注销,如何处理企业荣誉奖牌?

>

2023年12月,随着最后一批资产完成清算,拥有60年历史的某地方国企正式完成注销登记。在这场涉及数千名员工、数十亿资产的改制中,一个细节引发关注:企业总部大楼展厅内悬挂的127块荣誉奖牌——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到行业创新标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手工奖状到近年来的数字化奖杯——并未随企业注销而消失,而是通过数字化存档+定向捐赠的方式,被移交至市档案馆、行业博物馆及3所职业技术学校。这一处理模式,成为近期国企改制中荣誉资产处置的典型案例,也折射出改革浪潮下,企业记忆传承的新探索。

【个人经验分享】

说实话,我第一次站在那间堆满奖牌的仓库时,鼻子有点酸。那是2021年夏天,我作为某集团改制清算组成员,负责处理闲置资产清单上最特殊的一项——87块不同年代的企业荣誉奖牌。有的奖牌边角已经锈蚀,红绸带褪成了粉白色;有的背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员工名单,字迹被岁月晕开;还有一块省级先进企业的木质牌匾,背面用铅笔写着1998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三,像一枚被时光包裹的琥珀。

这些能算'资产'吗?按重量卖废铁也就值几百块。当时负责资产评估的年轻同事小张,拿着卷尺在量奖牌尺寸,语气里满是不解。我蹲下身,摸了摸那块木质牌匾的纹路,想起老厂长退休时说过的话:奖牌是企业的脸面,更是几代人的脸面。当年为了拿这块牌,全厂工人连续三个月没休过周末,车间主任累得住进了医院。

那天下午,我和清算组的同事吵了一架。法务部坚持按《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走程序,公开挂牌拍卖;工会则主张优先返还给获奖员工或捐赠给老厂所在的社区。双方僵持不下时,老王——厂里干了30年的老钳工,默默搬来一把椅子,坐在仓库门口,从兜里掏出一包烟:你们要是把这些当废铁卖了,我退休后就没脸回厂了。

【专家观点】

国企改制中,荣誉奖牌的处置难题并非个例。据《2023年中国国企改革文化传承报告》显示,超六成受访企业在改制中遇到过荣誉资产处置难问题,其中78%的企业认为缺乏统一规范是主要障碍。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李教授指出:荣誉奖牌不同于一般固定资产,它兼具'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前者可通过市场化处置实现价值,后者则需通过制度设计完成传承。若简单视为'废品',不仅会造成文化记忆断裂,更可能伤害老员工的情感认同。

从法律层面看,荣誉奖牌的归属也存模糊地带。某律师事务所资产处置部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对'荣誉资产'没有明确定义,实践中多参照'无形资产'或'办公用品'处理。但荣誉奖牌的'精神价值'难以用货币衡量,这就导致处置时容易陷入'合规性'与'人文性'的两难。\

【问答解惑】

问:改制注销后,企业荣誉奖牌到底属于谁?

答:从物权角度看,奖牌作为企业资产,所有权属于改制后的承接主体或清算组;但从精神价值看,它属于所有参与企业建设的员工。处置时需兼顾资产权属与情感归属,不能简单一卖了之。

问:所有奖牌都要捐赠吗?有没有保留的可能?

答:并非绝对。对于具有行业代表性、历史价值的奖牌(如国家级、省级荣誉),可优先捐赠给公共文化机构;对于与特定项目、团队相关的奖牌,可考虑返还给原获奖团队或个人;少量具有象征意义的镇厂之宝,也可由新设的行业协会或企业博物馆收藏。关键是建立价值评估+民主协商机制,避免一刀切。

【个人经验分享】

最终,我们决定采取分类处置+记忆留存方案。第一类是国家级、省级荣誉,如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牌匾,我们联系了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特意派了辆带恒温恒湿车的货车来运;第二类是行业特色奖牌,比如全国机械行业技能大赛团体冠军奖杯,捐赠给了市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方专门在实训楼开辟了校企合作荣誉墙;第三类是员工集体奖牌,则通过工会公示,由原获奖团队代表领取——记得老王领走那块先进车间奖牌时,手都在抖,说:这下,我们老班子的'念想'有着落了。

最难处理的是一块争议奖牌:2008年获得的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背后是企业员工捐款捐物、派出救援队的事迹。有人说应该捐给民政部门,有人觉得留在企业更有意义。我们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扫描高清影像存档,实体奖牌暂由清算组保管,待新成立的行业基金会成立后再移交。我们找来专业团队,给每块奖牌拍了纪录片,老员工们对着镜头讲当年的故事,这些影像后来被剪成了一部15分钟的短片,在新员工入职时播放。

【语言风格切换】

说实话,这个过程比想象中磨人。就像整理老照片,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你可能会问:有必要这么麻烦吗?不就是几块铁牌吗?但如果你见过老厂长抚摸着国家质量银奖奖牌时眼里的光,听过退休阿姨讲当年为了赶制出口产品,我们车间女工集体剪长发的故事,你就会明白:这些奖牌不是冰冷的资产,而是企业的根。

也得承认,完全靠情怀办事不现实。比如数字化留存,一开始大家觉得拍拍照就行,后来才发现,怎么拍光线、怎么拍细节、怎么配文字说明,都是学问。我们专门请了文物摄影师,连奖牌上的划痕都要拍清楚——因为那些划痕,可能就是某次搬运时不小心磕的,背后藏着一段差点没评上奖的惊险故事。

【比喻与类比】

处理这些奖牌,就像给一本厚重的史书做精装——既要保留核心内容,又要让它以新的形式流传下去。有的奖牌像老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刻着企业成长的轨迹;有的像接力棒,记录着一届又一届员工的奋斗;还有的像勋章,虽已不再佩戴,却永远闪耀着荣光。如果简单把它们当成废品,就像把史书当废纸卖掉,丢掉的不仅是物质,更是几代人的精神财富。

【结尾反思与展望】

那次改制结束后,我常常想起仓库里的那批奖牌。它们最终没有消失,而是以不同的方式活了下来——有的躺在档案馆的恒温柜里,成了城市工业史的见证;有的立在学校的荣誉墙上,激励着年轻人;有的存在云端,随时可以被点击查看。

这让我明白,国企改革不仅是资产的重组,更是记忆的延续。未来,或许我们需要更明确的荣誉资产处置指引,让每一块有故事的奖牌都能找到合适的归宿;也需要更多企业记忆数字化的探索,让精神基因在改革中薪火相传。毕竟,企业的荣光,从来都不该随着注销登记而一笔勾销。它应该像一粒种子,在新的土壤里,继续生长。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