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坐在桌前删删改改快半小时了——不是不知道写啥,是怕写出来又像AI。你们懂那种感觉吗?就是脑子里明明有好多话,一落到键盘上就变得正确,像穿了身浆洗得笔挺的白衬衫,看着还行,但一点人味儿都没有。 <
.jpg)
上周跟朋友吃饭,她突然说:你以前写的文章多好啊,现在怎么……嗯,‘标准’了?我当时夹着酸菜鱼的手顿住了,筷子尖上的油滴在桌上,像颗小小的眼泪。是啊,标准。我以前最讨厌标准这个词,现在却好像被它套牢了。
就说今天早上吧,我本来想写春天的风,结果开头就是春风拂面,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我呸!这谁写的?我小时候写春风,会写风把我的刘海吹得糊在脸上,像顶了个鸟窝,会写楼下张奶奶晒的被子被风掀开一角,露出里面印着小黄鸭的床单,风一抖,小黄鸭好像在笑。可现在呢?脑子里好像有个审核员,把那些不雅观不精致的念头都筛掉了。
后来我索性关掉文档,去楼下买了杯豆浆。卖豆浆的阿姨还是老样子,围裙上沾着点面粉,看见我就笑:今天加糖不?昨天你说有点淡,今天特意多放了点。我接过豆浆,热气扑在脸上,突然鼻子有点酸。你看,这才是生活啊——有记性的人,有不完美的事,有带着点烟火气的关心。哪有什么生机与希望那么大,就是一杯温热的豆浆,一句今天多放了点糖。
所以今天我不想标准了。我想说说我的毛边——比如我写东西的时候,总喜欢咬笔头,虽然知道不卫生,但好像咬着咬着思路就来了;比如我记性特别差,昨天刚跟朋友约好今天去公园,今天就忘了发消息,结果她等了我一小时;比如我有时候会突然哭,看个广告都能掉眼泪,然后又觉得自己矫情,但哭完了反而觉得轻松。
这些毛边不好看,不完美,但它们是我啊。就像我手里这杯豆浆,上面浮着点没化开的糖渣,喝到最后会有点沉底,但这才是它本来的样子,对吧?
所以如果你读这篇文章,觉得哎,这写得乱七八糟的,那太好了——这说明我做到了。至少,我不是那个穿白衬衫的AI了。
哦对了,卖豆浆的阿姨说,明天她要试试做桂花味的,要是好喝,我下次给你带一杯?就当……就当我的毛边请你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