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干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公司注销时因为绩效考核没整明白,最后闹得鸡飞狗跳的。有的公司注销到一半,核心员工撂挑子不干了,说清算工作又不算我的KPI,凭啥多干活;有的公司清算组天天吵架,财务觉得资产盘点是行政的事,行政觉得税务清缴是财务的事,互相推诿——说白了,都是注销公司时员工绩效考核方案没跟上趟儿。<

注销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如何改进?

>

这几年经济环境变化快,注销公司的数量明显多了起来。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企业注销量同比增长了12%,但其中30%以上的企业都因为内部清算效率低员工积极性不足延长了注销周期,甚至引发税务风险。你可能觉得,注销公司就是收摊子,还搞啥绩效考核?其实恰恰相反,注销阶段的绩效考核直接关系到清算效率、税务合规,甚至能不能平稳退场。今天就结合我踩过的坑和见过的案例,聊聊注销公司时,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到底该怎么改。

注销公司的特殊时期:为啥老KPI不管用了?

日常运营时,绩效考核看的是销售额、利润率、客户满意度这些增长型指标,但注销公司不一样——它是个收尾型任务,核心目标是高效、合规、低风险地完成清算。这时候如果还拿日常的KPI来考核,肯定出问题。

我之前帮过一个科技公司做注销清算,老板觉得反正公司都要没了,考核啥呀,直接沿用之前的考核方案:销售岗看回款率,技术岗看项目交付。结果呢?负责清算的财务小李天天催销售部配合收尾款,销售经理说我的考核里没有‘注销收款’这一项,我优先做新业务;技术部把没做完的烂摊子丢给清算组,说项目交付率不达标,扣我绩效?我认了,但你们得先把新项目奖金结了。最后清算拖了5个月,税务因为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罚了20万,老板气得直拍大腿:早知道就该把清算任务塞进绩效考核里!

这就是典型的场景错位。注销阶段,员工的关注点和日常完全不同:有人担心清算完会不会失业,有人觉得多干不多拿,不如躺平,还有人可能藏着掖着——比如手里有公司没收回来的欠款,或者经手过不合规的费用,巴不得清算越快越好,越少查越好。这时候绩效考核方案必须换脑子,从激励增长变成保障收尾,从个人业绩变成团队协同。

改考核方案前,先想清楚这3个问题

要改进注销公司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别急着定指标、设奖金,先搞清楚注销阶段的核心矛盾是什么。根据我这些年的经验,至少要解决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清算任务怎么分才算公平?

注销清算不是财务一个人的事,得把资产盘点、债务清偿、税务注销、工商注销、员工遣散这些任务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人。但难点在于,很多任务都是跨部门、模糊边界的。比如应收账款催收,销售部说客户难缠,财务部说销售不配合;固定资产处置,行政部说没人要,财务部说定价不合理。这时候考核方案必须明确谁牵头、谁配合、责任怎么划分。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去年一个贸易公司,老板让我帮着设计清算考核方案。我们没有直接分任务,而是先开了个清算责任认领会,让每个部门自己认领能负责的模块:销售部认领应收账款催收,承诺3个月内收回80%;行政部认领资产盘点和处置,承诺1个月内完成盘点并处理掉积压库存;财务部负责税务清算和报表编制,承诺配合各部门提供数据。然后考核方案里写清楚:如果销售部没完成催收目标,扣销售经理绩效的30%;但如果财务部没及时提供客户欠款明细,导致销售部催收受阻,扣财务经理绩效的20%。这样责任明确了,互相推诿的情况就少多了。

第二个问题:员工积极性怎么提上来?

注销阶段,员工普遍有消极心态,觉得干得好不好,公司都没了,奖金也没了。这时候光靠扣绩效肯定不行,得有正向激励。但激励方式不能太复杂,要短平快——毕竟注销周期可能就几个月,等年底发奖金黄花菜都凉了。

我见过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设立清算专项奖金池,资金来源可以是公司收回的应收账款、处置资产的净收益,甚至老板个人出一部分。奖金发放和清算进度合规性风险控制挂钩,比如提前完成清算,发奖金池的20%;全程无税务违规,再发10%;员工离职交接零失误,每个部门额外加5%。有个食品厂注销时用了这个方法,员工积极性特别高,行政部为了早点处理完过期库存,甚至自己联系了回收商,把处置价格谈得比预期高了10%,这部分差价直接进了奖金池,最后大家多拿了半个月工资。

这个方法有个前提:老板得愿意真金白银投入。我见过有的老板说注销还发啥奖金,省下来的钱都是我的,结果员工摸鱼,清算拖了半年,最后因为存货盘点不实被税务稽查,罚的钱比奖金池多10倍。所以说,考核方案再好,老板的认知跟不上也白搭。

第三个问题:合规风险怎么防得住?

注销清算最怕的就是不合规,比如资产没盘点清楚就申报注销,导致后续被追责;或者员工为了快速结束,把该交的税偷偷漏了,给股东留下后患。所以绩效考核方案里,必须把合规性作为一票否决项,而且要明确谁签字,谁负责。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和确认,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业务,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这意味着,清算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对税务清缴资产处置的合规性负责。我之前帮一个建筑公司做清算时,在考核方案里专门加了一条:清算组成员对经手的清算事项承担终身责任,若因个人原因导致公司被税务处罚或被债权人起诉,将从其未结工资中直接扣除赔偿金,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后来财务小王在做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发现有一笔收入没申报,主动找我们补缴了税款,虽然没拿到奖金,但避免了公司被罚50万。老板后来跟我说:这条‘终身责任’比啥都管用。

案例复盘:两个极端,看懂绩效考核的坑与路

案例一:甩锅式清算:考核缺位,代价百万

有个做电商的公司,2021年决定注销。老板觉得注销就是走流程,让行政部全权负责,考核方案里没加任何清算相关指标。结果行政部把清算任务丢给刚毕业的实习生,实习生不懂流程,既没和财务对接应收账款,也没和仓库核对库存,直接向市场监管局提交了简易注销申请。结果被税务系统拦截——因为公司有10笔未申报的增值税发票。老板急了,让财务部紧急补救,财务部说这不是我们的考核范围,我们只配合;销售部说客户联系不上,催收不了。最后清算拖了8个月,补税+滞纳金+罚款花了120万,还因为逃避债务被3个供应商起诉,股东个人承担了连带责任。事后老板跟我说:早知道就该把清算任务拆解到每个部门,谁不负责就扣谁的钱,哪至于花这么多冤枉钱?

案例二:协同式清算:考核到位,2个月干净退场

2022年有个服装贸易公司要注销,老板提前3个月找到我们,让我们帮忙设计清算考核方案。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成立清算专项小组,老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清单;第二,制定清算进度表,把任务拆解成资产盘点(10天)→应收账款催收(30天)→税务清算(20天)→工商注销(10天),每个节点对应考核指标;第三,设立清算激励基金,从公司剩余资金里拿出50万作为奖金,按进度完成率、合规性、团队协作度三个维度发放。结果呢?销售部为了催款,天天跑客户,20天就收回了70%的应收账款;仓库为了早点盘点完,主动加班加点,提前5天完成了库存处置;财务部和税务所沟通顺畅,一次性通过了清算申报。最后2个月就完成了所有注销手续,员工拿到了平均2个月的奖金,老板也松了口气:没想到注销也能这么顺利,考核方案真是‘定海神针’。

注销公司的绩效考核,核心是责任与激励的平衡

聊了这么多,其实注销公司时员工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核心,就八个字:责任到人,激励到位。别再把注销当成收摊子,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个人都上心。考核指标要具体、可量化,比如应收账款回收率资产处置完成率税务申报准确率;激励要及时、有吸引力,让员工觉得多干确实能多得;责任要清晰、可追溯,避免出了问题互相甩锅。

每个公司情况不一样,考核方案不能照搬。比如小公司可能人手少,一人多岗,考核就要更灵活;大部门多,流程复杂,考核就要更强调协同。但不管怎么改,记住一点:注销阶段的绩效考核,不是为了扣钱,而是为了把事办完、办好,让公司能体面地退场,也让员工能平稳地过渡。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服务见解:财务凭证不完整与知识产权注销风险

在处理企业注销业务时,我们常遇到两个棘手问题:财务凭证不完整和知识产权处置不当。财务凭证是清算的基础,若缺失关键合同、发票、银行流水,可能导致资产无法核实、税务清算受阻,轻则补税罚款,重则无法完成注销。曾有客户因丢失3年前的采购发票,被税务局核定补缴增值税及滞纳金30余万元,最终通过加喜财税的历史凭证追溯服务,通过供应商补开、业务佐证材料整理才得以解决。知识产权方面,很多企业忽略商标、专利的注销或转让,导致清算时仍作为无形资产挂账,引发税务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需在注销时进行处置,否则可能被视同分配征收20%个人所得税。加喜财税提供知识产权全流程处置服务,从价值评估到转让过户,确保企业注销不留法律尾巴。如需专业支持,欢迎访问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