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场景】 <
某财税服务公司办公室,新手顾问小林拿着笔记本,满脸困惑地坐在资深专家王老师对面。王老师有13年企业服务经验,桌上的咖啡还冒着热气。
问题一:王老师,咱们合伙企业要注销了,那些和供应商签的合同,是不是直接就不用管了?反正企业都没了,合同应该也自动失效了吧?
小林:(眼睛亮亮的,带着点终于问到关键问题的期待)
王老师:(噗嗤笑出声,放下咖啡杯)哎哟小林,你这想法可太危险了!合同这玩意儿,可不是企业注销了就能一了百了的。你想想,合同就像两个人结婚领的证,哪怕后来离婚了(企业注销),婚前的财产分割(债务清偿)和子女抚养(未履行义务)该还得还得,躲是躲不掉的。
我2010年刚入行时,就踩过这个坑!当时帮一个餐饮合伙企业注销,老板觉得供应商都是小本买卖,不会较真,结果漏了一个食材供应商的尾款3万块。注销半年后,供应商直接把三个普通合伙人告上法庭,最后大家不仅赔了钱,还上了失信名单,那老板后来想再创业都受影响。所以啊,合同处理不好,注销就等于埋雷,炸起来可疼了!
问题二:啊?这么严重!那第一步到底该干嘛?总不能一个个供应商去问你们要不要钱吧?
小林:(赶紧在本子上记,笔尖都快戳破纸)
王老师:(点点头,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表格)别慌,咱一步一步来。第一步,肯定是摸清家底——把所有和供应商的合同都梳理出来!你想想,这就像打仗前得先点兵点将,知道自己有多少敌人(供应商)、多少债务(合同金额),才能制定策略。
具体怎么做呢?列个清单,至少包含这几项:供应商名称、合同编号、签订日期、合同金额、已付款金额、未付款金额、合同履行状态(比如已履行完毕部分履行未履行)、供应商联系人及电话。我当年就吃过亏,没把框架协议和订单分开,结果漏了一个长期合作的印刷厂,最后又返工补流程,耽误了半个月。
这里有个小技巧:别只看财务账!有些供应商可能没开发票,但合同签了、货也收了,这种隐性债务最容易漏。最好让业务部门也一起参与梳理,毕竟他们最清楚哪些合作还在进行中。
问题三:清单列出来了,接下来是不是得挨个给供应商发通知?直接打电话说我们要注销,赶紧对账行吗?
小林:(试探性地问,怕自己又想简单了)
王老师:(摇摇头,喝了口咖啡)打电话可以,但口头通知就像口头承诺,法律效力基本等于零。万一对方不认账,说你没告诉我要终止合同,咱有嘴也说不清。必须得书面通知!
让我想想怎么写这个通知……(拿起笔边写边说)标题要明确,比如《关于XX合伙企业进入清算程序的通知》;开头要说明企业已决定解散,进入清算阶段;核心内容是请各供应商核对与我司的合同履行情况,如有未结款项或未履行义务,请在X年X月X日前书面反馈;最后要留联系方式,方便供应商对接。
对了,通知方式也有讲究。最好用EMS寄纸质版,地址写合同上的注册地址或联系地址,保留好底单和签收记录。现在很多供应商也接受电子通知,但得要求对方加盖公章确认,比如扫描件回执,或者邮件回复已收到通知。我之前有个客户,为了省事只发了邮件,结果对方说没看到邮件,最后只能重新寄纸质版,白白浪费了时间。
(突然想起什么)哦对了,还有一个潜规则!对于大供应商或者长期合作方,最好先电话沟通一下,再发正式通知。毕竟好聚好散嘛,人家提前有心理准备,配合度会高很多。我有个客户,注销前先给核心供应商打了招呼,对方不仅很快确认了债务,还主动提出可以分期付款,帮客户缓解了资金压力。
问题四:如果供应商收到通知后,不同意终止合同,或者要求赔偿,怎么办啊?比如有些合同里写了任何一方终止合同需支付20%违约金,这钱也得给吗?
小林:(皱着眉头,感觉问题越来越复杂)
王老师:(叹了口气,身体往后靠了靠)这确实是注销中最头疼的部分,但别怕,咱们有拆弹步骤。首先得明确:企业进入清算程序后,合同不一定自动终止,而是要根据履行情况分别处理。
比如,如果合同已经履行完毕(比如货款两清),那直接通知对方合同终止,无后续义务就行;如果合同正在履行(比如供应商还没交货,或者我们还没付尾款),那就得和对方协商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关键是赔偿——不是所有违约金都得照付!
我2015年遇到过个案例,客户和供应商签了设备采购合同,付了30%定金,还没提货。企业注销时,供应商要求按合同赔20%违约金。我当时查了《民法典》,发现因不可抗力或者情势变更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可以免责。咱们企业注销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是恶意违约,所以可以和供应商协商减免违约金。最后我们摆事实、讲道理,对方同意只收定金不赔违约金,省了客户8万块。
协商时记住几个原则:第一,态度好,别摆我要注销了无所谓的架势,多说说咱们合作这么久,希望最后能和平分手;第二,算清账,把已履行部分、未履行部分、对方实际损失列清楚,让对方觉得协商是划算的;第三,留余地,如果对方狮子大开口,别硬扛,可以提出分期支付或者用剩余财产抵债,只要清算财产够就行。
(突然压低声音)还有个小技巧:对于金额小的供应商(比如几千块),有时候多给点钱比扯皮更划算。我有个客户,有个供应商欠了2000块尾款,对方非要赔5000违约金,最后我们直接给了3000,对方很快确认了,省得后续诉讼费、律师费更贵。
问题五:那如果协商不成,供应商非要起诉,或者把我们列入黑名单,会影响注销吗?
小林:(紧张地搓手,生怕自己搞砸了)
王老师:(摆摆手,安慰道)别慌,起诉不会直接阻止注销,但会影响清算进度。你想啊,企业注销前得先清算,就是把所有资产卖了、债务还了,然后才能去市场监管局办注销。如果有供应商没确认债务,清算组就得先预留担保债务的钱,等官司打完了才能分配剩余财产。
我2018年遇到个极端情况,有个客户被供应商起诉,官司打了1年多,期间注销流程一直卡着。最后没办法,只能先从清算财产里拿出20万作为担保,等法院判决输了,再用这笔钱赔。所以啊,能协商解决的,千万别拖到诉讼。
至于列入黑名单,主要影响股东个人。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是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如果企业注销后,清算组没通知供应商,导致供应商没申报债权,后来发现企业还有财产,债权人还能找普通合伙人要钱!我2012年刚考完注册会计师时,就帮一个合伙人擦过屁股——他注销企业时漏了个供应商,两年后对方找到了他,最后他自掏腰包赔了5万。所以说,书面通知不仅是程序要求,更是免责护身符!
问题六:王老师,我还有一个傻问题——如果有些供应商联系不上,或者合同丢了,怎么办啊?
小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声音变小了)
王老师:(哈哈大笑)这哪是傻问题啊,我当年也遇到过!联系不上的供应商,最麻烦了。不过别担心,有解决办法。
合同丢了没关系,只要有付款记录(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截图)、发货单(物流记录、签收单)、沟通记录(邮件、微信聊天记录),就能证明合同存在。我有个客户,仓库失火把合同都烧了,最后靠着银行付款凭证和物流签收单,和供应商对上了账。
联系不上的话,先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这些平台上查供应商的注册地址和电话,如果还是联系不上,那就得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布债权公告,公告期45天。公告期满后,如果供应商没来申报债权,就视为放弃债权,剩下的财产就可以分配给股东了。不过这个方法有点冒险,万一公告没发到,供应商后来又找来了,股东还是可能担责。所以啊,能联系上的,千万别偷懒!
问题七:最后一步,所有供应商的债务都处理完了,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去办注销了?
小林:(长舒一口气,感觉快到终点了)
王老师:(严肃地摇摇头)别高兴太早!还有个最后检查——清算组要出具《清算报告》,里面必须写明所有已知债务已清偿或者已预留足够财产担保债务。市场监管局审核时,可能会要求提供供应商债务清偿确认书(就是供应商书面确认钱收到了,没其他纠纷)。
我2020年有个客户,自以为所有债务都处理完了,结果注销时市场监管局问那个XX供应商的尾款,有书面确认吗?客户说口头确认了,结果被退回材料,又花了一周时间让供应商补了确认书。所以啊,书面证据一定要留好,从合同清单到通知函,再到付款凭证确认书,最好都装订成册,以备查验。
结尾:给新手的鼓励
小林:(合上笔记本,松了口气)谢谢王老师,今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前觉得注销就是填表、交材料,没想到处理供应商合同这么多门道。
王老师:(拍拍小林的肩膀,语气温柔)刚开始都这样,我当年第一次独立处理注销时,吓得晚上睡不着觉,总怕漏了哪个供应商。但慢慢就好了,只要记住细心、耐心、留证据,就没问题。做企业服务,不光是办手续,更是帮企业体面退场——让供应商少点麻烦,股东少点风险,这才是咱们该做的。
(拿起咖啡杯,笑着补充)以后遇到拿不准的,随时来问我。谁还没踩过坑呢?踩多了,经验就来了。你这么认真,肯定比我当年强!加油啊,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