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是被楼下的煎饼摊香味勾醒的——不是闹钟,不是阳光,是那股混着面糊焦香、葱花炸香、还有甜面酱微酸的味儿,像只手,轻轻拽着你的被子角,让你不得不睁开眼。 <
.jpg)
其实我本来想赖到十点的,周末嘛,谁不想睡个懒觉?可鼻子不争气,那香味儿顺着窗缝往里钻,钻进被窝,钻进梦里,最后连梦里都在啃煎饼果子。索性爬起来,趿拉着拖鞋下楼,看见煎饼摊前已经排了五六个人,都是老街坊,王阿姨正跟摊主老李扯着嗓子聊天:老李,今儿这葱花多放点啊,我家那口子就爱吃这个!老李头也不抬,手里的铁铲子翻飞着,面糊在热鏊子上滋啦一声鼓起大泡,像朵突然绽放的黄花:放心,王姐,今儿葱新鲜,早上刚从菜市场割的!
我排在后面,看着前面一个穿校服的小男孩,攥着几枚,踮着脚尖往鏊子上瞅:叔叔,加两个蛋,不要香菜,多放辣!老李应着,手里的鸡蛋咔一磕,黄澄澄的蛋液流下去,铁铲子一搅,金黄裹着雪白,好看得很。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也这样站在校门口的煎饼摊前,攥着妈妈给的五块钱,跟摊主阿姨说:阿姨,加肠,多放糖!那时候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这热乎乎的煎饼果子,咬一口,酥脆的面皮,流心的蛋,还有甜面酱的咸香,能甜到心里去。
排到我的时候,老李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哟,今儿起得早啊,还是老样子?加肠,多放辣,少放酱?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来我每周都来,老李居然记得这么清楚。是啊,人就是这样,总以为自己在别人的世界里是个过客,其实那些不经意的细节,早就被别人悄悄记住了。就像老李记得我不爱吃香菜,王阿姨记得她家那口子爱吃葱,我妈记得我小时候要多放糖……这些细碎的、温暖的记忆,像一根根线,把人和人连在一起,连成了一张网,网住了烟火气,也网住了人心。
煎饼拿到手,还烫手,我咬了一口,熟悉的香味在嘴里炸开,还是那个味儿,没变。站在路边,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赶着上班的年轻人,牵着孩子的老人,还有像我这样,被香味勾出来的闲人。突然觉得,生活啊,不就是由这些小事组成的吗?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早上的一口煎饼,是楼下老李的吆喝,是王阿姨的唠叨,是小时候妈妈记得的多放糖。这些小事,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成了生活最珍贵的项链。
有时候我挺怕的,怕自己过得太完美,怕自己把生活过成一条直线,从A到B,从早到晚,永远在赶路,忘了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花,闻闻煎饼的香味。其实啊,生活哪有那么多完美呢?有毛边才真实,有瑕疵才可爱。就像这煎饼果子,有时候面饼烤得有点焦,有时候酱放得有点多,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它有了温度,有了记忆点,让人一想起来,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写到这里,我手里的煎饼已经吃完了,手指上还沾着点甜面酱。楼下的阳光正好,照在老李的鏊子上,照在王阿姨的笑脸上,也照在我的手机屏幕上。我突然想,等我老了,是不是也会像王阿姨那样,站在某个摊前,跟摊主扯着嗓子聊天,说一句:老李,今儿这葱花多放点啊,我家那口子就爱吃这个!
嗯,大概会的。毕竟,这才是生活啊,有温度,有毛边,还有说不完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