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过期,供应商关系怎么破?20年财税老兵的血泪经验

王总,咱们下个月的订单实在没法发了——你们许可证过期了,我们不敢接这个风险啊!去年夏天,我接到一个老客户的紧急电话时,对方供应商的销售经理在电话那头几乎带着哭腔。这个客户做了15年一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到期前三个月没续,结果被合作了8年的核心供应商甩了,生产线直接停了半个月。说实话,这种事在医疗器械行业太常见了——许可证这张通行证一过期,最先炸锅的往往是供应商关系。今天我就以20年财税老兵的身份,聊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过期后,怎么稳住供应商这艘大船。<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过期,如何处理企业供应商关系?

>

许可证过期不是小事,供应商为啥比你还急?

医疗器械行业是个资质为王的圈子,生产企业许可证(简称生产许可证)就像企业的身份证,没了它,连原材料都买不进来。你可能觉得我赶紧续期不就行了?但供应商可不这么想——他们最怕的就是踩雷。你想啊,供应商给你供原材料、加工零部件,万一你因为无证生产被监管部门查了,他们作为上游也可能被牵连,轻则罚款,重则吊销自己的资质。所以许可证过期第一天,供应商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自保:停供、催款、甚至终止合作。

我见过最惨的一个企业,许可证过期了两个月都没续,供应商直接把他们的货款全扣了,理由是怕你们突然跑路,我们得留点保证金。后来企业老板找我哭诉:我们合作了10年,他们怎么能这么狠?说到底,不是供应商无情,是行业规则太残酷——医疗器械监管严格,《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写得清清楚楚: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并取得生产许可证。无证生产,轻则没收违法所得、罚款,重则负责人坐牢。供应商跟你合作,图的是长期稳定赚钱,不是陪你赌命。

处理供应商关系,第一步不是求原谅,而是搞清楚现状

许可证过期后,别急着给供应商打电话解释我们会续期的,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许可证过期多久了?续期进展到哪一步了?手上有多少订单需要交付?这三个问题没搞清楚,跟供应商沟通就是瞎打牌。

我之前帮过一个客户做续期,许可证过期前一周才发现(他们行政人员离职了,没人盯续期),结果续期材料被药监局打回来两次,说生产车间布局图不符合最新GMP要求。这时候供应商已经知道了,天天来问你们到底能不能生产?我们当时没慌,先让企业老板把续期的时间表列出来:哪天能补交材料,哪天能拿到受理通知书,哪天能通过现场检查。然后我们拿着这份时间表,一家家找供应商沟通:你看,我们现在材料已经补齐了,预计15天后能拿到许可证,这期间的订单我们能不能先付50%定金?如果15天后拿不到证,订单全作废,我们承担违约金。结果大部分供应商都同意了——因为他们看到确定性,不是空口说白话。

所以啊,处理供应商关系,核心是给确定性。你越是不清楚自己啥时候能解决,供应商越是不敢信你。我见过有的企业许可证过期了三个月,还跟供应商说下周肯定能续,结果拖了半年,最后供应商直接起诉他们违约,损失比续期费用高10倍。

分场景处理:不同供应商,得用不同话术和策略

供应商不是铁板一块,得分成三类:核心供应商(比如给你供关键原材料的)、战略供应商(长期合作,有技术绑定的)、普通供应商(买点螺丝刀、包装材料的)。不同类型,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

先说核心供应商。这类供应商你得罪不起,没了他们,生产线直接停摆。我之前有个客户,做心脏支架的,核心供应商就两家:一家供合金材料,一家供涂层技术。许可证过期前10天,他们才续上,但这两家供应商已经准备断供了。我们当时没直接求供应商,而是带着企业的技术合作证明和续期受理通知书,跑到两家供应商总部,跟他们的采购总监、技术总监一起开会:咱们合作8年,你们的技术参数我们都是独家配合的,现在换供应商,你们前期投入的模具、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而且我们续期材料已经通过了初审,就等现场检查,最多15天,这期间我们愿意把订单价格提高5%,先付全款,你们看行不行?最后两家供应商都松口了——他们算过这笔账:如果断供,损失的是长期合作利润;如果等15天,多赚5%的定金,还保住了客户。

再说战略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可能不直接供核心材料,但跟你有深度绑定,比如一起搞研发、共享生产线。对这类供应商,别只谈钱,要谈未来。我见过一个企业,做骨科植入物的,许可证过期了两个月,战略供应商是他们联合研发3D打印钛合金的伙伴。当时供应商很生气,说研发投入了2000万,现在你们没证了,项目怎么办?我们当时没提违约金,而是带着企业的专利证书和续期进度表去找供应商:咱们这个专利已经进入临床阶段了,一旦续期下来,就是国内独家产品,利润率至少40%。现在停了,双方都亏。不如这样,续期期间,你们先垫付部分研发费用,等拿到许可证,我们优先给你们3年的独家采购权,怎么样?最后供应商不仅没断供,还主动帮他们联系药监局,催续期进度——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项目断不起。

最后是普通供应商。这类供应商替换成本低,合作风险也低。许可证过期后,别跟他们耗,直接清库存、终止合作。我之前有个客户,做医用口罩的,许可证过期了,普通供应商有十几家,卖无纺布、鼻梁条、耳带的。我们当时直接发函:许可证过期,即日起终止所有订单,已生产的货物我们全收,但下个月起不再合作。结果这些供应商一点没闹——因为他们知道,口罩行业竞争激烈,换个客户很容易,跟你耗着,货款可能收不回来。

政策红线不能碰:这些坑千万别踩

处理供应商关系时,千万别为了稳住他们,就干违规的事。我见过有的企业许可证过期了,跟供应商说咱们先偷偷生产,等续期下来再补手续,结果被供应商举报了,不仅被罚款500万,还被所有供应商拉黑,直接倒闭。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发证部门提出延续申请。也就是说,你必须在许可证到期前6个月就开始续期,别拖到最后一刻。而且续期期间,如果需要继续生产,得向药监局申请许可证延续受理通知书,凭这个通知书才能跟供应商解释我们有合法生产的依据。我见过有的企业连受理通知书都没有,就跟供应商吹我们快续下来了,结果供应商直接报警,说他们无证生产,最后企业老板被行政拘留了10天。

还有一点,别为了安抚供应商,随便签补充协议。比如有的企业许可证过期了,跟供应商签无论何时续期,订单都有效,结果续期拖了半年,供应商拿着协议起诉他们违约,赔了200多万。正确的做法是:在协议里写清楚以取得许可证为生效条件,比如本订单自贵公司取得新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之日起生效,若X年X月X日前未取得,双方自动解除合同,互不承担违约责任。这样既保护了供应商,也保护了自己。

20年经验处理供应商关系,核心是换位思考

做了20年财税,我见过太多企业因为资质问题栽跟头,尤其是医疗器械行业,监管严,供应商也精明。但说实话,供应商也不是冷血动物,他们要的不过是一点安全感和确定性。你如果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我是供应商,我合作的企业没证了,我会不会担心被牵连?我需要什么信息才能放心?然后把这些信息主动给他们,比如续期的进度、时间表、风险预案,他们大多会理解。

我之前有个客户,许可证过期了,他们没藏着掖着,直接给每个供应商发了份《续期进展报告》,里面写着:2023年X月X日提交续期材料,X月X日通过初审,预计X月X日现场检查,X月X日前取得许可证。期间若无法生产,我们将按合同承担违约金,并优先支付贵公司货款。结果供应商不仅没催款,还有人帮他们联系药监局,说我们认识现场检查的专家,需要帮忙吗?——你看,真诚永远是最好的沟通剂。

也不是所有供应商都会通情达理。如果遇到那种趁火打劫的,比如突然涨价、要求全款现结,也别惯着。直接告诉他:咱们按合同来,该付的钱我们一分不会少,但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我们没法接受。如果对方威胁终止合作,那就让他终止——这种供应商,早断早好,不然以后更麻烦。

上海加喜财税:资质注销时,别让财务凭证不完整和知识产权成为定时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过期后,有些企业会选择注销,但这时候往往容易忽略两个雷区:财务凭证不完整和知识产权处置。很多企业觉得注销就完事了,结果财务凭证丢了、税务没清算,导致注销流程卡半年,甚至被罚款;还有的企业把专利、商标这些知识产权随便低价处理,或者干脆忘了申报,最后被认定为虚假注销,法人被列入失信名单。

上海加喜财税(https://www.110414.com)在处理这类企业注销时,发现80%的医疗器械企业都存在财务凭证缺失的问题——比如生产记录不完整、采购发票丢了、银行流水对不上。这些凭证不完整,不仅税务清算麻烦,还可能导致知识产权(比如专利、技术秘密)被认定为无资产价值,白白流失。我们曾帮一个客户做注销,他们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但因为研发费用凭证不全,税务部门不认可专利的价值,最后只能按无形资产低价转让,损失了近200万。

所以啊,企业许可证过期后,不管是续期还是注销,都要提前规划财务凭证和知识产权。加喜财税的经验是:先梳理所有财务凭证,确保生产、采购、销售记录完整;再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能转让的提前找买家,不能转让的也要在注销时明确归属。这样才能避免因小失大,让企业平稳退出或重启。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