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
.jpg)
2023年10月1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注销登记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在土地注销过程中必须权属清晰、程序合规。记者在多地调研中发现,随着城镇化加速和土地用途变更,因历史遗留问题、档案缺失、继承争议等引发的注销权属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上升23%。以长三角某市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土地注销登记中,38%的案件因权属争议陷入停滞,其中一例涉及国企改制土地的纠纷,耗时18个月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凸显了土地注销中权属纠纷处理的复杂性与紧迫性。
【我的拆弹日记:从烫手山芋到破冰之旅】
在市自然资源局登记中心干了十年,我处理过上百宗土地注销业务,但最让我头疼的,永远是那些带着历史尾巴的权属纠纷。记得2022年接手的一个案子:城郊一块工业用地要注销,企业早已破产清算,土地被法院裁定收回,可偏偏冒出三个老太太,拿着泛黄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说这块地是她们上世纪80年代从村集体承包的菜地,后来被企业违规占用。
说实话,这事儿一开始真把我难住了。档案室里翻出来的90年代土地登记表,只有某企业使用几个字,连四至范围都写得模棱两可;找当年的村干部,有的记不清了,有的干脆说那时候都是糊涂账。三个老太太更是一见面就红脸:大女儿说我妈当年签了协议,二女儿说地是我爸开垦的,小女儿直接甩出一份分家协议,上面写着菜地归三姐所有。
那段时间,我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晚上九点。我把所有能找到的档案都摊在地上,像考古学家拼凑碎片——1998年的征地批复、2005年的企业改制文件、2010年的法院裁定书,甚至还有一张手绘的菜地分布图,上面歪歪扭扭标着张三家5分李四家3分。有天加班到凌晨,我突然发现档案夹里夹着一张1995年的《土地权属争议调解书》,虽然只存了根复印件,但上面明确写着争议地块归村集体所有,企业有偿使用。这就像在迷雾里突然看到了一盏灯!
后来我们联合法院、农业农村局、街道办开了三次协调会,把三个老太太、企业破产管理人、村集体代表都叫到一起。先拿出那份调解书,再结合当年的征地补偿发放记录(上面有老太太们的签,最后请测绘部门重新核定了地块范围。当老太太们看到她们当年实际使用的地块已包含在征地范围内,且已领取过补偿的证据时,终于松了口,在《权属确认书》上签了字。那天走出会议室,秋阳正好照在办公桌上,那摞厚厚的档案突然觉得没那么沉重了——原来处理纠纷,就像解一团缠绕的毛线,得有耐心,更得有找到线头的巧劲。
【专家视角:纠纷背后的历史账本与制度密码】
土地注销中的权属纠纷,本质上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需求的碰撞。中国政法大学不动产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卫国教授指出,上世纪80-90年代的土地管理相对粗放,登记不规范、权属证明缺失是普遍现象,而随着《民法典》《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土地权属的清晰化要求与历史模糊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2022年发布的《土地注销登记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显示,在所有涉及权属纠纷的注销案件中,历史遗留问题占比72%,其中登记档案缺失(38%)权属证明效力争议(25%)继承权属不清(19%)位列前三。报告特别强调,土地注销不是简单的'销户',而是对权属关系的最终确认,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埋下新的纠纷隐患。\
【你问我答:关于土地注销权属纠纷的N个疑问】
Q:土地注销前必须解决所有权属纠纷吗?能不能先注销,再另行处理?
A:绝对不行!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土地注销登记必须提交权属清晰的证明材料。如果存在纠纷,相当于带病注销,不仅登记无效,还可能导致新的权属冲突——就像给一栋地基不稳的房子拆墙,后果不堪设想。
Q:如果历史档案找不到了,怎么证明权属?
A:别慌!档案只是证据之一,法律上还有其他有效证据的说法。比如,你可以找当时的知情人(村干部、老邻居)作证,提供当年的缴费凭证(土地使用税、租金等),甚至可以通过航拍图、现场勘查来还原地块历史状况。我们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就是因为找到了90年代企业给村民发放占地补偿的银行流水,才确认了权属。
Q:调解不成怎么办?一定要打官司吗?
A:也不一定。根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行政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但实践中,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是最优解——先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调解,达成协议后申请法院司法确认,这样既有执行力,又能节省时间和成本。就像我们处理的那三个老太太的案子,最后就是通过调解+司法确认画上了句号。
【反思与展望:让土地注销成为终点站而非中转站】
十年土地登记工作,我见过太多因权属不清引发的纠纷:有的家庭为了父母留下的宅基地闹了十年,有的企业因为历史遗留土地问题上市受阻,有的村民因为证地不符拿不到补偿……这些纠纷背后,是个人权益的受损,也是土地资源的浪费。
现在,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推进,土地管理的数字化档案正在逐步建立,未来或许能从源头上减少档案缺失的问题。但我想,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温度——每一块土地都承载着人的故事,每一份权属证明都关乎家庭的安稳。处理土地注销中的权属纠纷,不仅是依法办事,更是在拆解历史的为未来铺就一条更清晰的土地权益之路。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翻开土地注销档案时,不再需要拼凑碎片般的证据,而是能看到一条从历史到现实的权属链条。到那时,土地注销才能真正成为土地权益的终点站,而非纠纷的中转站。而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土地管理者的耐心、智慧,以及对人与地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