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企业注销许可证的事儿,真是越来越常见了。就拿ICP许可证来说,以前是互联网企业的身份证,没有它根本做不了业务。但最近几年,政策收紧、业务调整,不少企业都面临注销ICP的情况。注销完许可证,企业没身份了,员工招聘就成了大问题——招什么人?怎么招才合规?万一招错了,市场监管局会不会找上门?这些问题,我作为做了20年财税的老会计,见的实在太多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注销ICP许可证后,市场监管局到底怎么指导企业招人,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注销ICP许可证后,市场监管局如何指导员工招聘?

>

注销ICP后,招聘为啥成了老大难?

可能有人会说:注销个许可证,跟招人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你想啊,ICP许可证一注销,企业的主营业务可能就变了,甚至直接从互联网企业变成了普通贸易公司、服务公司,原来的岗位需求、人员结构全得跟着调整。我之前遇到一个做在线教育的客户,A公司,注销ICP后转型做线下培训,老板急得团团转:原来的课程研发、线上运营用不着了,得招线下老师、招生专员,可我对这块儿一窍不通,招什么样的人?工资怎么定才不踩坑?

更麻烦的是合规问题。注销ICP后,企业的经营范围、用工性质都可能发生变化,市场监管局在后续监管中,对员工招聘的合规性要求反而更严格了。比如,你招的岗位是不是符合现在的经营范围?劳动合同签得规不规范?社保公积金缴存基数对不对?这些问题要是没处理好,轻则罚款,重则影响企业信用。我见过有企业注销ICP后,急着招人,结果没签劳动合同,员工直接去劳动仲裁,市场监管局介入调查,最后企业不仅赔了钱,还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你说冤不冤?

市场监管局出手:从管到帮,招聘指导有讲究

说到市场监管局的作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查违规,但其实现在他们更强调服务指导。尤其是企业注销ICP这种转型期,市场监管局通常会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帮企业招人:

先帮企业把脉:明确招聘方向

注销ICP后,企业最怕的就是瞎招。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会先上门调研,看看你现在的业务是什么,缺什么岗位。比如B公司,原来是做电商平台的,注销ICP后转型做跨境电商供应链,市场监管局就指导他们:你们现在需要的是懂海外仓储、国际物流的人才,而不是原来的电商运营岗,招聘简章里得把这些核心技能写清楚,不然招来的人用不上,也是浪费。

我跟着市场监管局的人一起去过B公司,他们拿着企业的营业执照变更记录,一条一条分析:你们经营范围现在有‘供应链管理服务’,那招物流专员就得懂报关报检;新增‘货物进出口’,就得招有外贸经验的人。这些岗位的任职要求,得跟现在的业务挂钩,别再盯着‘熟悉电商平台操作’不放了。说实话,这种对症下药的指导,比企业自己瞎琢磨强太多了。

再教企业避坑:招聘合规不能马虎

招聘这事儿,看着简单,坑可不少。市场监管局最强调的就是合规,尤其是劳动合同和社保这两块。我见过一个C公司,注销ICP后招了个销售主管,老板觉得试用期嘛,先不签合同,干得好再说,结果人家干了3个月,一分钱工资没拿到,直接去市场监管局投诉。最后市场监管局不仅让公司补发工资,还对企业进行了警告。

现在市场监管局指导企业时,会发一份《招聘合规 checklist》,里面列了十几条:劳动合同必须在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签订、试用期工资不能低于转正工资的80%、社保必须从入职当月缴纳……这些条款,他们会逐条给企业解释,甚至帮企业审劳动合同模板。比如竞业限制条款,市场监管局的人会提醒:你们现在招的是普通销售,根本涉及不到商业秘密,别随便写竞业限制,写了也得给补偿,不然是无效条款,还容易惹麻烦。

最后给企业搭桥:对接招聘资源

有些企业注销ICP后,转型需要特殊人才,自己根本找不到。市场监管局这时候就会当红娘,帮他们对接招聘平台、行业协会,甚至推荐合适的人选。比如我们区有个做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注销ICP后转型做智能制造,急需懂工业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市场监管局联系了当地的科技局和人才服务中心,帮他们对接了几家高校的就业办,最后招到了几个刚毕业的研究生,能力特别匹配。

这种资源对接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的,通常是那些转型积极、合规意识强的企业。市场监管局的人跟我说:我们更愿意帮‘好企业’,那些注销ICP后就想‘躺平’的,我们也没办法。这话虽然直接,但确实实在。

我的踩坑经验:注销ICP后招聘,这些弯路别走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注销ICP后招聘不当,导致经营困难的案例。结合这些经验,我给大家提几个醒:

第一,别急着招人,先理业务

很多企业老板注销ICP后,心一慌,觉得得赶紧招人干活,结果业务都没理清楚,招来的人也没用。我建议先明确转型后到底做什么,需要哪些岗位,每个岗位的核心职责是什么。市场监管局指导企业时,也会先让他们做业务梳理报告,这其实就是帮企业把招聘方向理清楚。就像A公司,如果他们先想清楚线下培训需要多少老师、每个老师带多少学生,就不会盲目招那么多招生专员,最后造成人力成本浪费。

第二,社保公积金别侥幸,现在查得严

注销ICP后,有些企业觉得业务少了,能省则省,就给员工按最低基数交社保,甚至不交。我跟你说,这绝对是作死。现在市场监管局和社保局是联动监管的,一旦被查,不仅要补缴,还要交滞纳金,严重的还会上失信名单。我见过有个企业,注销ICP后为了省钱,给10个员工都没交社保,结果被员工集体投诉,市场监管局介入后,企业不仅补缴了5万多的社保,还被罚了2万,老板肠子都悔青了。

第三,老员工处理要谨慎,别留隐患

注销ICP后,原来的业务可能不需要了,就得裁掉部分老员工。这时候,劳动法的规定必须遵守。比如经济补偿金,N+1一分不能少;提前30天通知,或者支付代通知金。市场监管局在指导招聘时,也会提醒企业:先处理好老员工的离职问题,再招新人,不然新老员工矛盾激化,企业更难管理。我见过有个企业,注销ICP后直接辞退了5个老员工,没给补偿,结果这些员工天天去市场监管局闹,最后企业不仅赔了钱,新招的员工也不敢来了,业务直接停摆。

政策红线别碰:市场监管局最关注的招聘合规点

说到政策,市场监管局在指导企业招聘时,最强调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这些法律法规。其中几个红线,企业必须注意:

一是就业歧视问题。比如不要女性只要35岁以下,这些话在招聘简章里绝对不能写。市场监管局的人会明确告诉企业:招聘时只能写与岗位相关的条件,比如‘能适应出差’‘有相关工作经验’,性别、年龄、婚育状况这些,属于就业歧视,是违法的。我见过有个企业注销ICP后招文员,写了限男性,结果被市场监管局约谈,责令整改招聘信息,还写了检讨。

二是虚假招聘问题。有些企业为了吸引眼球,在招聘时写月薪2万,包吃住,结果入职后发现是底薪3000+绩效,这种画大饼的行为,市场监管局也是严查的。他们会指导企业:招聘信息里的薪资待遇必须明确,是‘月薪’还是‘年薪’,有没有绩效,都要写清楚,别玩文字游戏。

三是童工和未成年工问题。虽然现在企业招童工的少了,但有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注销ICP后转型做加工制造,可能会招些未成年工。市场监管局会特别提醒:未满16周岁的绝对不能用,16-18周岁的未成年工,也不能安排有毒有害的岗位,而且要定期体检。这些规定,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不然出了问题,可不是罚款那么简单。

转型期招聘,市场监管局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说实话,现在市场监管局对企业注销ICP后的招聘指导,越来越接地气了。他们不再是冷冰冰地查违规,而是主动上门帮企业。我见过有的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为了帮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自己都成了招聘顾问,帮企业改招聘简章、联系猎头,甚至陪着企业去人才市场摆摊。

企业也得主动配合。我建议企业注销ICP后,第一时间去市场监管局备案,说明转型方向和招聘需求,这样他们才能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别等出了问题再去求助,那时候就晚了。就像我常跟企业老板说的:注销ICP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招聘做好了,转型才能成功;招聘踩了坑,再好的业务也做不起来。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企业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是常见硬伤,尤其对知识产权处理影响重大。比如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转让,需提供完整的研发费用凭证、权属证明,若缺失关键单据,可能导致知识产权无法过户或被认定为虚假出资,甚至引发股东纠纷。加财税(https://www.110414.com)建议企业提前梳理财务档案,对知识产权进行专项评估,确保凭证链完整,避免注销后知识产权悬空或流失。我们提供从财务规范到知识产权处置的全流程服务,帮企业平稳过渡,不留隐患。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