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企业服务这行干了快十年,经手的公司注销少说也有几百个了。刚开始那会儿,总觉得注销公司就是跑跑工商、税务,把章销了就行,直到踩了无数坑才明白:劳动合同这玩意儿,才是很多老板在注销时最容易忽略的隐形。你可能会说:公司都注销了,谁还管那些旧合同?我跟你说,太天真了!社保局要看、税务局要查、万一有前员工仲裁,没合同你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有次我帮一个客户注销,就因为一份2018年的劳动合同找不着,硬生生拖了三个月,最后还是我翻遍了他们仓库的旧档案柜,才在一堆废纸里翻出来——你说这事儿闹不闹心?<

注销公司需提交哪些劳动合同?

>

实操清单:注销公司到底要交哪些劳动合同?

那到底哪些劳动合同需要提交呢?我给你捋清楚,这可不是所有合同都交那么简单,得看类型、看状态、看时间。

所有在职期间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一份都不能少。不管是全职、兼职还是实习,只要是你公司名义招的,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哪怕只干了一个月,只要签了合同,都得整理出来。这里有个坑:很多老板觉得试用期不用签合同,大错特错!《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必须签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限内。我之前有个客户,注销时被税务局查出5个试用期员工没签合同,直接认定未依法缴纳社保,补缴了8万滞纳金,还罚了2万。你说冤不冤?

劳动合同解除/终止证明(也就是离职证明)也得备着。注销公司意味着所有员工都得解除劳动关系,社保局和工商局要看你是否给员工开了离职证明、是否结清了工资经济补偿。有次我遇到个老板,注销时把员工都遣散了,但没书面离职证明,结果有个前员工回头说公司没给我补偿,仲裁委员会直接冻结了公司账户,注销流程彻底卡死。后来还是我帮他们补开了所有员工的离职证明,并做了送达回执,才把事情摆平。

还有,特殊用工形式的合同,比如劳务派遣、外包、非全日制用工协议,也得算上。这些合同虽然不叫劳动合同,但本质上都是用工关系的证明。我之前有个餐饮客户,注销时只交了全职员工的合同,结果税务查到他们用的兼职厨师是劳务派遣公司派的,要求提供和派遣公司的协议,客户压根没找着,最后被认定为用工关系不清晰,补了一大堆材料。我当时就问他们:你们平时签合同是不是签完就扔抽屉了?

对了,补充协议也算! 竞业限制协议、保密协议这些,虽然和主合同分开签,但和劳动合同绑定,注销时如果员工还在竞业限制期内,你得证明你按月给了补偿,不然可能涉及违约。我有个客户做IT的,注销时有个前员工还在竞业限制期,他们没给补偿,员工直接起诉,法院判赔了12万——你说这注销成本,比交税还高吧?

这里插个嘴:是不是所有合同都要原件?其实不一定,有些部门只需要复印件加盖公章,但最好原件备查。万一有劳动争议,复印件可能不被认可。我一般建议客户把劳动合同扫描成电子版,纸质版按年份和员工分类装订,注销时直接抱一摞过去,效率高还显专业。

我踩过的坑:三个真实案例告诉你劳动合同有多重要

光说理论你可能没感觉,我给你讲三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看完你就知道劳动合同在注销时有多致命。

第一个案例:熟人公司的惨痛教训

有个做贸易的老板,跟我熟,公司注销时跟我说:我们公司就几个亲戚,没签过合同,直接注销就行。我当时就劝他:不行啊,哪怕亲戚,只要在公司干活,就得有合同,不然社保局不认。他嘴上答应,转头就把这事忘了。结果注销公告期刚过,一个亲戚员工去社保局补缴医保,发现公司没给他交社保,直接仲裁,要求公司补缴两年社保+赔偿金。老板这才慌了,找我帮忙。我一看,连考勤记录都没有,更别说合同了,最后赔了员工5万,才拿到仲裁调解书,注销流程才继续。老板后来跟我说:早知道签个合同,哪来这么多破事?你说这话说得晚不晚?

第二个案例:版本混乱的合同灾难

有个科技公司,2015年成立,劳动合同换过三个版本,2018年之前用的是手写合同,2018-2020年用电子合同打印,2020年之后才用规范的制式合同。注销时他们把合同一股脑交上去,结果税务审核时发现:2019年有个员工的合同签订日期是2020年1月1日,但社保缴纳记录显示他2019年1月就在公司上班了。税务直接怀疑合同倒签,可能是为了规避社保。公司老板急得团团转,翻遍了电脑和旧文件,才找到那个员工的入职申请表和2019年的工资流水,证明合同是后来补签的——你说这要是没证据,是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第三个案例:空白合同的致命漏洞

最离谱的是一个初创公司,老板为了省事,让员工在空白合同上签字,说岗位工资后面填。结果注销时,有个离职员工拿着空白合同去劳动仲裁,说公司承诺我月薪2万,现在不给补偿。公司老板当时就懵了:我明明写的是5000,他怎么改成2万?但合同上确实有员工签字,公司又没留存填写过程的证据,最后仲裁委判公司败诉,赔了员工3万。我跟老板说:你这不是省事,是给自己挖坑啊!空白合同等于把把柄递给员工,注销时更是百口莫辩。

给老板的避坑指南:注销前,劳动合同这么处理才稳妥

讲了这么多坑,那到底怎么处理才能顺利注销呢?我给你几个实在的建议,都是我踩了无数坑总结出来的。

第一步:做劳动合同体检,别等注销了才抓瞎

注销前三个月,就开始梳理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列个清单:员工姓名、入职时间、离职时间、合同类型(全职/兼职/实习)、是否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离职证明是否开具。对于没签合同的,赶紧联系员工补签——别怕麻烦,补签总比注销时被卡强。我有个客户,提前两个月让所有在职员工补签了最新合同,注销时直接交材料,10天就搞定了。

第二步:规范合同管理,别把合同当废纸

平时就要把劳动合同当回事:统一用制式合同(可以去人社局官网下载模板),签字盖章要齐全,电子版和纸质版都要备份。我建议买个档案柜,按年份和员工分类存放,标注清楚XX公司2022年度劳动合同。这样不仅注销时方便,万一有劳动争议,也能快速找到证据。

第三步:解除劳动关系要留痕,别口头说拜拜

遣散员工时,一定要签书面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写清楚补偿金额、支付时间、社保公积金转移手续,最好让员工签字确认,并保留送达回执。我见过有老板注销时,员工说老板当时说给1万补偿,现在只给5千,结果因为没有书面协议,仲裁委只能采信员工证言——你说这冤不冤?

第四步:特殊用工别钻空子,法律风险比注销成本高多了

很多老板想用劳务派遣外包来规避用工责任,但前提是真实用工。如果员工实际上是你直接管理、接受你指挥,哪怕签了外包协议,税务和社保也可能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注销时一旦被查,补缴社保+滞纳金+罚款,够你喝一壶的。别想着小聪明,合规才是王道。

其实公司注销就像一场告别仪式,那些被妥善保管的劳动合同,不仅是为了顺利走过流程,更是对企业过去与员工共同奋斗岁月的尊重。当多年后回望,这些纸质的合同,会不会是你唯一记得的、关于人的温度?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公司注销时,让你从一堆旧合同里选一份最重要的保存,你会选哪一份?为什么?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