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注销企业,合同解除通知怎么发?20年财税人手把手教你处理员工劳动合同

前几天有个老客户打电话给我,声音都带着哭腔:王老师,我公司撑不下去了,准备去劳动局办注销,可10几个员工堵在办公室要说法,合同解除通知到底该怎么发才不算违法啊?说实话,这种电话我接了不下20次。很多企业主觉得公司都要注销了,员工问题随便应付下就行,结果往往小事变大事,注销流程卡在劳动仲裁不说,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聊聊劳动局注销企业时,怎么处理员工劳动合同,尤其是那份关键的合同解除通知。<

劳动局注销企业,合同解除通知如何处理员工劳动合同?

>

先搞清楚:企业注销,劳动合同是终止还是解除?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解除劳动合同,但法律上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款写得明明白白: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注意,这里是终止,不是解除。一字之差,法律后果完全不同——解除劳动合同可能涉及违法解除赔偿金(2N),而终止劳动合同只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N)。

我见过一个案例:某服装公司老板觉得公司要注销了,直接给员工发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理由是公司经营困难。员工不干了,直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2N赔偿。最后仲裁委判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比正常的经济补偿金多了一倍,老板肠子都悔青了。所以第一步,企业主必须明确:注销企业导致员工离职,属于劳动合同终止,不是解除,通知书的措辞、补偿计算都得按终止来。

合同解除通知(其实是终止通知)到底该怎么写?

这里要纠正一个误区:虽然法律上叫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但很多企业习惯说合同解除通知,只要内容合规,名称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要包含这6个要素,缺一都可能埋雷:

1. 终止原因:必须写因公司决定提前解散(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等),不能写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公司经营困难这类可能被认定为解除的理由。我见过一个老板写因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结果员工主张这是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属于解除,差点又扯皮。直接写公司决定提前解散最保险,这是《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的终止情形。

2. 终止时间:要写清楚劳动合同的具体终止日期,这个日期必须是公司向劳动局提交注销申请材料之前,或者劳动局受理注销申请的日期(具体以当地劳动局要求为准)。我建议提前30天通知员工,这样既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的规定,也能给员工留足找工作的缓冲期。

3. 经济补偿计算方式:必须明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司将支付您经济补偿金,标准为N(工作年限×月平均工资)。这里要提醒大家:月平均工资是应发工资,不是实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但加班费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算在内。我见过一个公司只按基本工资算补偿,员工仲裁后,仲裁委把奖金、津贴都算进去了,公司又多补了一大笔。

4. 社保公积金处理:要写明社保公积金将缴纳至终止日期,后续转移手续由公司协助办理。很多员工担心社保断缴影响买房、落户,如果能写清楚协助办理转移,能减少很多纠纷。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例,公司注销时HR忘了写社保转移,员工后来买房时社保不够月数,反过来找公司麻烦,最后公司不得不掏钱帮员工补缴,得不偿失。

5. 工资结算:写清楚工资结算至终止日期,于X年X月X日前发放。最好在通知里附上工资结算明细,让员工签字确认,避免后续说少算了加班费或少发了提成。

6. 通知人和联系方式:要写公司全称、盖章,并留HR或法务的联系方式,方便员工咨询。我见过一个公司发通知没留联系方式,员工想问补偿细节都找不到人,直接堵到劳动局去了。

举个例子,我之前帮某科技公司写的一份终止通知书模板,大概是这样:

XX(员工姓名)先生/女士:

因公司股东会决议决定提前解散,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款规定,您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将于2023年X月X日终止。您的经济补偿金为N(X个月工资,月平均工资为XXXX元),社保公积金缴纳至X月X日,工资及补偿金将于X月X日前发放至您的工资卡。后续社保转移手续请于X月X日前到公司HR处办理。如有疑问,请联系李经理,电话138XXXX1234。

XX科技有限公司(盖章)

2023年X月X日

这些坑,90%的企业注销时都会踩!

做了20年财税,我发现企业注销时处理员工劳动合同,最容易踩这几个坑,今天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第一个坑:口头通知,不签书面文件

我见过一个餐饮老板,觉得都是老员工了,口头说了句公司要注销了,你们另谋高就吧,结果员工不认账,说老板没说过补偿,最后仲裁时公司拿不出书面通知,只能乖乖支付补偿。记住,法律上口头通知等于没通知,必须要有书面的《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并且让员工签收。如果员工不签怎么办?可以采取邮寄送达(EMS,备注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并保留底单)、公告送达(在当地报纸或劳动局官网公告),这些都能作为证据。

第二个坑:经济补偿金算错,少算或漏算

最常见的错误是工作年限算错——比如员工在公司工作了5年零3个月,很多企业只算5年,其实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所以应该算6年,补偿6个月工资。还有月平均工资算错,比如员工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是8000元,但之前几个月有2万元的项目奖金,企业只按8000元算,这就少算了。正确的算法是: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包括奖金、津贴等)。

第三个坑:没给员工开《离职证明》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这是法定义务。我见过一个公司注销时HR忘了开离职证明,员工入职新公司时无法提供,新公司不录用,反过来找老公司索赔。哪怕公司要注销,也必须给员工开《离职证明》,写明劳动合同终止原因终止日期即可,不能写员工表现不好之类的话,否则可能构成侵权。

第四个坑:忽视三期员工和工伤员工

如果员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简称三期),或者有工伤未处理完,企业注销时会更复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终止劳动合同是可以的)。三期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要正常支付,产假工资、生育津贴也得结清。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例,某公司注销时,一位怀孕5个月的员工要求支付到产期的工资,公司觉得不合理,最后仲裁委判决公司支付员工从终止劳动合同到产期结束的工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为公司注销不能免除对三期员工的特殊保护。工伤员工就更要注意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医疗补助金都得按规定支付,否则劳动局会卡注销流程。

注销前,这3件事一定要做!

处理员工劳动合同不是孤立的工作,要和企业注销流程结合起来,尤其是这3件事,必须提前搞定:

1. 召开员工大会,说明情况

虽然注销企业是老板的决定,但提前和员工沟通,能减少很多阻力。我建议在决定注销后,尽快召开员工大会,说明公司经营状况、注销计划、补偿方案,让员工心里有底。我之前帮某科技公司注销时,老板提前一周开了大会,把补偿方案、离职流程都讲清楚了,员工虽然遗憾,但都很配合,第二天就签了终止通知书,效率特别高。

2. 制定详细的员工安置方案

方案里要写清楚:不同工作年限员工的补偿标准、社保公积金转移流程、工资结算时间、离职证明开具时间等。最好让员工签字确认,表示对方案无异议。我见过一个公司,方案里写补偿金分3个月支付,员工当时没异议,结果公司注销后只付了第一个月,员工又来仲裁,说方案没说分期,最后公司只能一次性付清。

3. 提前咨询劳动局和税务部门

不同地区的劳动局对注销时员工处理的要求可能略有差异,比如有的要求先提交员工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和补偿支付凭证,才能受理注销申请;有的要求公示员工安置方案。我建议提前拿着材料去劳动局咨询,问清楚需要哪些文件先交什么后交什么。税务部门那边也要确认,员工的工资、补偿金有没有代扣代缴个税,如果没有,得先补缴,否则税务清算过不了关。

最后说句大实话:处理员工问题,本质是花钱买平安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企业主因为舍不得那点补偿金,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打官司、交罚款,甚至注销流程都走不下去。其实,经济补偿金是法律规定的企业义务,也是企业对员工最后的一份责任。我常说:注销企业就像‘搬家’,员工就是‘邻居’,好好说、好好补偿,大家体体面面分开;如果耍赖、躲闪,最后肯定不得安宁。

我之前有个客户,做外贸的,2020年因为疫情要注销,有20多个员工。老板一开始想少补偿点,我劝他:现在经济不好,员工找工作更难,你多给点补偿,他们念你的好,也不会找麻烦;如果少给,万一有一个员工仲裁,你就别想注销了。老板听了我的建议,按N+1的标准补偿,还帮每个员工写了推荐信,结果员工都很配合,注销流程特别顺利,3个月就办完了。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企业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是常见硬伤,可能导致税务清算受阻,甚至被认定为偷税漏税,股东需承担连带责任;而知识产权若未妥善处理,商标、专利可能被宣告无效,著作权可能面临侵权风险,影响原股东或创始人的后续创业。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提供专业注销服务,通过财务合规梳理、凭证补全、知识产权评估与转移方案设计,确保企业平稳退出,规避法律与财务风险,让企业走得干净,不留后患。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