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最近总在想,人到底是怎么记住一些事情的?不是那种刻意去记的,比如背单词、记公式,而是那些突然冒出来的、带着点温度的碎片。比如昨天下午,我坐在窗边喝茶,突然就想起小时候奶奶家的老院子,那棵歪脖子枣树,还有夏天傍晚的蝉鸣,吵得人心烦,却又舍不得进屋。 <
.jpg)
你说奇怪不?我明明已经十年没回过那个院子了,甚至连它是不是还在都不知道,可那些细节却像刚发生一样——枣树皮糙得能蹭掉手上的皮,熟透的枣掉在地上,裂开个小口,甜汁子招来蚂蚁;奶奶坐在竹椅上摇蒲扇,扇出来的风里有股艾草味儿,混着枣子的甜;我蹲在树下捡枣,被蜜蜂蛰了手指,哭得惊天动地,奶奶却笑着说不哭不哭,咱们给蜜蜂留点糖,它就不闹了。
现在想想,那些毛边的瞬间,才是最真实的吧?比如我捡枣的时候,其实没少被枣子砸到头,哭也不是因为被蛰,是因为枣子砸疼了又不好意思说;奶奶的蒲扇其实摇得很慢,根本不凉快,可我就是觉得那风舒服。人好像就是这样,会把不好的地方磨掉,把好的地方放大,最后剩下的,都是带着点模糊的、暖乎乎的不完美。
前几天加班到很晚,走出办公楼的时候,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我突然想起奶奶说的影子是另一个自己,你走它就走,你停它就停。那时候我站在路边,看着自己的影子被风吹得晃来晃去,突然就笑了——原来小时候觉得深奥的道理,长大后才懂,其实就是生活不会一直顺着你,但你得跟着它走。
对了,还有件事。上周我试着做了奶奶以前常做的番茄炒蛋,结果盐放多了,蛋炒得老得像块橡皮,番茄也煮烂了。我坐在餐桌前,看着那盘黑乎乎的菜,突然就哭了。不是因为菜难吃,是因为想起奶奶每次做这道菜,都会先尝一口,然后说今天蛋嫩,番茄甜,其实她根本没放多少糖,可我就是觉得甜。
后来我把那盘菜吃完了,咸得要命,可我却吃出了眼泪。可能这就是记忆的毛边吧——它不是完美的,不是流畅的,甚至有点乱,可它带着人的温度,带着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为什么,就像奶奶的蒲扇,明明不凉快,却能扇走心里的烦躁。
唉,不说了,我得去看看锅里的汤,别又煮糊了。生活嘛,不就是一边翻车,一边想起那些暖乎乎的过去,然后接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