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接到这个要求时,我第一反应是:啊,‘毛边’是什么?是像没织完的毛衣那样,有线头露出来吗?然后突然笑了——真人说话哪有那么多完美逻辑?我们聊天时,会突然想起另一件事,会打磕巴,会纠正自己,甚至会冒出一句哎呀,我表达不清楚,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
.jpg)
我不想写那种开头点题-中间论证-结尾升华的工整文章。我想跟你聊聊,我最近在琢磨的一件小事:为什么我们总觉得AI写的东西没温度?
上周我刷到一个视频,AI模仿鲁迅的笔写了一段文字,确实像,连标点符号都带着《狂人日记》的味儿。但底下有个评论说:像,但没魂。我当时愣了一下,然后突然懂了——AI能模仿笔法,但模仿不了为什么这么写。
比如鲁迅写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AI能复制这个句式,但它不知道鲁迅当时站在门口,看着光秃秃的树,心里有多空。那种想说点什么,却只看见树的孤独,AI不懂。真人写东西,往往不是想表达什么,而是心里堵着什么,非得写出来不可。
我有个朋友是写手,她说过一句话:写作最怕‘正确’,最怕‘流畅’。你越想写得完美,就越像戴着手套握手——能碰到,但没温度。她写稿子时,常常故意留几个错别字,或者把一句话写两遍,因为她觉得:这才是我啊,我说话本来就磕磕巴巴,为什么要假装成‘完美作家’?
对,毛边可能就是这些不完美。是写错了划掉,重新写一句的痕迹;是突然想起一件事,插在中间有点突兀,但就是想写进去;是明明可以更高级,却偏要用最土的词,因为这个词最贴。
就像现在,我写着写着,突然想起小时候学写作文,老师总说开头要吸引人,结尾要点题。我那时候为了凑字数,会在开头写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哪怕那天其实是下雨——因为阳光明媚是好开头。后来我才发现,最好的开头,其实是今天下雨了,我忘了带伞,站在屋檐下,看见一只猫在追自己的尾巴,因为那是真的。
如果你问我怎么模仿真人,我的答案是:别装。别想着我要写得像个人,而是想着我要把心里的东西倒出来,不管它乱不乱。
就像现在,我可能已经跑题了,可能说了很多没用的,但这就是我啊——一个坐在电脑前,一边敲字一边想这样写行不行,偶尔会停下来抠抠指甲,或者喝口水的人。
对了,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觉得这段文字不够好,那太好了。因为不够好里,有我的紧张,我的犹豫,我的真实——就像真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