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年财税,见过太多企业注销时栽在税务上,尤其是ODI(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跨境资产、两国政策、清算所得……稍不注意就是补税加滞纳金,甚至罚款。最近有个老客户,在越南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因为订单转移决定注销,他们以为把当地税务清完就行,结果国内税务局查到有一笔2019年的境外股权转让所得没申报,补了1200多万企业所得税,滞纳金都快300万了。今天咱们就掰扯清楚:ODI企业注销到底要交哪些税?怎么才能少踩坑?<

ODI企业注销需要缴纳哪些税费?

>

企业所得税:清算环节的大头税

先说最关键的——企业所得税。ODI企业注销,本质上是企业终止生产经营、办理工商注销前,就清算所得申报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五条,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以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这里面的坑主要在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和资产净值的确认。

举个例子:某企业在德国有一套厂房,账面净值是500万欧元,注销时市场评估价涨到了800万欧元。这300万欧元的增值,就得并入清算所得,按25%的企业所得税率缴税。但问题来了:这800万欧元是按外汇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缴税,还是按实际卖出时的汇率?这里可能存在汇率差异导致的税会差异,需要做纳税调整。之前有个做光伏的ODI企业,在澳大利亚注销时,当地买家用澳元支付,企业没及时锁定汇率,结果人民币升值导致折算后的人民币收入少了200万,清算所得被调增,多缴了500万税款——这就是汇率没规划好的代价。

还有资产净值的确认,很多企业会忽略境外资产的折旧摊销是否合规。比如在东南亚的工厂,设备按10年折旧,但当地税法允许加速折旧,导致账面净值和税法净值不一致,清算时需要做纳税调整。我建议企业注销前,先做一次税务健康检查,把境内外资产的税会差异都捋顺,该补的折旧补上,该调整的所得调整,别等清算时税务局来查,被动又多缴税。

增值税:存货和设备处置的隐形坑

企业所得税是大头,增值税也不容忽视,尤其是ODI企业往往涉及跨境资产处置。比如企业注销时,把境外的存货、设备卖给国内关联方或第三方,这里就涉及增值税。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销售货物或无形资产、不动产,都需要缴纳增值税。ODI企业的境外资产处置,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资产在境外销售,理论上属于境外销售,不征增值税(但需结合当地税收协定判断);另一种是资产销售方是境外企业,购买方是境内企业,这时候可能涉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由购买方代扣代缴。之前有个做机械制造的ODI企业,在巴西注销时,把一批设备卖给国内母公司,母公司没意识到要代扣代缴进口增值税,结果被税务局追缴了800多万,还罚了400万——这就是对跨境资产转让增值税政策理解不透的后果。

还有存货处置。如果企业有未销售的存货,比如原材料、产成品,在清算时变卖,需要按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这里要注意留抵税额的处理:如果企业有期末留抵税额,清算时是否可以退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纳税人注销时,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退还,只能转入下一个纳税人或作废。所以企业注销前,尽量把留抵税额用完,比如提前采购或销售,别让钱变成废纸。

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容易被忽略的零散税

除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ODI企业注销时还可能涉及小税种,比如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这些税额不大,但容易漏缴,导致罚款。

印花税主要涉及产权转移书据。比如企业注销时,将境外的厂房、土地使用权转让给第三方,需要按产权转移书据合同金额的0.05%缴纳印花税。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企业认为境外资产转让不需要缴印花税,其实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只要产权转移书据在中国境内使用,就需要纳税。之前有个客户在印尼注销时,把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当地企业,合同是在印尼签的,但款项通过国内银行支付,税务局认定在中国境内使用,追缴了20万印花税——跨境交易,千万别以为境外就能免税。

土地增值税则针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行为。如果ODI企业在境外拥有不动产(比如厂房、土地),注销时转让,是否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这要看不动产所在国的税法。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不征收土地增值税,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有类似税种。如果所在国不征收,但国内税务局认为该资产属于中国企业的境外财产,可能会要求就增值部分缴纳土地增值税——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建议企业提前做税收协定待遇备案,避免双重征税。

境外税种抵免:避免双重征税的关键

ODI企业注销时,最怕的就是双重征税——同一笔所得在境外缴了税,国内又缴一遍。这时候,境外税种抵免就很重要了。

根据《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举个例子:某企业境内所得1000万,境外所得500万,税率25%。境外已缴税100万,抵免限额是(1000+500)×25%×500/1500=125万。所以可以抵免100万,国内只需缴(1500×25%)-100=275万。

这里的关键是境外已缴税额的确认:必须是实际缴纳且未享受免税的税额,而且需要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缴纳凭证。很多企业注销时,境外税务资料不完整,比如没有完税证明,或者当地税务局不出具英文版凭证,导致无法抵免——所以企业平时就要做好境外税务档案管理,注销前把所有税务资料都整理好,该翻译的翻译,该公证的公证。

ODI企业注销,税务规划要提前做

说了这么多,其实ODI企业注销的税费问题,核心就三点:一是清算所得的计算(包括资产增值、汇率差异、税会调整);二是跨境资产转让的增值税、印花税处理;三是境外税种抵免的合规性。别以为注销是最后一步,其实从决定注销那天起,就要开始做税务规划——比如提前处置增值资产、利用税收协定、整理境外税务资料,这样才能把税费降到最低,避免多缴税、交罚款的坑。

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ODI企业注销时,常遇到两个痛点:一是财务凭证不完整,比如境外采购合同缺失、成本费用凭证未翻译公证,导致清算所得被税务局核定,税费激增;二是知识产权未作税务处理,比如企业拥有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注销时未评估转让价值,被税务局按账面净值确认所得,其实这些资产可能增值数倍。我们建议企业注销前,先梳理财务凭证,补充缺失资料,同时委托专业机构评估知识产权价值,协助企业合规申报,避免小资产引发大税务风险。跨境注销复杂,找对专业机构,才能少走弯路。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