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朋友处理公司分立注销的事,算是踩了不少坑。其中最头疼的,居然是原公司手里那几件专利——一开始谁都没当回事,觉得公司都没了,专利跟着注销呗,后来才发现这想法太天真。专利作为无形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让前期研发打水漂,还可能惹来一堆麻烦事。今天就结合实际经历,聊聊分立注销时原公司专利到底该怎么弄,也算给后来人提个醒。<
.jpg)
专利权属:分立协议里的隐形战场
我们当时的情况是,原公司打算分立成A、B两家新公司,核心业务和人员都划走了,但原公司名下有5件实用新型专利,都是之前研发积累的。一开始大家觉得专利跟着业务走就行,结果在签分立协议时吵起来了——A公司说这些专利是核心产品用的,必须归他们;B公司说研发时他们团队也出了力,得分一半。后来查了《专利法》才发现,专利权属于原始主体,也就是原公司,分立时必须通过协议明确归属,不然默认还是原公司的。这就麻烦了:原公司马上注销,专利成了无主物,到时候谁想用都得重新申请,费时又费钱。最后我们花了三天三夜,把每件专利的研发背景、使用场景、投入成本都列清楚,才在分立协议里写明白哪些专利归A,哪些归B,后续变更费用由谁承担。说真的,早知道这么麻烦,一开始就该在分立方案里把专利权属单独拎出来谈,别等事到临头才抓瞎。
著录变更:别让名字卡住专利的命
好不容易把权属谈妥,接下来就是办著录项目变更——也就是把专利权人从原公司改成A公司或B公司。这里有个坑我差点踩了:以为只要提交变更申请就行,结果发现原公司注销后,变更材料里必须提供清算组备案证明注销通知书这些文件,而且得是原件。我们当时原公司已经进入清算阶段,公章被收走了,变更申请表上盖不了章,跑了好几趟市场监管局才开出来清算组印章备案证明。更麻烦的是,有件专利的年费快到期了,变更期间如果没续缴,专利就会失效。最后是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的人提醒我们:得先变更权属,再缴年费,不然缴了也是原公司的钱,专利还是保不住。他们帮我们协调了专利局,走加急流程,总算在截止日前把变更和年费都办了。现在想想,这种专业的事真不该自己硬扛,不然真可能因为一个细节,让专利直接没了。
年费与纠纷:注销前的扫雷清单
除了权属和变更,还有两个地方容易漏:一是专利年费,二是潜在纠纷。我们原公司有件专利,之前许可给C公司使用,分立时忘了跟C公司重新签协议,结果C公司继续用,新权属公司A发现后,差点闹上法庭。后来还是加喜财税帮我们梳理了所有许可合同,确认哪些跟着专利走了,哪些需要终止,才避免了纠纷。还有年费,得提前算好每件专利的缴费截止日,变更后及时让新权属公司续缴,不然专利失效了,想恢复可就难了——不仅要补缴年费,还要交滞纳金,严重的可能根本恢复不了。我们当时列了张表,把每件专利的申请号、到期日、变更状态都标清楚,每天盯一眼,总算没出岔子。
说到底,公司分立注销时处理专利,真不是一注销了之那么简单。从权属划分到变更手续,从年费续缴到纠纷排查,每个环节都得细致。加喜财税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会先做专利权属梳理,确认分立协议是否明确约定,再协助办理著录项目变更,避免因主体消失导致专利失效。同时会排查潜在侵权风险,确保专利在过渡期的价值最大化。很多企业容易忽略专利年费的续缴,加喜会建立台账跟踪,避免因小失大。https://www.110414.com 他们的团队不仅懂财税,还对知识产权有实操经验,这种跨领域的整合能力,对企业来说特别实用——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研发的专利,最后因为处理不当,变成沉没成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