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注销企业,劳动局办理过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公司合同清单?老财税人20年经验谈

最近有个做餐饮的老板老刘找我喝茶,愁得烟都快抽完了。他说公司不打算干了,去办注销,工商税务都顺顺利利,结果到了人社局(以前大家习惯叫劳动局,现在官方名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但行业内还是习惯说劳动局),工作人员冷不丁问了一句劳动合同清单有吗?他当场懵了——合同清单?啥是合同清单?签过的合同都塞在柜子里落灰,哪有什么清单?结果这一问,直接卡在劳动局环节,注销流程硬生生停了一个多月。<

上海注销企业,劳动局办理过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公司合同清单?

>

类似老刘这样的老板,我每年都要碰上好几个。很多人觉得企业注销就是跑流程,把税务、工商搞定就完事,却忽略了劳动局这个隐形关卡。尤其是劳动合同清单这个东西,看似不起眼,却可能让整个注销进程卡壳。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从业者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上海注销企业,劳动局办理过程中到底要不要提供公司合同清单? 这玩意儿到底有多重要?没准备会怎么样?怎么准备才不会踩坑?

先搞明白:劳动局在企业注销时到底查什么?

要弄清要不要合同清单,得先明白劳动局在企业注销时扮演什么角色。简单说,劳动局不是来添堵的,而是来兜底的——企业注销了,员工的权益不能跟着注销了。所以劳动局的核心任务就两个:一是确认企业有没有欠薪、欠社保;二是确认有没有没处理完的劳动纠纷(比如仲裁、诉讼)。

那劳动合同清单和这两个任务有啥关系?关系大了。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核心证据,清单则是劳动合同的总目录。劳动局拿到清单,能快速判断几个关键问题:公司一共招过多少员工?这些员工的合同签了没?签了多久?有没有到期没续签的?有没有该签但没签的(比如超过1个月没签合同,得付双倍工资)?

举个例子,如果企业有100名员工,但合同清单上只有50份合同,劳动局肯定会问:另外50人呢?是没签合同,还是签了合同但没报?没签合同的话,企业是不是得支付双倍工资?这些钱清算组清没清?这些问题不解决,劳动局怎么可能给注销放行?

政策怎么说?法律条文不会说谎

可能有老板会说:我凭感觉觉得不用,也没人明确说要啊。这种凭感觉在注销流程里最要命。咱们得看政策怎么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只要员工在你这儿干活,不管时间长短,都得签书面合同——这是法律底线。

再来看上海本地的操作口径。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备案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社规〔2021〕18号)要求,企业在办理注销登记时,需提交劳动用工备案材料,其中就包括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说明。而劳动合同清单其实就是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说明的核心附件,没有清单,说明就没法写清楚,劳动局也没法快速核验。

我之前接触过一个案例,是一家小型设计公司,老板觉得就几个员工,大家都熟,签不签合同无所谓,注销时劳动局要求提供合同清单,他拿不出来,工作人员直接说:要么你补齐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要么你提供员工签字的《劳动关系确认书》,证明你们之间没有劳动纠纷,否则注销流程无法继续。最后老板花了半个月时间,一个个联系员工补签合同、确认关系,才勉强过关。你说,这折腾是不是自找的?

三种常见情况:合同清单到底要不要?怎么要?

虽然政策有要求,但实际操作中,劳动局对合同清单的要求也不是一刀切。根据我20年的经验,大概分三种情况,老板们可以对号入座:

第一种情况:员工规模小、社保合规、无劳动纠纷——大概率要,但能简化

比如一家10人以下的小公司,社保一直按实际工资缴纳,没欠过薪,员工也都签了合同,没有仲裁记录。这种情况下,劳动局可能会要求提供劳动合同清单,但清单不用太复杂,列个表,写上员工姓名、身份证号、入职日期、合同期限、离职日期(如果是已离职员工)就行。甚至有些窗口工作人员会说:直接把劳动合同复印件拿过来,我们现场核对一下就行。

我之前帮一家奶茶店办注销,就是这种情况。老板把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包括已经离职的)整理成一叠,我帮他列了个简单的清单,注明以上员工均已离职,社保清算完毕,无劳动纠纷,劳动局看了一眼清单,又抽查了几份合同,5分钟就盖章通过了。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合同清单是要,但不用太复杂,关键是真实、完整。

第二种情况:员工规模大、有外包/派遣员工、历史遗留问题多——必须详细,可能还要额外材料

如果公司员工超过50人,或者有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员工,甚至之前有过劳动仲裁、欠薪投诉,那合同清单就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详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我去年处理过一家制造业企业,注销时有200多名员工,其中50人是劳务派遣。劳动局直接要求提供三样东西:①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清单(含派遣员工),清单上要注明是否为派遣员工;②劳务派遣协议复印件;③社保缴费记录(证明派遣员工的社保由谁缴纳)。为什么这么严?因为怕企业把劳务派遣员工当成自己员工,少缴社保,或者注销后派遣员工找企业要补偿。这种情况下,清单必须颗粒度很细,员工身份、合同类型、社保缴纳方,都得清清楚楚,少一项都可能卡住。

第三种情况:简易注销——可能不用,但有前提条件

现在上海推行企业简易注销,很多老板以为简易=不用交材料,大错特错。根据《上海市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实施方案》,适用简易注销的企业,需要全体投资人承诺:企业不存在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已清偿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法定补偿金、应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并已对外发布全体投资人承诺书。

注意已清偿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这一条——怎么证明已清偿?劳动局可能会要求提供员工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费证明,但如果企业能提供全体投资人承诺书并公示,且没有劳动纠纷投诉,有些窗口可能会酌情简化合同清单的要求。但这里有个关键点:没有劳动纠纷投诉。如果之前有员工投诉欠薪,哪怕已经解决,劳动局也可能要求提供劳动合同清单,排查有没有其他潜在问题。所以说,简易注销不是免死金牌,合同清单该准备还得准备。

没合同清单会怎样?三个真实案例告诉你后果

可能还有老板心存侥幸:我就不提供,能怎么样?我见过太多因为侥幸导致注销失败的案例,今天就给大家讲三个真事(企业名称已做处理):

案例一:合同丢了,员工也找不到了,我怎么办?

一家贸易公司2018年注销,老板把所有旧文件都处理了,劳动合同自然也没了。劳动局要求提供合同清单,他说丢了,工作人员说:那提供员工名单和联系方式,我们核实一下。结果联系了10个员工,有3个说没签过合同,还有2个说公司欠我3个月工资没给。这下麻烦了,劳动局直接暂停注销,要求公司先解决欠薪和未签合同双倍工资问题。最后老板花了20多万才摆平,注销时间从预计1个月拖到了3个月。

案例二:我们用的是电子合同,清单怎么弄?

一家互联网公司2022年注销,所有劳动合同都是电子签的,存在第三方平台。劳动局要清单,老板直接打印了一份电子合同签约记录,结果工作人员说:这不算清单,得有员工签字确认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说明》,还要把电子合同导出PDF,每份合同编号和员工姓名对应上。折腾了两天才弄好,差点错过工商注销的预约时间。所以说,电子合同虽然方便,但清单和证明材料一个都不能少。

案例三:小公司就几个亲戚,没签合同,清单怎么写?

一家夫妻老婆店,注销时员工就是老板夫妻俩和老板娘的弟弟,都没签合同。劳动局要清单,老板说都是自己人,没签合同,工作人员直接说:没签合同也得提供《劳动关系确认书》,让三个人签字按手印,证明你们之间没有书面劳动合同,但存在劳动关系,且工资已结清。老板觉得丢人,拖着不办,结果被劳动局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想再注销就更麻烦了。

老财税人支招:合同清单到底怎么准备才不踩坑?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合同清单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准备才符合要求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准备合同清单时,记住这几点,能少走90%的弯路:

1. 清单内容要全:不管员工在职还是离职,只要在公司上过班,都得列进去。至少包含:员工姓名、身份证号、入职日期、离职日期(在职的写在职)、合同期限、合同类型(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备注(是否涉及劳务派遣、外包等)。

2. 证明材料要齐:光有清单不行,最好附上劳动合同复印件(或电子合同打印件),尤其是离职员工的合同,劳动局可能会抽查。如果合同丢了,让员工写个《劳动合同遗失说明》,签字按手印,再附上身份证复印件,也能补救。

3. 特殊情况要备注:比如有员工是非全日制用工(比如兼职),或者劳务派遣员工,一定要在清单备注里写清楚,避免劳动局误判为未签合同全日制员工。

4. 提前沟通看窗口:每个劳动局窗口的执行尺度可能略有不同,如果实在拿不准,可以先打个12333咨询,或者提前去窗口问一句我们注销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合同清单要怎么弄,工作人员一般会告诉你具体要求。

最后说句大实话:合同管理,平时比注销时重要100倍

我见过太多老板,平时对合同不上心,等到要注销了才想起哎呀,合同呢?其实啊,合同管理不是注销时才要做的事,而是企业日常经营的事。平时把合同签好、管好,不仅能让劳动局注销时顺利,还能避免很多劳动纠纷——比如合同里明确写了工资构成加班费计算方式离职补偿标准,员工和企业之间就有章可循,少很多扯皮。

说句实在话,现在上海对企业注销的审核越来越严,尤其是劳动权益这块。我猜测未来几年,劳动局对合同清单的要求可能会更细化,甚至可能和社保系统个税系统的数据进行比对——比如清单上有100个员工,但社保系统只缴了80个,那20个没缴的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早准备早轻松。

加喜财税服务见解:财务凭证不完整、知识产权处理,注销时这些坑千万别踩!

企业注销时,除了劳动合同清单,财务凭证完整性和知识产权处理也是两大隐形杀手。财务凭证不完整,不仅税务注销会卡关,劳动局也可能怀疑企业存在账外用工或欠薪未申报;而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著作权)若未及时变更或注销,可能导致企业主体资格消灭后,知识产权归属不清,甚至面临侵权风险或后续维护麻烦。加喜财税专注企业注销服务10年,擅长梳理历史财务凭证,补全缺失材料,同时协助企业完成知识产权的转让、注销或放弃,确保企业干净退出,不留法律隐患。详情可访问加喜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