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咱们公司要注销了,那跟合作了8年的老张的供应商账,到底怎么算?上周有个客户坐在我的办公室里,眉头拧成个疙瘩。他手里攥着一份供应商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十几个名字,有些后面还标注着未结清未到期。这场景我见得太多了——很多企业主觉得注销就是跑跑工商、税务,把公章一销就完事,但真正卡脖子的,往往是这些跟了你多年的老伙计。供应商关系处理不好,轻则影响注销进度,重则可能吃官司、上失信名单,甚至连个人财产都搭进去。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跟大家聊聊注销企业,如何处理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个头疼事。<

注销企业,如何处理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

注销前,先把供应商账本理明白

别急着找工商局,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把所有供应商的账捋清楚。我见过太多企业注销时,财务账上写着应付账款-XX供应商 50万,结果一查凭证,对方早就没开过票,或者货早就退了,账对不上。这种糊涂账最容易出问题。

你得搞清楚三件事:欠了谁的钱?欠了多少钱?钱该什么时候还? 我建议列个表格,把供应商名称、联系方式、合同号、应付金额、预付金额、合同到期日、是否有未履行的订单都写清楚。别小看这张表,这可是你跟供应商谈判的底牌。比如有个客户,注销时发现有一家供应商的应付账款账上显示30万,但实际对方只发了20万的货,还有10万是预付款——要不是提前对账,这10万差点就当成欠款还了。

这里有个坑要注意:有些供应商会认账不认票。就是说你账上记了应付账款,但他可能没给你开过发票,或者发票丢了。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发票,税务可能不允许税前扣除,相当于企业得额外补税。所以这时候要跟供应商沟通,让他补开发票,或者写个情况说明,盖上公章,至少留个书面凭证。我常说:对账不是走过场,是给自己留‘护身符’。

没到期的合同,是撕毁还是协商?

注销企业,最麻烦的就是那些还没到期的长期供货合同。比如你跟供应商签了3年的合同,现在公司要注销了,合同还有1年才到期,这锅谁背?

这时候别慌,先看看合同里有没有合同解除条款。正规合同一般会约定一方提前解除合同需提前30天通知,并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如果没有,那就要根据《民法典》来处理了。《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者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企业注销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理论上可以主张解除合同,但前提是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并且要承担恢复原状、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的责任。

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例:一家做服装批发的公司要注销,跟面料供应商签了2年合同,还预付了10万定金。供应商不同意解除,说要么继续履约,要么赔20万违约金。后来我们帮客户梳理了财务状况,发现公司剩余资产刚好够支付供应商的定金和部分违约金,于是跟供应商谈判:我们确实没法继续履约,但公司注销后你们一分钱都拿不到,现在我们愿意退5万定金,再赔5万,总共10万,你们看行不行?供应商一开始不松口,我们又说:要不咱们去法院起诉,法院判下来可能还没这么多,而且执行起来也得等半年,你们愿意等吗?最后供应商同意了,双方签了《解除协议》,注销也顺利推进。

所以我的经验是:没到期合同别硬扛,主动找供应商谈,态度好一点,把公司注销的实际情况说清楚,让对方知道谈比不谈划算。违约金可以协商,别一开始就想着一分钱不赔,那样只会把关系搞僵。

预付款和押金:最容易起纠纷的雷区

预付款和押金,可以说是注销企业时供应商关系的重灾区。我见过不少企业,注销时供应商拖着不退预付款,或者以各种理由克扣押金,最后闹上法庭。

先说预付款。比如你跟供应商预付了5万买材料,结果供应商还没发货,或者只发了部分货,公司就要注销了。这时候你得先发个《书面催告函》,让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比如15天)要么发货,要么退款。如果他不理,你就可以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不安抗辩权),主张解除合同,要求返还预付款。如果供应商还是不退,那只能走法律途径了,不过注销企业时间紧,我建议优先协商,实在不行就申请支付令——比起诉快,成本也低。

再说押金。最常见的就是租赁合同里的押金、设备租赁的押金。有些供应商会找借口扣除押金,比如设备有损坏场地有污渍。这时候你得拿出证据,比如验货时的照片、租赁合同里的设备完好条款。我之前有个客户,注销时供应商要扣2万设备押金,说屏幕有划痕,但我们有客户签收时的《验货单》,上面写着设备完好,无划痕,最后供应商只能全额退还。

这里有个小技巧:不管是预付款还是押金,一定要保留好支付凭证和合同原件。现在很多企业用微信、支付宝转账,转账时备注预付XX材料款押金XX设备,这些都能作为证据。别嫌麻烦,注销时证据比关系管用。

老供应商的人情账:要不要还?

有些供应商跟企业合作多年,可能没签正式合同,就是口头约定,或者有些人情账——比如老板私人借给供应商的钱,或者供应商帮企业垫过一些费用,没走公司账。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说实话,这种人情账最难办。我见过有老板觉得公司要注销了,这些没凭证的钱就不用还了,结果供应商找到家里来,闹得鸡犬不宁。我的建议是:能还的尽量还,不能还的也要说清楚。

比如有个客户,跟一家老供应商合作了10年,没签合同,都是口头下单,货到付款。注销时客户觉得没合同,账对不上,就不给了。结果供应商直接带着当年的送货单(有客户员工签来公司闹,最后客户不仅付了钱,还被供应商起诉到法院,影响了个人征信。

对于这种人情账,哪怕没合同,只要有送货单、收据、聊天记录等能证明交易存在的凭证,最好还是协商解决。金额不大的,可以一次性付清;金额大的,可以分期支付,跟供应商签个《还款协议》。如果确实没凭证,那也要跟供应商好好沟通,说明公司注销的实际情况,争取对方的理解。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商业圈不大,把关系搞僵,对自己没好处。

注销后,这些尾巴要处理好

你以为跟供应商谈完、钱付完就完了?没那么简单。注销后还有一些收尾工作要做,不然可能留下隐患。

比如,供应商的债权申报。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如果供应商没看到公告,没申报债权,注销后还能要求股东承担责任。注销后最好再跟供应商确认一下:所有款项已结清,如有其他债权,请在X月X日前申报,避免后续纠纷。

还有,供应商的发票。有些供应商可能注销前开了发票,但企业没收到,或者收到了没入账。这时候要跟供应商确认发票的开具情况,该索取的索取,该认证的认证,避免税务风险。

我见过有个企业,注销后供应商发现少开了5万发票,于是找到税务局,税务局要求企业补税,但企业已经注销了,最后股东只能个人补缴税款和滞纳金。这种教训太深刻了。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关于财务凭证不完整,这是很多企业注销时的老大难问题。早期业务不规范、凭证丢失、账目混乱,不仅会导致供应商债权无法确认,还可能引发税务稽查,甚至被认定为偷税漏税。我们加喜财税有专业的凭证补全和账务梳理团队,通过银行流水、合同、业务单据等还原真实业务,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供应商账款清晰可查。

至于知识产权,企业注销时往往容易忽略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处置。根据《商标法》《专利法》,企业注销后未处理的知识产权,可能会被国家收回或低价拍卖,甚至导致原股东承担侵权责任。我们建议企业在清算阶段就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可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变现,避免资产流失。更多关于企业注销中供应商关系处理及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的细节,可访问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我们有专业团队为您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