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干企业服务这行十年,经手的企业注销少说也有八百来家。刚开始那会儿,总觉得注销就是走流程——税务注销、工商注销,最多再找个报纸登个遗失声明。可后来栽的跟头多了才明白,尤其是带生产经营的企业,环保审批这关,才是真正的隐形门槛。很多老板觉得我都准备关门了,还管那么多干嘛,结果往往是小问题拖成烦,注销流程卡在环保这儿,进退两难。<

企业注销,市场监管局对环保审批的办理条件是什么?

>

那市场监管局对环保审批到底有啥要求?说白了,核心就一句话:你得证明,你的企业在注销前,没给环境留下烂摊子。具体到实操,我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硬性条件:污染物排放得达标——不管是废水、废气还是固废,你生产经营期间排出去的,都得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不能有偷排漏排的记录;环保设施得正常运行——比如你厂里上了污水处理设备,那注销前得有近半年的运行台账,证明这设备不是摆设;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历史环保问题得整改到位——要是以前环保局查过你,下了整改通知,那必须得有整改完成的书面证明,不然环保审批这一步根本过不了。

我记得有个做餐饮的老板老王,开火锅店开了八年,地段不好,生意越来越差,干脆想关门注销。他找到我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我这店就油烟和废水,油烟净化器我半年前就拆了,废水直接排市政管,这么多年不都这么过来的?我当时就皱眉了:老王,你这思路可不行。市场监管局现在查环保审批,最看重的就是‘污染物去向’。你油烟净化器拆了,那注销时环保局会问:‘你经营期间产生的油烟去哪儿了?’你说‘我没处理’,这不等于承认违法排放吗?废水也是一样,直排市政管得有排污许可证,而且得达标,不然就是环境违法。

老王当时还不服气,觉得我小题大做。结果他去市场监管局咨询,人家直接把《企业注销环保审查表》甩给他,上面列了十几条,第一条就是油烟净化设施运行及维护记录,第二条是废水处理设施运行及排放监测报告。老王傻眼了——他压根没这些记录,油烟净化器早当废铁卖了,废水处理管道也早就堵了。最后没办法,只能花两万块重新买了个油烟净化器装上,请环保监测机构做了废水检测,达标后才拿到环保审批。他后来跟我说: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初还不如老老实实把环保设施维护好,注销时至少省五万块。

你看,这就是很多老板的误区——总觉得环保是经营时的事,注销时就可以一了百了。可市场监管局现在对环保审批卡得越来越严,毕竟谁污染谁治理不是句空话,企业注销了,环境责任可不会跟着注销。

这些坑,90%的注销企业都踩过

做这行久了,我发现企业在注销环保审批时踩的坑,其实就那么几个,但每个坑都够喝一壶的。最常见的就是危废处理不合规,尤其是做化工、电镀、汽修的,危废随便堆、随便卖,注销时环保局一查,直接卡死。

我之前接过一个做汽修的老板小李,他的店规模不大,就是换个机油、做个钣喷。注销的时候,市场监管局要求他提供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就是废机油、废油漆桶这些危废的处理记录。小李当时就懵了:废机油我都是收废品的拉走的,哪有什么联单?我问他:你跟收废品的签过合同吗?有资质证明吗?他摇头:都是街边小贩,给钱就拉走,哪管那些。

结果环保局一查,小李店里五年间的危废转移记录全是空白,直接给他开了环境违法行为整改通知书,要求他限期补齐所有危废的处理证明,不然环保审批不予通过。小李急了,到处找以前的收废品方,结果那些人早就联系不上了,有的甚至都跑路了。最后没办法,只能花三万块钱找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公司,做了个历史危废追溯评估报告,把这几年的危废量按市场价买了个处理证明,才勉强通过环保审批。他后来跟我说:早知道这么麻烦,当初哪怕多花点钱找正规公司处理,也不至于现在花冤枉钱。

除了危废,另一个大坑就是环保台账缺失。很多老板觉得台账这东西就是应付检查的,用不着真做,结果注销时傻眼——环保局要你提供近三年的环保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环保培训记录……你啥都没有,怎么证明你合规经营?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家小型印刷厂,老板娘特别精明,总觉得环保检查就是走过场,台账都是让会计随便编的。注销时环保局来现场核查,问她:你们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多久换一次?她答:半年换一次。结果环保局翻了台账,上面记录的更换时间对不上,而且活性炭的采购发票、更换记录全都没有。环保局当场判定台账造假,要求她重新做一年的环保监测,并且罚款五万。老板娘当时就哭了:我们小本生意,哪经得起这么罚?最后还是我帮她找了第三方监测机构,做了三个月的连续监测,又补齐了所有台账,才把环保审批办下来。

说实话,有时候我就在想,为啥总有人觉得环保台账就是形式主义?这玩意儿平时看着没用,真到注销时,它就是你没给环境留烂摊子的证明啊。没有它,你说破天,环保局也不会信你。

实操经验:怎么让环保审批不卡壳?

说了这么多坑,那到底怎么才能让企业注销时的环保审批顺顺利利呢?根据我这十年的经验,其实就三个字:早准备。别等到想注销了才想起环保,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注销前三个月,一定要做一次环保自查。我一般建议客户找第三方环保咨询机构来做,他们专业,能查出你自己都忽略的问题。比如废水排放有没有超标,危废存放是不是规范,环保设施是不是带病运行。我之前有个做食品加工的客户,自查时发现他们的污水处理池有个小裂缝,导致轻微渗漏。他们觉得小问题,不影响,结果环保局现场核查时发现了,直接要求停业整改。最后花了十万块修水池,还耽误了一个月注销时间。所以说,自查花小钱,省烦。

所有环保文件一定要归档管理。从环评报告到验收批复,从排污许可证到危废转移联单,从监测报告到整改通知,这些文件最好都扫描存档,电子版和纸质版各留一份。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客户,他们厂里的环评报告找不到了,注销时环保局要求提供原件,结果他们翻箱倒柜找了三天,最后还是在旧档案堆里扒拉出来了。你要是平时就归档好,哪用这么折腾?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别抱有侥幸心理,该整改的必须整改。以前有个做化工的老板,环保局三年前就下了整改通知,说他的废气处理效率不达标,让他换设备。他觉得换设备要花二十万,不如先拖着,结果拖到想注销了,环保局直接说:你连整改都没完成,凭什么给你办注销?最后他不仅换了设备,还被罚了十万,注销时间硬生生拖了半年。

其实环保审批这事儿,说穿了就是责任二字。你经营的时候要对环境负责,注销的时候也要对环境遗留问题负责。市场监管局审核环保审批,不是故意刁难,而是确保你的企业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你把该处理的污染物处理了,该整改的问题整改了,该留的文件留了,环保审批自然水到渠成。

我最近刚帮一家小微企业做注销,老板是个80后,特别有环保意识。他从一开始就找第三方做了环保核查,把十年的危废转移联单整理得整整齐齐,环保台账更是详细到每天换了几个活性炭炭包。市场监管局审核的时候,环保局的同志都夸他:你这企业注销,给我们省了不少事。最后三天就拿到了环保审批,整个注销流程只用了二十天。老板后来跟我说:以前总觉得环保是负担,现在才发现,合规经营,不管是经营还是注销,都踏实。

给老板们的最后一句大实话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有个老板问我:我这企业都注销了,环保审批还有啥意义?反正以后也不开了。我当时反问他:你开厂的时候,赚了钱,是不是得给员工发工资,给国家交税?那污染了环境,是不是也得负责?

是啊,企业可以注销,但对环境的影响不会跟着注销消失。你排出去的废水,可能还在地下;你埋掉的固废,可能还在土壤里。环保审批这关,与其说是市场监管局的门槛,不如说是给环境的一个交代。

那问题来了:当注销成为终点,我们该如何让环保成为贯穿始终的起点?毕竟,对环境的负责,从来都不是经营时的事,而是每个企业主的责任。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