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简易注销承诺制办理需要哪些公章?——资深财税专家陈建国访谈录<

上海简易注销承诺制办理需要哪些公章?

>

【访谈现场】

初夏的午后,徐家汇某老字号咖啡馆的靠窗位置,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木桌上,与桌上摊开的几份企业注销资料相映成趣。受访者陈建国穿着浅色亚麻衬衫,袖口随意挽至小臂,左手轻转着茶杯,右手偶尔在资料上比划——这位从业30年的财税专家,曾在上海市税务局企业处深耕15年,后加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如今是多家科创企业的财税顾问。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上海口音,尾音常微微上扬,说到关键处会习惯性用食指敲敲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

陈老师,您好!今天想请教上海简易注销承诺制办理需要哪些公章?这个问题很多创业者都关心。作为访谈发起人,我开门见山抛出问题。

陈建国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这个嘛,老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也得‘活学活用’。要讲公章,先得弄明白简易注销是啥‘路数’。

一、基础问题:简易注销承诺制到底需要哪些公章?

我先给你打个比方,陈建国放下茶杯,拿起桌上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前企业注销,跟‘闯关’似的——先登报45天,等债权人提意见,再跑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社保局……少说盖三四十个章,折腾半年都算快的。2017年上海搞简易注销,就是给‘干干净净、没欠没纠纷’的企业开条‘快速通道’。

他翻开笔记本,指着一行字:核心就两样:《全体投资人承诺书》的公章,以及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原件。注意,是‘全体投资人’,不是法定代表人一个人。

那公章类型有讲究吗?比如公章、财务章、合同章都要?我追问。

哎,这个问题问得‘扎根’!陈建国笑了,很多人以为要盖全套章,其实只需要企业公章——就是平时签合同、开发票用的那个‘大红章’。财务章、合同章、发票章都不用,更不用法定代表人私章。为啥?因为《承诺书》是企业对社会的‘保证’,代表的是法人意志,不是财务往来或合同约定,所以一个公章就够了。

他补充道:不过有例外哦。如果企业是分公司,那得加盖总公司公章;如果是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都要盖章或签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得签字。这些‘轧苗头’的地方,不注意就容易白跑一趟。

二、进阶问题:公章背后的责任逻辑——为什么是这些章?

为什么只需要公章?其他章不需要?我抛出第二个问题,试图理解政策设计的底层逻辑。

陈建国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变得专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简单说,简易注销的核心是‘信用承诺’,而公章是企业信用的‘载体’。

他讲起2016年刚参与简易注销试点时的故事:当时有个做外贸的小微企业,老板娘跑来咨询,说‘我们公司早就没业务了,账上就100块钱,公章还在抽屉里吃灰,能不能不登报直接注销?’我跟她说,‘只要全体股东签承诺书、盖公章,就能办’。她当时眼睛都亮了——以前她为了注销,光登报费就花了2000,还等了3个月。

公章为啥这么关键?他继续解释,法律上,公章代表企业意志,盖了章就等于企业‘发话’:‘我们没债务、没未了结的官司,如果有,我们股东负责。’这可不是随便写写的‘保证书’,是有法律效力的。一旦企业承诺后债权人找上门,股东得用个人财产担责——去年我就碰到个案子,一家科技公司简易注销后,有个供应商说没收到5万块货款,法院一查,《承诺书》上股东盖了章,最后股东自掏腰包把钱还了。

那财务章、合同章为什么不需要?我追问。

因为简易注销不涉及财务清算和债权债务确认啊!陈建国拍了下桌子,财务章管的是钱,合同章管的是约,而简易注销只需要企业‘打包承诺’‘我没事儿’,不需要具体到钱和约。如果是普通注销,那财务章、公章、发票章都得盖,因为要清算、要核税、要注销银行账户——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三、挑战性问题:公章丢失或空壳企业,简易注销还简单吗?

访谈进行到一半,陈建国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碰到过不少‘疑难杂症’,比如公章丢了,或者企业根本就是‘空壳’——没业务、没资产、甚至没账本,这种情况下,简易注销还‘简单’吗?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里闪过一丝回忆:去年有个做服装的个体工商户,老板把公章弄丢了,急着注销去外地发展。我让他先去派出所报案,拿《丢失报案回执》,然后全体投资人(就他自己)写一份《公章丢失说明》,再签《全体投资人承诺书》——注意,这里要按手印!市场监管局审核时,会让他把《报案回执》和《承诺书》一起上传,相当于‘双保险’。最后他用了20天就注销成功了,比普通注销快了两个月。

那如果企业连公章都找不到,也没报案记录呢?我抛出更尖锐的问题。

陈建国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种情况就比较‘头大’了。按照上海现在的政策,企业公章灭失的,需要由全体投资人出具《公章遗失/灭失声明》,并在报纸上公告(不是登报45天,是‘简易公告’,一般7-15天),然后凭报纸声明和《承诺书》办理。但关键是——你得证明公章真的没了。如果市场监管局怀疑企业‘假丢失’逃避债务,可能会要求提供司法鉴定报告,或者直接转为普通注销。

他叹了口气:说到底,‘简易’的前提是‘诚信’。我见过更离谱的,有个老板为了逃避10万块债务,把公章扔了,结果债权人起诉到法院,法院不仅判他承担债务,还把他列入失信名单——最后注销没办成,还赔了更多。

四、争议性问题:简易注销门槛低,会不会成为逃废债的捷径?

说到这里,陈建国突然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的梧桐树。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触及了他从业多年的思考。

陈老师,现在有种声音说,简易注销承诺制‘门槛太低’,会不会让一些企业钻空子,逃避债务?我小心翼翼地抛出这个争议性问题。

陈建国转过身,眼神变得严肃:这个问题,我跟同行们争论过很多次。有人说‘简易注销就是给老赖开绿灯’,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他拿起桌上的茶杯,缓缓说道:政策的初衷,是给‘诚信的小微企业’减负,不是给‘老赖’铺路。上海每年新增几十万家小微企业,90%都是‘轻资产、无负债’的,它们就像‘小船’,注销时没必要跟‘航母’一样走全套流程。如果为了堵住10%的可能逃废债风险,让90%的企业多花半年时间、多跑十几个部门,那政策就本末倒置了。

但风险确实存在啊?我追问。

存在,但制度会‘补漏洞’。陈建国笑了笑,比如,简易注销后,如果债权人发现企业有未清偿债务,可以在3年内起诉股东;市场监管局也会建立‘承诺制容错机制’,如果企业承诺不实,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甚至吊销营业执照——这比‘逃废债’的成本高多了。

他讲起2021年一个案例:有个科技公司老板,用简易注销后,前员工告他没付加班费。市场监管局查下来,发现公司注销前还有3笔应付账款,虽然金额不大,但违反了承诺,直接把公司从‘简易注销名单’里划掉了,老板还被罚款1万。后来他跟我说,‘早知道这么麻烦,不如老老实实走普通注销’。

所以啊,陈建国总结道,‘简易’不等于‘随便’,承诺就是‘军令状’。政策设计时,已经权衡了‘效率’和‘安全’——给诚信企业开绿灯,对失信企业亮红灯,这才是‘活学活用’的规矩。

五、理念思考:从公章到信用,注销制度的未来在哪?

访谈接近尾声,我想听听陈建国对简易注销未来发展的看法。

他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从‘公章注销’到‘信用注销’,这是个大趋势。你看现在上海推的‘一网通办’,企业注销全程网上办,连公章都不用跑腿盖——以后可能会用电子签名、电子公章代替实体公章,甚至通过大数据核验企业信用,没问题的企业‘秒批’。

他眼神里带着憧憬:我1988年刚进税务局时,注销企业要盖7个章,骑自行车跑一天;现在年轻人坐在办公室点鼠标就能办。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理念的转变——政府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从‘防坏人’变成‘信好人’。

他顿了顿,补充道:但不管怎么变,‘诚信’这个底色不能变。我常跟企业老板说,‘你们手里的章不是橡皮图章,是企业的‘身份证’,也是责任的‘压舱石’。注销了企业,别丢了自己的信用。’

【尾声:给行业新人的建议】

访谈结束时,夕阳已经西斜,咖啡馆的灯光柔和地亮起。我问陈建国,对刚入行的财税新人有什么建议。

他笑了笑,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晃了晃:做财税,不能只盯着‘条文’和‘公章’,要多跑企业,多听故事。我见过因为少盖一个章注销失败的老夫妻,也见过为了逃避债务耍小聪明的年轻老板——每个企业背后都是人,都有酸甜苦辣。

他放下茶杯,眼神变得郑重:记住三句话:第一,懂政策,更要懂企业;第二,盖章要‘准’,但更要‘信’;第三,帮企业省钱省时间,但别丢了原则和良心。这行干了30年,我最大的体会是:我们手里的笔、心里的秤,称的不只是税款和公章,更是一个企业的‘生死’,一个老板的‘人生’。

说完,他站起身,与我握手告别。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与企业之间,关于规矩与温度的永恒故事。

(全文完,约4108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