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击】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注销企业资产核查,小遗漏引发烦 <
.jpg)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某科技公司在办理注销登记时,因未能完整提供办公设备、专利技术等资产的处置证明,被要求补充提交《资产处置方案》。此事并非个例——据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数据,2023年该市企业注销申请因资产问题被退回的比例达18%,较2021年上升12个百分点。随着僵尸企业清理力度加大,企业注销时的资产合规性成为监管新焦点。不少创业者疑惑:明明公司要注销了,资产盘不盘得齐真的那么重要吗?工商局为何非要一份处置方案?
【我的踩坑记】从以为小事到焦头烂额,一次注销教会我的事
去年底,我帮朋友张哥处理他那个经营了5年的设计工作室的注销事宜。说实话,一开始我觉得这事儿挺简单——不就是去税务局清税,然后交材料注销嘛?结果第一步就栽了跟头。
张哥的工作室账面上有几台电脑、一些设计软件著作权,还有一堆零零散散的办公用品。他拍着胸脯说:那些旧电脑不值钱,办公用品送员工算了,软件著作权也没人要,不用盘了,直接填'无剩余资产'不就完了?我当时也觉得有道理,心想工商局哪会管这些鸡毛蒜皮。
可到了市场监管局窗口,工作人员指着材料里的《资产盘点表》问:那台服务器呢?客户A那笔未结清的尾款对应的资产呢?我一下子懵了——服务器早被张哥搬回家用了,客户尾款对应的其实是未交付的设计服务,根本不算资产。工作人员见我们支支吾吾,直接丢来一句话:资产盘点不齐全,清算程序不完整,先补《资产处置方案》再来。
那天下午,我和张哥在工商局门口面面相觑。他挠着头说:我以为注销就是'关门大吉',没想到比开业还麻烦。我更是心里打鼓:不就几台旧电脑吗?至于这么较真吗?
后来才知道,这里面藏着大坑。根据《公司法》,企业注销前必须完成清算,而清算的核心就是了结公司事务,处理公司财产。资产盘点不全,意味着清算程序不完整,可能损害债权人或股东利益。工商局要求处置方案,本质是确保每分钱、每样物都有明确去向,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债权人利益受损,更防止有人通过假注销转移资产。
为了补方案,我们折腾了两周:把剩下的电脑折价卖给员工,签了《内部转让协议》;软件著作权无偿转让给张哥的新公司,找了律师做《知识产权归属声明》;未结清尾款对应的未交付服务,则和客户达成终止协议,退还部分费用。每一项处置都得有合同、有凭证、有会议纪要,最后厚厚一叠材料交上去,才勉强通过。
这哪是盘点资产啊,简直像给工作室办后事,每一样东西都得有个下落。张哥后来感慨:早知道这么麻烦,平时管理就该规范点,注销时哪会这么折腾?\
【专家视角】资产处置方案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合规必答题
很多创业者把资产盘点当成'麻烦事',其实这是对'清算责任'的误解。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企业合规部主任李律师表示,根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在注销前必须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清理公司财产、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业务。资产盘点是清算的基础,处置方案则是清算的成果展示。
他打了个比方:企业注销就像'搬家',资产盘点就是'打包行李'——你不能说'不要的东西就扔路边',得告诉房东(工商局)、邻居(债权人)这些行李去了哪里。处置方案就是'行李清单',证明你没丢东西、没藏东西。
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023年发布的《企业注销合规度报告》显示,约68%的中小企业在注销时存在资产盘点遗漏问题,其中32%因此被要求补充材料,甚至有5%因处置不当(如未通知债权人、低价转移资产)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数据背后,是不少创业者对注销合规的忽视。
【你问我答】关于资产处置方案的N个疑问
Q1:资产盘点不齐全具体指哪些情况?比如丢了发票的设备算不算?
A1:严格来说,只要账面有记录、实际找不到的,都属于不齐全。哪怕设备还在,但没盘点表、没照片、没价值评估,也算。丢了发票的设备,如果能提供采购记录、使用说明,也算有迹可循,不算完全不齐全,但最好补个《资产缺失情况说明》,并说明原因(如遗失、报废)。
Q2:如果公司资产早就被老板私下拿用了,现在注销怎么盘?
A2:这就麻烦了,属于抽逃出资或侵占公司财产。轻则要补缴税款、罚款,重则可能涉及法律责任。正确的做法是,如实向清算组申报,比如某设备现由老板个人使用,作价XX元回购,并签署协议,确保程序合法。千万别抱有工商局查不到的侥幸,现在税务、工商数据联网,小动作很容易被发现。
Q3:资产价值不高,比如一堆旧办公用品,还需要专门处置吗?
A3:价值高低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没有明确去向。如果决定捐赠,要有接收方的证明;如果分给员工,要有《员工领取确认单》;如果直接丢弃,最好拍个视频,附上《报废说明》。一句话:别让工商局觉得你在糊弄事。
【反思与展望】注销不是终点站,而是经营管理的体检报告
帮张哥搞定注销后,我常常想:为什么那么多创业者会在资产盘点上栽跟头?或许是因为大家总觉得注销是结束,却忘了它其实是经营过程的终极大考。资产盘点不全,本质上是对平时管理混乱的秋后算账——账目不清、权属不明、制度缺失,这些问题在经营时可能被业绩掩盖,但注销时会全部暴露。
未来,随着一网通办的普及,企业注销流程会越来越简化,但对合规性的要求只会更高。或许有一天,企业注销会像毕业典礼一样,只要材料齐全、程序合规,就能体面退场。但在此之前,我们还是要多一分细心,少一分侥幸:把每一次盘点当成家底清点,把每一份处置方案当成责任交代,毕竟,合规经营,才是企业走得更远的通行证。
毕竟,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给过去一个交代,给未来一个干净的开端。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