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注销潮下的绩效争议:某知名企业踩坑,30名员工集体仲裁 <

企业注销时如何处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

>

近日,某连锁餐饮品牌味美多因资金链断裂启动注销清算,引发行业震动。更让外界关注的是,该公司在注销公告中明确未发放的绩效工资按实际出勤比例结算,但多名员工质疑过去三年的绩效考核结果被人为压低,导致年终奖缩水。目前,已有30余名员工联合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提交申请,要求重新核定绩效结果并补发差额。事件曝光后,企业注销时绩效考核结果如何处理成为职场热议话题,也让不少正在经历注销的企业HR陷入焦虑——这场最后的清算,究竟该如何才能既合规又体面?

【我的实战日记:从手忙脚乱到有章可循】

作为一名在企业服务领域摸爬滚打十年的HR,我曾亲历过三家企业的注销过程,其中最棘手的一次,莫过于处理某制造企业200余名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当时企业突然宣布破产清算,所有业务戛然而止,而员工最关心的就是:我的年终奖还能拿到吗?绩效考核结果不好,会影响补偿金吗?

说实话,刚开始我头都大了。200多份考核表,有的还是手写的,时间跨度两年,光理顺就花了三天三夜。有的员工考核是优秀,却迟迟没发奖金;有的员工待改进,但离职时才发现考核结果没签字确认……争议像炸开的锅,每天都有员工堵在办公室门口要说法。

后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企业注销时的绩效考核处理,本质是一场信任危机的化解。员工对企业注销本身就有焦虑,如果绩效结果再不透明,很容易点燃情绪。所以我们当时做了三件事:

第一,成立绩效清算专项小组,由HR、财务、法务和员工代表组成,所有考核记录公开查阅;第二,梳理所有员工的绩效合同、考核评分表、奖金发放记录,逐项核对考核标准是否明确流程是否合规结果是否有依据;第三,对争议较大的案例,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重新评估。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员工,他的考核结果是不合格,理由是季度产量未达标。但我们翻出记录发现,那季度正好因为设备故障停产了半个月,考核指标却没调整。最后我们重新核定了结果,按合格补发了补偿金。这位员工后来主动帮我们做其他员工的工作,说公司虽然倒了,但做事公道。

这件事让我明白:注销时的绩效处理,不是甩包袱,而是画句号。句号画得好,员工念你的好;画不好,可能惹一身官司。

【专家视角:法律与数据的双重警示】

企业注销时,绩效考核结果处理绝非企业自家事,而是涉及法律风险与员工权益的核心环节。

据《2023中国企业注销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报告》显示,62%的企业在注销过程中因绩效考核结果处理不当引发劳动纠纷,其中78%的争议最终以企业妥协或额外赔偿告终。某律所合伙人李律师指出:《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注销时需结清员工工资、经济补偿等,而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工资’(含绩效奖金)和‘补偿金’的计算基数。若企业无法提供考核标准明确、流程合规的依据,可能被认定为‘克扣工资’,面临1-5倍的赔偿风险。

人社部相关案例也强调:绩效考核结果需经员工签字确认,否则在仲裁中难以作为有效证据。曾有企业因员工考核表无签字,被法院判定考核结果无效,需按员工主张的平均工资支付补偿。

【你问我答:注销时绩效处理的高频雷区】

Q1:企业都要注销了,绩效考核结果还有啥用?

A1:用处大了去了!绩效工资、年终奖的发放依据;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可能涉及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而绩效奖金是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员工可能因考核结果影响下家入职背调,企业也有责任给出客观评价。

Q2:考核结果有争议,员工不认怎么办?

A2:这就考验HR的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了。第一步,核对考核原始记录,看流程是否合规(比如是否有考核标准、是否经过员工签;第二步,和员工一对一沟通,了解具体异议点;第三步,若确实存在考核标准不清晰、过程不透明的情况,建议企业适当调整——注销阶段,花钱买平安往往比硬扛更划算。

Q3:没考核完的绩效周期,工资怎么算?

A3:按实际工作天数折算!比如员工月绩效工资5000元,当月只工作了15天(全勤22天),则绩效工资按(5000÷22×15)发放。关键是折算标准要提前告知,最好在员工手册或劳动合同中明确。

【经验之谈:把麻烦事做成加分项】

处理注销时的绩效考核,就像给一场即将落幕的演出收拾道具——既要快速高效,又要确保每一样物品都物归其主,不能有遗漏,更不能有损坏。

我的建议是:早规划、早沟通、留痕迹。比如在注销启动前,HR就应牵头梳理所有员工的绩效档案,标记争议点;与员工沟通时,多用我们理解您的顾虑代替公司规定如此,情绪到位了,事情才好办;所有协商过程最好有书面记录,双方签字确认,避免口说无凭。

其实,员工要的往往不是完美结果,而是被尊重。曾有企业在注销时,特意为每位员工手写感谢信,附上绩效结果说明和补偿明细,虽然多花了点时间,但无一人仲裁。员工说:公司虽然倒了,但把我们当‘人’看,值了。

【未来展望:让注销成为企业责任的最后一课】

回头看,那次处理虽然最终平息了争议,但也让我深刻意识到:企业注销不是甩包袱的过程,而是对员工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交代。绩效考核结果的处理,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随着劳动法规的完善和企业责任意识的提升,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企业将员工绩效清算纳入注销流程的必修课。甚至可以期待,行业协会能出台相关指引,让企业在退出时也能有章可循,让每一次结束都充满温度。

毕竟,商业世界有起有落,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信任,永远是最珍贵的无形资产。这或许就是企业注销时处理绩效考核结果,能留给所有人的最大启示。

需要专业公司注销服务?

我们拥有十年公司注销经验,已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注销服务,无论是简易注销还是疑难注销,我们都能高效解决。

立即咨询