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20年财税,见过不少合资企业从你侬我侬到对簿公堂,最让人头疼的不是股东分家,而是散伙后一地鸡毛的供应商纠纷。前两天还有个老客户打电话来,说他们合资公司刚解约,三个供应商堵着门要钱,货没全收,违约金索赔比货款还高,账上现金流都快断了,问我怎么办。这事儿啊,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有章法,今天就掰扯掰扯合资企业合同解除后,怎么跟供应商把这笔糊涂账调成明白账。<

合资企业合同解除,如何处理供应商合同履行纠纷调解?

>

先别慌,搞清楚为啥解约和合同咋写的

很多企业一接到解约通知,第一反应是赶紧撇清关系,其实这步棋容易走错。我见过某汽车零部件合资公司,股东因为技术路线分歧闹掰,公司直接发函解约,结果忘了看合同里有一条若因股东原因导致合同解除,需赔偿供应商直接损失+20%合理预期利益。供应商拿着这条条款,不仅要已交货的款,还要没交货部分的利润,最后股东多掏了200多万。

所以第一步,别急着跟供应商吵架,先做两件事:一是翻出合资合同和供应商合同,看解除条款怎么写的——是单方解约需赔偿还是双方协商可解约?违约金计算方式是固定金额还是按比例?二是搞清楚解约的真实原因。是股东抽资、经营不善,还是不可抗力?比如去年上海某合资食品公司,因为疫情封控无法生产,按《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情势变更原则,跟供应商协商解约,最终只赔偿了供应商的直接仓储成本,没付违约金。这事儿给我的教训是:合同是武器,原因定性质,先把这些基础事实摸清,才能知道自己在谈判桌上的底气在哪。

调解不是和稀泥,先把账算明白

供应商纠纷的核心,说白了就是钱怎么赔。我常说:调解桌上,数据比嗓门大。 有个案例印象特别深:某电子合资公司解约时,供应商已经按订单备了50万的芯片,但只发了20万的货。供应商要求赔偿全部50万的预期利润,合资公司觉得没发的货不算损失,双方僵了三个月。

后来我介入,让双方把三本账摊出来:供应商的成本账(芯片采购价、仓储费、资金占用利息)、合资公司的履约账(已收货的质量验收报告、生产计划表)、市场的行情账(同类芯片近期的价格波动)。一算才发现,供应商的芯片是批量采购,转卖还能回收30%成本;合资公司因为解约导致生产线停工,每天损失8万。最后调解方案是:合资公司赔供应商已发货款+20万违约金,供应商自行处理剩余芯片,抵扣部分损失。你看,账算清楚了,利益才能平衡。

这里有个专业术语叫减损义务,就是《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一条说的: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请求赔偿。 我见过有供应商收到解约通知后,还继续进货,结果损失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最后法院只支持了原始损失,这部分额外支出只能自己扛。所以调解时一定要提醒双方:该止损的止损,该举证的举证,别把小损失拖成烦。

找对人,比硬刚更管用——第三方调解的实战经验

供应商和合资公司,一个是怕拿不到钱,一个是怕赔太多,面对面很容易吵起来。这时候,第三方调解机构的作用就出来了。但选谁很关键——我见过有企业找了个和稀泥的调解员,结果两边都不满意,最后还是走到诉讼。

去年我处理过一个医疗器械合资公司的纠纷,供应商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因为设备是定制化的),合资公司坚持解约。后来我们选了当地商会的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既有法律背景,又懂医疗器械行业,他先做了三件事:一是带供应商去合资公司生产线看真实困境(订单取消、库存积压),二是让合资公司提供市场调研报告(证明同类产品需求下降),三是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定制设备做残值评估。最后调解方案是:合资公司支付设备折旧款+供应商协助转卖设备,双方都接受了。

这里有个个人判断:现在很多地方的商事调解中心其实挺靠谱,尤其是政府背景的,调解员有经验,而且调解协议可以申请司法确认(《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具有强制执行力,比诉讼省时间、省成本。也不是所有纠纷都适合调解,比如供应商有欺诈行为,或者涉及刑事犯罪的,那还是得走法律程序。

别拆了东墙补西墙,税务和遗留问题要收尾

合资企业解约后,供应商纠纷解决了,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我见过有企业赔了供应商一大笔钱,结果因为没代扣代缴增值税,被税务局追缴滞纳金,还影响了股东征信。

这里有个财税细节:如果供应商开具了增值税发票,合资公司支付赔偿款时,可能需要区分违约金和损失赔偿。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价外费用(包括违约金)需要缴纳增值税,但如果是因为对方违约支付的赔偿金,且取得了合规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去年有个案例,合资公司支付供应商15万违约金,供应商开了违约金发票,合资公司抵扣了1.9万进项税,后来税务局核查时,发现合同里约定违约金包含损失赔偿,最终要求补税。所以赔钱的时候,一定要让供应商开对发票,账务处理也要规范,别留下税务隐患。

知识产权这些无形资产的处理也容易出问题。比如某合资公司解约时,供应商提供的技术配方还没完全支付转让款,双方在调解时只谈了赔偿,忘了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结果后来供应商拿着配方去起诉合资公司侵权,又是一笔官司。所以说,调解协议里一定要把钱怎么付货怎么退知识产权怎么处理都写清楚,别留尾巴。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企业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是常见雷区,尤其涉及合资企业解约后的清算,若采购合同、付款凭证、验收单据缺失,可能导致税务部门核定高额税款,甚至影响知识产权的处置。比如某合资企业因财务凭证不全,注销时商标被认定为未清算财产,无法过户给股东,最终低价拍卖,得不偿失。上海加喜财税专注企业注销服务,通过合规梳理财务凭证、协助完成知识产权评估与清算,确保企业干净退出,规避法律与财税风险。详情可访问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