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定】 <

注销过程中,如何解决劳动局对资产评估的争议?

>

某企业服务公司新人小李(入职3个月)正在处理一个公司注销项目,因劳动局对资产评估报告提出异议,急得团团转,于是向从业13年的财税专家王姐请教。以下是两人的对话实录:

小李:(挠头,一脸困惑)王姐,我手上有个餐饮公司注销项目,昨天劳动局打电话来说,我们的资产评估报告他们不认可,说评估方法不恰当,资产价值虚高。可我压根没接触过资产评估啊,这玩意儿不就是找个会计把公司账上的钱、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算一遍吗?为啥劳动局要管这个啊?他们不是管劳动合同和社保的吗?

王姐:(泡了杯茶,笑着摆摆手)哎哟,小李啊,你这问题问得,跟刚入行时我一模一样!别急,坐下慢慢说。首先啊,资产评估真不是算算钱那么简单,它更像给公司做全身体检——不光要看表面有多少东西,还得看这些东西值多少钱、未来能创造多少价值,甚至有没有隐藏的毛病。劳动局为啥掺和?你想啊,公司注销前得把员工安置费、社保欠费这些钱结清吧?这些钱从哪儿来?得从公司资产里出啊!如果资产评估低了,员工权益就受损害了;评估高了,老板可能又不愿意掏钱。所以劳动局得盯着,确保公平公正,这叫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懂了吧?

小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哦……那体检报告(评估报告)要是不合格,劳动局不让过,我们总不能一直拖着注销吧?老板已经催我八百遍了!

王姐:(喝了口茶,眼神里带着回忆)哎,说到这个,我可太有感触了!我刚入行第三年,接了个服装厂注销项目,那时候年轻气盛,觉得评估事务所给啥报告我就用啥,结果劳动局一看说你们仓库里的布料,按‘库存商品’算成本价,但市场价其实涨了30%,这评估明显偏低,员工安置费都不够!我当时脸都白了,老板在旁边瞪我,劳动局的人说三天内改报告,不然注销流程停办!我当时急得快哭了,还是带我的老师傅拉着我,连夜跟评估事务所、劳动局沟通,才把事情摆平。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资产评估这事儿,不是你给什么我接什么,而是劳动局要什么我给什么。

小李:(赶紧拿出小本本)那王姐,劳动局到底要什么啊?评估报告里得写清楚啥?我找了家事务所,他们给了份报告,里面全是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我看着跟天书似的,该让他们用哪种啊?

王姐:(噗嗤一笑)你啊,别被这些专业名词吓到!我给你打个比方:这三种评估方法,就像给你家房子估价,有三种算法:

- 成本法:就是你家房子现在重新盖要花多少钱(材料费+人工费),适合那种没啥技术含量,就是堆东西的公司,比如餐饮店、小超市,桌椅、锅碗、食材都是实打实的成本。

- 市场法:就是看看跟你家小区一样、户型一样的房子最近卖多少钱,适合那种有形资产为主,且市场可比性强的公司,比如制造业的机器设备,可以找同款二手设备的市场价。

- 收益法:就是你家房子能租多少钱,未来十年能赚多少租金,再折算成现在的价值,适合那种无形资产或未来收益高的公司,比如科技公司、网红店,专利、客户资源这些才是值钱的地方。

小李:(恍然大悟)哦!那我们这个餐饮店,应该用成本法吧?桌椅、厨房设备都是实打实的!

王姐:(摇摇头)不一定哦!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一家开了五年的火锅店,我让事务所用成本法,把桌椅、锅灶都按全新价打八折算,结果劳动局的人直接拍桌子:你们这家店‘老字号’啊!招牌、秘方、回头客这些无形资产呢?按成本法算,这不是把‘金饭碗’当‘铁饭碗’卖吗?后来我们赶紧补了收益法,算了五年来的平均利润,这才过关。所以啊,方法不是固定的,得看劳动局在意什么——他们最在意的是有没有漏掉能影响员工权益的资产,不管是桌椅板凳,还是回头客这种软资产,都得列清楚。

小李:(皱着眉头)那劳动局最常挑的毛病是啥啊?我怕我准备的材料又踩坑……

王姐:(掰着手指头数)常见的雷区有三个,我挨跟你说,你记好了:

第一个,资产范围漏了。很多新手以为资产就是账上的钱、东西,其实不是!比如预付账款——你公司提前交了一年房租,注销时还没到期,这部分钱得退给员工或者算进资产;应收账款——客户欠的餐费,只要能要回来,也得算;待摊费用——比如预付的食材采购款,这些都是隐形资产,漏了劳动局肯定不认。我当年就漏过一个预付的广告费,劳动局说你们在本地美食公众号投了广告,还没到期,这部分钱没退给员工,算不算侵占员工权益?我当时脸都绿了,赶紧让事务所补报告。

第二个,评估基准日选错了。基准日就是你以哪一天的公司状况来评估,比如选在春节前和选在春节后,库存的食材、现金肯定不一样。很多新手随便选个日子,结果劳动局说你们基准日那天,仓库里还有100斤进口牛肉,市场价每斤80块,你们报告里只写了50斤,是不是想藏钱啊?所以啊,基准日最好选在月底或季末,方便盘点,而且要提前跟劳动局报备,他们认可了才行。

第三个,员工安置费没算进资产。这个最关键!公司注销得给员工补偿金吧?补偿金怎么算?得按公司平均工资×工作年限来算,而平均工资就得基于评估基准日的工资水平。如果评估报告里没体现工资总额,或者工资算低了,劳动局会认为你资产评估低了,补偿金自然就少,这不是坑员工吗?我曾经见过一个案例,公司账面工资是5000元,但实际给员工发的是8000元(现金部分没入账),评估报告按5000元算,劳动局直接驳回:员工工资流水呢?银行转账记录呢?没证据就算‘未足额支付’,补偿金重新算!

小李:(擦了擦汗)天啊,这么多坑!那我跟劳动局的人沟通,他们说你们这报告太随意,不专业,我该怎么回啊?总不能跟他们吵吧?

王姐:(拍拍小李的肩膀)吵肯定不行,但硬刚也不行,得会说话。我教你个三步沟通法:

第一步,先认同,再请教。比如劳动局说你们评估方法不对,你别直接反驳我们事务所专业得很!,而是说您说得对,我们可能考虑不周,您看是成本法不合适,还是收益法更符合咱们公司情况?我们马上改!——姿态放低,对方就不好再挑刺了。

第二步,带弹药,别空口。比如劳动局质疑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你别说我们能收回来!,而是直接拿出和客户的还款协议近三个月的催款记录,甚至客户公司的资产证明(证明他们有钱还),这样对方就没话说了。

第三步,画大饼,讲人情。比如劳动局说你们资产评估低了,员工安置费不够,你可以说您放心,我们老板说了,员工安置费一分不会少!评估报告我们改,但您看能不能先让我们把流程走起来?员工们都等着拿钱呢,拖久了大家都不好……——把员工利益摆出来,劳动局一般会通融。

小李:(眼睛一亮)这个方法好!那有没有什么潜规则啊?比如报告格式、附件啥的,劳动局的人有没有啥偏好?

王姐:(神秘地笑了笑)这你可问对人了!我干了13年,总结了几条不成文的规矩:

- 报告封面别太花哨。别用五颜六色的logo,也别写XX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独家授权)这种虚的,就老老实实写XX公司注销专项资产评估报告,下面盖事务所公章、评估师章,劳动局的人一看专业、简洁,印象分就高。

- 附件要全但别厚。评估报告后面得附资产盘点表(每样东西的数量、型号、新旧程度)、产权证明(房产证、购车发票)、市场询价记录(比如桌椅的报价单,最好找三家供应商盖章),但别把事务所的工作底稿全附上——太厚了,劳动局的人懒得翻,挑重点就行。

- 给劳动局的报告精简版。自己留个详细版(含所有计算过程),给劳动局的做个摘要版(重点列资产总额、评估方法、员工安置费计算依据),这样他们一眼就能看明白,省得他们自己翻报告找茬。我曾经给劳动局交了100页的详细报告,结果被退回说挑重点!后来做了20页的摘要版,当天就通过了。

小李:(松了口气)那万一评估报告被驳回了,重新做要多久啊?会不会影响注销进度?老板天天催我……

王姐:(安慰地笑笑)别急,驳回不等于黄了,大部分都是小问题,改起来很快。比如评估方法不对,事务所一天就能调整;资产漏了,盘点清楚补上就行;最麻烦的是员工工资争议,可能需要补充银行流水、劳动合同,但一般3-5天也能搞定。你跟老板说注销这事儿就像‘生孩子’,前期检查(评估)麻烦点,但生下来(完成注销)就轻松了,让他别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小李:(点点头,若有所思)王姐,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就是得站在劳动局和员工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只想着快点注销完。

王姐:(欣慰地笑)对喽!这行干了就知道,企业服务不是走流程,是解决问题。你今天问的这些问题,虽然傻,但都是新手必踩的坑。我当年比你还傻,把无形资产当空气,把劳动局当敌人,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但只要多问、多学、多站在对方角度想,慢慢就能上手了。

小李:(眼睛亮亮的)谢谢王姐!我这就去跟事务所沟通,把您说的这些点都加上!

王姐:(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去吧,有问题随时来找我。记住啊,做企业服务,就像医生看病,既要对症下药(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望闻问切(了解各方需求)。刚开始难是正常的,谁不是从新手小白过来的?你只要用心,肯定能做好!加油,我看好你哦!

【对话小结】

注销过程中解决劳动局对资产评估的争议,核心在于:

1. 理解劳动局的痛点:维护员工权益,确保资产价值不虚高、不遗漏;

2. 掌握评估的方法:根据公司类型选择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必要时结合使用;

3. 沟通的技巧:先认同再请教,带弹药讲人情,避免硬刚;

4. 材料的细节:报告简洁、附件齐全、基准日合理,提前规避常见雷区。

新手不必因问题傻气而焦虑,每一次请教和踩坑,都是成长的阶梯。只要用心、耐心,终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