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我妈按头学做饭,理由很充分:你都快三十了,总不能顿顿点外卖吧?以后结婚了,总不能让老婆天天吃外卖?我嘴上应着知道了知道了,心里却在翻白眼——做饭多麻烦啊,切菜、洗锅、等油烟,哪有躺着刷手机香?<
.jpg)
但架不住她天天念,上周终于被迫营业了。第一次做番茄炒蛋,简直是灾难现场。番茄选了个太熟的,一碰就烂,汁水溅得到处都是;鸡蛋打在碗里,蛋壳没捞干净,炒的时候咔嚓一声,我妈在厨房门口笑出声:你这是给菜加‘脆脆’呢?我瞪她一眼,手忙脚乱地往锅里倒油,结果油温太高,刺啦一下,蛋液直接糊在锅边,铲子都刮不下来。最后端出来的菜,番茄烂成泥,鸡蛋碎成渣,咸得发苦,我妈尝了一口,皱着眉说:这味道……挺‘创新’的。
我没气馁,毕竟失败是成功之妈嘛(虽然我妈说失败是失败他爸)。第二次学做红烧肉,提前看了三个美食博主的视频,步骤背得滚瓜烂熟:五花肉焯水、炒糖色、加香料、炖四十分钟……结果呢?焯水的时候,水溅出来烫了手,我嗷一声扔了肉块,锅里的水还溅到了围裙上,留了个红印子。炒糖色更绝,糖刚放下去就糊了,一股焦味弥漫了整个厨房,我妈赶紧开窗通风:你这哪是做红烧肉,你是做‘焦味’吧?最后没办法,只能重新放糖,结果糖又放少了,肉炖出来寡淡无味,我妈叹了口气:算了,还是我来吧,你负责吃就行。
但我没放弃,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不服气,也可能是觉得做饭其实……有点意思?第三次做清炒菠菜,我学聪明了,先看了教程,又问了小区阿姨,知道菠菜要先焯水去涩味。这次没烫手,没糊锅,菠菜炒出来绿油油的,我妈尝了一口,点点头:嗯,这次像样了。我得意地叉着腰:那我可是‘天才厨师’!话音刚落,转身拿盘子的时候,手肘碰到了菜板,哐当一声,盘子掉地上碎了。我和我妈面面相觑,然后一起笑了起来,她一边捡碎片一边说:你做饭,真是‘惊喜’不断啊。
现在啊,我已经能做几道像样的菜了:番茄炒蛋虽然卖相还是一般,但味道不差;红烧肉虽然没我妈做的好吃,但至少不焦了;前几天还尝试做了个可乐鸡翅,被同事抢着要了外卖。我妈说:你看,只要用心,没什么学不会的。我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挺得意的——毕竟,我可是能把厨房折腾出烟火气的人啊。
其实以前总觉得,做饭是件麻烦事,浪费时间。但现在慢慢懂了,做饭不是任务,是一种生活感。切菜的时候,听着刀和砧板的碰撞声,会觉得心里很静;炒菜的时候,闻着香味从锅里飘出来,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家人朋友吃着你的菜,说好吃的时候,会觉得所有的麻烦都值了。
当然啦,我还是会切到手,还是会忘记关火,还是会把盐当糖放——但这就是生活啊,哪有那么多完美?有点毛边,有点小失败,才显得真实,才让人觉得温暖。就像我妈说的:做饭和做人一样,不用太精致,用心就好。
对了,今天打算学做糖醋排骨,希望这次别再惊喜了——虽然,就算惊喜了,我妈应该也会笑着捡碎片吧?毕竟,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啊,有点吵,有点乱,但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