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公司的社保雷区:注销、股权变更时,不搞懂这些审计别想平安落地

大家好,我是老王,在财税圈子里摸爬滚打了20年,专攻的就是影视文化公司这块硬骨头。都说影视行业光鲜亮丽,拍出来的电影电视剧动辄几亿票房,但背后有多少老板因为社保问题栽跟头,你可能不知道。前两天还有个老客户给我打电话,说公司要注销,社保局让补缴300多万社保,不然不给办手续,急得团团转。其实啊,不管是影视公司注销还是股权变更,社保审计都是绕不过的坎儿,今天我就以20年从业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影视制作公司注销、股权变更需要哪些社保审计?<

影视制作公司注销,股权变更需要哪些社保审计?

>

先搞明白:影视公司的社保为啥总出问题?

影视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太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项目制用工+人员流动性大。拍一部戏,可能今天招10个场务,明天来5个特效师,后天又需要几个临时演员,这些人的用工形式五花八门:有签正式劳动合同的,有签劳务合同的,甚至有直接按天结算的灵活用工。很多影视公司老板觉得,临时工兼职不用缴社保,或者按最低基数缴就行,结果到了注销或股权变更时,社保审计一查,问题全暴露了。

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案例,某影视公司拍网大时,找了30个群演,每个月按500元/人劳务费发放,压根没给缴社保。结果公司注销时,其中一个群演拿着当时的转账记录去劳动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并补缴社保。社保局一审计,发现这30人全部存在未缴社保情况,加上滞纳金,公司一下子多掏了80多万。你说冤不冤?

说白了,影视公司的社保问题,往往就出在用工不规范和侥幸心理上。你以为没人查查不出来,但真到了注销、股权变更这种关键时刻,社保审计就像放大镜,把你所有问题都照得一清二楚。

影视制作公司注销:社保审计的必考题,这几项没搞定别想关门

影视公司注销,相当于给公司办后事,而社保审计就是遗体告别前的最后一道安检——没通过,这丧事就办不成。根据我的经验,注销时的社保审计主要盯着这几点:

第一,社保缴纳基数和工资总额对不对得上?

这是审计的重中之重。很多影视公司为了省钱,给员工按最低工资基数缴社保,实际发的工资却好几万。比如一个编剧,月薪3万,公司却按上海最低社保基数6520元缴,差额部分一分没补。这种操作在平时可能没人管,但注销时社保局会要求提供工资发放凭证(银行流水、个税申报记录),一对比,基数不合规,补缴+滞纳金跑不了。

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例,某影视公司注销时,社保局发现公司财务账上的工资总额和社保申报的缴费基数差了200多万。原来公司把项目奖金分红都放在劳务费里发,没纳入工资总额。最后不仅补缴了社保,还被罚款了15%。所以注销前,一定要把工资总额和缴费基数对平,别自己给自己挖坑。

第二,历史欠缴的社保,补齐了吗?

影视公司项目周期长,资金紧张时,最容易拖欠的就是社保。我见过不少公司,连续半年没给员工缴社保,员工没离职,老板也当没事人。结果注销时,社保局直接列出欠缴清单,要求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05%的滞纳金(年化18.25%,比高利贷还狠)。

这里要特别注意《社会保险法》第86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别小看这0.05%,欠100万社保,拖一年就是18万的滞纳金,够拍个小短片的了。

第三,临时工兼职的社保,合规了吗?

影视公司最爱用临时工兼职,但社保局认的是实质用工关系,不是看你签的什么合同。比如你让一个兼职场务每天按8小时工作,每月固定发4000元,还接受公司管理,那就算事实劳动关系,必须缴社保。如果审计时发现这种情况,公司要么补缴,要么被认定用工违法,注销流程直接卡死。

有个客户之前跟我说:我们用的都是‘群演’,签了《劳务协议》,不用缴社保吧?结果我让他把《劳务协议》和工作记录拿出来一看,群演每天拍10小时,导演还给他们排班表,这哪是劳务,明明是用工!最后公司乖乖补缴了20多万社保。

股权变更:别以为换个老板就能甩掉社保旧账

影视公司股权变更,比注销更麻烦——因为公司活着,社保审计会查得更细。很多老板以为股权一转,责任就没了,大错特错!根据《公司法》第3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也就是说,社保债务是公司债务,不是股东个人债务,不管股权怎么变,公司欠的社保,必须还清。

股权变更时的社保审计,主要看这3点:

第一,股权变更前的社保欠费,必须清零

我见过一个坑爹案例:某影视公司股东A想把60%股权卖给股东B,在工商变更前,公司有50万社保欠缴没交。股东A觉得我快不是股东了,这是公司的事,股东B觉得我接手的是个干净公司,凭什么我交钱?结果两人扯皮半年,股权变更没办成,公司还被社保局列入失信名单,连银行贷款都贷不出来了。

所以股权变更前,一定要做社保专项审计,把变更前的欠费、滞纳金全部算清楚,从股权转让款里预留这笔钱,或者股东先垫付再从公司账上走。别到时候股权变不了,还落个失信被执行人的帽子。

第二,员工社保权益是否连续?

影视公司股权变更后,员工的工龄、社保缴费年限不能断。比如员工老王在公司干了5年,社保缴了4年零10个月,股权变更时如果公司没及时给他续缴,社保局会要求公司补缴断缴期间的社保,否则不给办理股权变更登记。

这里有个坑:很多影视公司股权变更时,员工名单没及时更新,新股东入职的员工没缴社保,老股东的离职员工没停缴,结果审计时发现在职人数和参保人数对不上,直接打回来重审。所以股权变更前,一定要把员工花名册社保增减员记录对清楚,别犯这种低级错误。

第三,股东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有没有混用?

影视公司老板喜欢公私不分,用个人账户给员工发工资,或者用公司账户给股东转账。这种操作在股权变更时是致命伤——社保审计会查工资发放流水,如果发现工资是从老板个人账户发的,而社保是从公司账户按最低基数缴的,那工资总额和缴费基数就对不上了,补缴+罚款跑不了。

我之前处理过一个股权变更案例,公司老板用3个个人账户给员工发工资,一年发了800万,但社保申报基数才200万。审计时,社保局直接要求按800万补缴社保,加上滞纳金,公司多掏了300多万。最后股权变更没办成,老板还因为偷逃社保被约谈。

给影视老板的避坑指南:社保审计前,先做这3件事

讲了这么多,其实影视公司不管是注销还是股权变更,想顺利通过社保审计,就记住一句话:提前自查,别等审计来找你。根据我的经验,提前做好这3件事,能避开80%的坑:

第一,做社保专项审计,别等审计局上门

注销或股权变更前3个月,找专业的财税机构做社保专项审计,把缴费基数欠费情况用工合规性都查一遍。该补缴的补缴,该调整的调整,别等审计局查出问题再亡羊补牢,那时候滞纳金和罚款都翻倍了。

第二,把用工形式捋清楚,别用劳务掩盖用工

影视公司的临时工兼职,如果符合实质劳动关系,就必须签劳动合同、缴社保。实在想用灵活用工,也得找合规的平台,别自己瞎操作。我见过不少公司因为灵活用工被认定为虚开发票,最后补税+罚款,得不偿失。

第三,股东责任要分清,股权变更前算清社保账

股权变更时,一定要在《股权转让协议》里写清楚:股权变更前的社保债务由原股东承担,变更后的社保债务由新股东承担。最好预留一部分股权转让款作为社保保证金,等审计通过后再释放。别到时候因为几万块社保,闹得兄弟反目、对簿公堂。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对财务凭证不完整,企业注销对知识产权有何影响?服务见解

影视公司注销时,财务凭证不完整是致命伤,尤其是涉及知识产权(如剧本版权、影视作品著作权)的部分,若缺少成本核算、权属证明等凭证,可能导致知识产权无法被认定为公司资产,进而影响社保清偿顺序——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13条,破产财产优先清缴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才清缴社保费用。若知识产权因凭证缺失无法处置,社保债权可能无法足额受偿。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服务影视公司注销时,会协助企业梳理知识产权凭证,通过补充合同、审计报告等方式完善证据链,确保知识产权能合法评估、变现,优先保障社保债权。我们会提前规划知识产权处置方案,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资产流失,为企业注销扫清障碍。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