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注册公司时,我和合伙人拍着胸脯说大不了不干了就注销,真到要注销时才发现,这事儿比想象中磨人一百倍。一开始我以为,不就是去市场监管局填个表、交点材料吗?结果呢?第一次去,材料缺了半打,工作人员看了我一眼:税务没清算完,先回去弄税务。我当时就懵了,注册时没听说要先搞税务啊?<

企业从失信名单注销,市场监管局会复查吗?

>

后来才知道,注销公司就像拆,得一层一层来。税务清算、债务公告、社保注销……每个环节都能卡住你。我有个朋友老张,做餐饮的,注销时账上挂着几笔其他应收款,其实就是他之前借给公司的钱,税务局问起来:这钱为啥没利息?有没有借款合同?老张当场语塞,回去翻箱倒柜找合同,找了三天才搞定。你说,这谁能提前想到?

失信名单:注销路上的隐形门槛

更麻烦的是,如果公司之前因为年报没报、欠税啥的进了失信名单,那注销简直就是地狱模式。我认识一个做贸易的,之前忙忘了年报,进了异常名录,后来补报了,但没及时申请移出,结果想注销时,市场监管局盯着问:异常名录处理了吗?移出证明呢?解释了半天,才勉强过关。

还有更绝的,有家公司因为之前欠供应商的钱没结清,被起诉了,判决下来没给钱,直接上了失信名单。老板想注销一了百了,结果市场监管局说:失信信息没消除,注销免谈。老板急得直跺脚:公司都不干了,钱还不上咋办?后来才知道,得先解决债务问题,才能谈注销。你说,这算不算甩锅?

市场监管局复查:到底查啥?严不严?

最让人心里打鼓的是,听说注销后市场监管局会复查。一开始我以为是吓唬人,直到我隔壁公司出事——他们注销时漏了一笔供应商的尾款,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半年后市场监管局突然上门,翻出当时的清算报告,指着债务已结清那几个字问:这笔钱怎么回事?最后不仅没注销成,还被列入了重点关注名单。

后来我问在市场监管局工作的朋友,他才说:复查不是每家都查,但随机抽查比例越来越高,主要看材料全不全、清算规不规范、有没有遗漏的债务。他还说:最怕那种‘假注销真逃债’的,所以盯得紧。这下我才明白,注销不是走过场,材料上写债务已结清,就得真有结清的凭证,不然迟早出事。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说早知道找专业机构了,确实,企业注销尤其是涉及失信名单的,自己折腾容易踩坑。像上海加喜财税公司(https://www.110414.com)他们团队就常说:注销不是甩包袱,是给企业画个句号,句号要圆,不能留尾巴。他们帮企业处理过不少失信名单注销的案子,从税务清算到异常名录移出,再到应对市场监管局复查,每一步都盯着,避免企业因为细节问题二次麻烦。毕竟,注销干净了,老板才能安心睡大觉,不是吗?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