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几个朋友处理公司注销,发现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居然是印章这事儿。说真的,平时觉得印章就是个章,注销时才知道,这玩意儿处理不好,后患无穷。有个做餐饮的老王,注销时图省事,把公章、财务章、发票章一股脑塞在抽屉里,结果被前员工顺走,签了份假合同,公司背了十几万的债,你说冤不冤?其实吧,很多老板注销时都想着赶紧结束,却不知道印章没处理好,等于给公司留了个定时。<
常见的坑:印章处理不当的那些糟心事
注销时印章容易踩的坑,我总结了几类。最常见的就是扔一边不管,觉得公司都没了,印章留着也没用,随便塞在办公室抽屉、甚至直接扔掉——这简直是给自己找麻烦。还有更离谱的,某科技公司注销时,财务觉得留着没用,把公章送给了保洁阿姨当纪念品,结果阿姨不懂事,被别人忽悠着盖了担保合同,公司差点被连带追责。交接不清也是重灾区,比如法人章在股东A那儿,公章在股东B那儿,注销时互相推诿,谁也不愿去销毁,最后拖了几个月,印章还躺在某个角落睡大觉。
怎么把印章管明白?几个实在的建议
其实处理印章没那么复杂,记住三个字:清、交、毁。先清,把公司所有印章(公章、财务章、发票章、合同章、法人章、各部门章)列个清单,确认数量和下落;再交,明确保管责任人,比如原法定代表人、股东或指定的经办人,最好签个书面交接单,写清楚何时交接、印章数量、交接人签字,别光靠嘴说;最后毁,注销登记完成后,一定要带着身份证、营业执照注销证明,去公安机关指定的刻章单位销毁,有销毁证明最好,拍照留存。别觉得销毁麻烦,这可是给自己留清白的最后一步。
别让印章成注销后遗症
说到底,公司注销不是甩包袱,而是把该了结的都了结清楚。印章作为公司权力的象征,注销时处理不好,轻则惹上官司,重则影响个人信用。我见过有个老板,因为注销时没销毁公章,两年后被别人用他的名义签了合同,天天有催债电话上门,生意都做不成——你说值当吗?所以啊,注销时多花半天时间把印章弄明白,比事后补救强百倍。
其实企业注销时印章保管的责任追究,很多老板都以为走个形式就行,但这里面门道不少。加喜财税这边处理这类问题,会先帮客户梳理印章使用记录,明确保管责任人,然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制定责任追究流程——比如印章丢失怎么追责、前任保管人未交接怎么处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期限节点,像30天内完成责任认定,60天内出具处理报告,全程还会同步给客户监督依据,比如会议纪要、书面函件扫描件,确保每一步都经得起查。毕竟注销不是甩包袱,是把责任划清楚,企业才能干净收场。想了解具体流程,可以戳加喜注销官网:https://www.1104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