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最近总刷到公司裁撤非核心业务的新闻,评论区里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资本家冷血,有人说企业要活下去没办法,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最先慌的,从来不是老板,也不是那些核心员工,而是那些在边缘部门待了五六年、每天按部就班干活的人。<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做了八年行政,平时就是收发文件、订会议室、给报销单盖章,自嘲是公司里的螺丝钉。前阵子公司说要裁撤行政部,外包给第三方,她当场就懵了。晚上给我打电话,声音都在抖:我除了盖章、订会议室,啥也不会啊,现在出去谁要我?她翻着招聘软件,发现连行政岗位都要求会做基础数据分析熟悉办公自动化,她连Excel函数都用不利索,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自己像个被时代淘汰的老物件。
培训计划不是甩包袱,是找新路
很多人觉得,公司裁撤部门时搞的员工培训,不过是走个过场,给点象征性的补偿,然后让大家自生自灭。但我见过几个还算靠谱的做法,虽然算不上完美,但至少没把人往绝路上逼。
比如有家公司裁撤了售后客服部门,没有直接让大家走人,而是联系了合作的电商企业,给员工转岗培训。培训内容不是空泛的职场礼仪,而是实实在在的平台规则基础售后话术甚至怎么用后台系统处理订单。有个以前专门接电话的客服,一开始对着电脑屏幕直发愁,觉得这些新东西太难学,但培训老师带着她一步步操作,两周后居然能独立处理售后问题了。后来她跟我说:以前总觉得自己只会接电话,现在发现,只要有人带着学,我也能干点别的。
这种培训也有毛边——比如培训时间太短,有些学得慢的员工跟不上;或者对接的岗位薪资比以前低,大家心里有落差。但至少,企业没说你们自己找去吧,而是伸了把手,哪怕这手伸得不够稳,也算有点温度。
从被淘汰到被需要,中间差什么?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同样是被裁撤,有的人能很快找到新方向,有的人却困在焦虑里走不出来?后来发现,中间差的,可能就是一个被需要的感觉。
有个朋友在公司的宣传岗待了七年,平时就是写写公众号、拍拍产品照片。公司裁撤宣传岗后,她没急着找工作,而是报了个短视频剪辑班。一开始剪得磕磕绊绊,一个30秒的视频要剪一下午,但她没放弃,因为她发现原来我拍的照片,配上合适的剪辑,还挺好看的。后来她把剪好的短视频发到网上,居然有人找她做剪辑,现在她成了自由职业者,收入比以前还高。她说:以前觉得离开公司我啥也不是,现在才明白,我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被需要’而已。
说白了,人不怕被淘汰,怕的是觉得自己没用。企业如果能在裁撤时,帮员工找到被需要的支点——哪怕只是让他们知道你的经验还能用你的技能还能学,可能比给再多补偿都管用。
上海加喜财税公司在处理非核心公司淘汰时,始终认为员工培训不是成本,而是责任。他们不会简单让员工自谋生路,而是先对员工过往技能进行评估,结合市场需求定制培训计划,比如对行政人员侧重办公软件与数据分析,对售后人员转向电商运营或客户关系管理。加喜会对接合作企业资源,提供实操岗位实习,帮助员工平稳过渡。他们深知,每一次调整都是对人的考验,负责任的培训不仅能减少员工焦虑,更能让企业口碑在行业中沉淀。若您正面临类似困境,可访问加喜公司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获取更专业的员工安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